Photo Credit:Josh Power Photo Credit:Josh Power
當越來越多企業關注 ESG,紛紛起身減碳,從環境面向(E)著手,社會面(S)相較之下關注度與理解度較低一些。為增進大家對於社會面(S)的理解、亦提供企業實踐 S 面向的行動靈感,社企流自 2022 年下旬起,舉辦 ESG S-Value Talk 線上講座,每次選定 S 面向的主題,邀請企業與會,一同探討企業如何攜手社會創新組織,從員工照顧、勞工權益、到社會參與,由內而外實踐 S 價值。
社企流/文:李沂霖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能源與生態等威脅,以循環經濟替代線性經濟的倡議在國際社會日益受到重視,也成為企業減少碳排與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策略之一。國發會也於 2022 年佈達了台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產業轉型策略,循環經濟對首當其衝的泛製造業而言,是亟須了解的重要議題。
在此背景下,社企流 ESG S-Value Talk 邀請深耕循環經濟多年的 REnato lab 的執行長歐陽藹寧,分享循環經濟的內涵、以及企業的循環轉型策略。

循環經濟是什麼?為什麼企業要投入循環經濟?

「我們正在使地球變得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這是我們要的未來嗎?」歐陽藹寧指出,根據《科學進展》期刊的最新研究,維持地球生命系統運作的 9 項「地球限度」(註一)中,已經有多項限度超過地球可承載的臨界點,「其中人類工業活動,大幅度的影響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及新物質的引進。」
比起過往的線性經濟快速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資源、造成大幅度的環境衝擊,如今,要實踐減碳與資源循環,我們必須採用循環經濟,以用最少的資源,為社會、環境帶來正向影響。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各國政府開始制定淨零目標,而全球企業更採取相較政府更為積極的目標,如美國與台灣政府,都承諾要在 2050 年達成淨零目標,但不少美國、台灣企業,像是 Google、Apple、台積電,都以 2030 年實踐淨零為目標,在在可見當代企業投入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循環經濟已是當代企業的必修課。來源:TETSU0125 on photo AC)
(循環經濟已是當代企業的必修課。來源:TETSU0125 on photo AC

循環經濟如何為企業「趨吉避凶」?

對企業而言,實踐循環經濟,並非僅是追隨時代永續潮流、或是遵守法律規定,而是能為企業經營把握先機、降低風險的好機會。歐陽藹寧以「趨吉避凶」的情境說明:
(實踐循環經濟能為企業化解危機、帶來轉機。來源:製圖參考《綠色商機:愛地球更能獲利的企業創新主張》)
(實踐循環經濟能為企業化解危機、帶來轉機。來源:製圖參考《綠色商機:愛地球更能獲利的企業創新主張》)

企業「趨吉」:短期增加收益、長期提高品牌形象

在「趨吉」面向上,短期來說,可為企業增加收益,長期而言,則可為企業提高品牌形象
根據北歐創新匯(Nordic Innovation)推出的循環經濟手冊(Circular Economy Playbook)指出,透過循環商業模式,產品全生命週期營收增加可達 75%。循環商業模式從「讓消費者擁有產品」、到「提供使用權取代所有權」,包含:產品導向服務(如維護保養合約)、共享平台服務(如產品租用服務)、使用導向付費服務(如按月付費)、效能導向服務(如按使用付費)等。
比起過往線性經濟的商業模式,銷售行為多停留在產品賣出去的那一刻,循環商業模式延伸出更多的服務可能,包含維修、回收等,皆為企業增加收益的機會。
長期而言,進行循環轉型亦是企業提高品牌形象的好機會。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ESG 的重視漸增,如今有不少揭露準則(如 GRI、TCFD)、政策規範(如歐盟永續分類標準)、評鑑與獎項(如道瓊永續指數、天下永續公民獎)來規範、鼓勵或認證企業的永續作為。當企業實際且認真地投入永續時,透過這些評價體系,有助企業向其股東、投資人、顧客等利害關係人展現永續成效、強化品牌形象、建立企業聲譽。(註二)
與此同時,歐陽藹寧亦提醒,企業欲透過展現永續行動提升品牌形象,應留意避免落入「漂綠(Greenwashing)」的境地,簡言之就是「言行不合一」的行動,僅有喊承諾、目標,並無相對應的實際作為。(同場加映:認識 3 個關鍵名詞,避免落入打造企業永續品牌的誤區
(透過循環商業模式,產品全生命週期營收增加可達 75%。來源:Nordic Circular Economy Playbook)
(透過循環商業模式,產品全生命週期營收增加可達 75%。來源:Nordic Circular Economy Playbook

企業「避凶」:短期降低成本、長期控制風險

在「避凶」面向上,短期來說,可為企業降低成本,長期而言,則可為企業控制風險
歐陽藹寧說明,在資源運用上,減少材料使用量、加強水、電、熱等能源使用效率、減少廢棄物生成或回收廢棄物再運用等等,都可為企業改善資源生產力、降低成本。而當資源逐漸稀缺的情況下,也讓生產成本漸漸提高。企業應及早辨識此情形,緩解成本提升的可能。
而在面對未來風險上,目前最受企業關注與討論的便是合規性——為確保永續未來,政府透過法律與政策制定,規範企業的經濟與生產活動已成進行式,接下來企業作為將會受到更多規範影響,及早因應,便可為企業控制未來可能發生、不利於經營的情境,如:歐盟所發布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ESPR)》、《電池與廢電池法規》,以及因應作法及趨勢,如《數位產品護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 DPP)》。
歐陽藹寧曾於經濟部經新聞撰文提及:「各主要市場陸續修訂的法規將逐步提升企業的永續發展水準,扮演設定『低標』或是『均標』的角色。然而,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導性(品牌)企業往往會在永續發展方面進一步提升標準,扮演設定『高標』或甚至『頂標』的角色。這些因素綜合影響之下,將會提升消費者的環境永續意識,導致他們對此有更高的期待,進一步促使市場上的其他企業加快步伐。」
欲在地球村做生意,就需遵守相關規定。不僅國際各式針對減碳、降低廢棄物的法規紛紛興起,聚焦台灣,我國推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針對排碳大戶開徵碳費,此法預計於 2024 通過相關辦法、2025 年啟動實施。在此背景下,顯見減緩氣候變遷、實踐永續發展,對企業而言已非好好做公益、而是好好做生意的必備要件。

企業實踐循環經濟的 3 項提醒

作為實踐永續的關鍵要角,企業該如何投入循環經濟、達成趨吉避凶的情境?歐陽藹寧提供 3 項提醒與建議,供企業參考:

一、靠能源策略可減少的碳排量有限,達成淨零需要發展循環經濟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研究,提升能源效率和依靠再生能源,只能解決 55% 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另外 45% 的減碳任務,則需要透過循環經濟來達成。
在能源策略上,企業可透過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運具電動化等方式來降低碳排;而另外 45% 的碳排任務,則聚焦在產品策略上,從同一批物質在生命週期上的不同型態——材料、產品、廢棄物來著手。

二、範疇三比例高的產業更需發展資源循環

根據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簡稱 CDP)的報告《CDP 技術說明:各部門範疇三類別的相關性》,範疇三排放平均佔企業總體排放的 75%,與產品和供應鏈排放密切相關。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 WEF)進一步指出,各產業之碳排放源情況不同,範疇三佔比較高之產業依序為:食品業(83%)、汽車業(82%)、電子業(77%)、化學業(61%)
「循環經濟能有效協助降低範疇三碳排。」歐陽藹寧解釋,企業碳排放來源包含 3 大範疇:
  • 範疇一:直接排放,包括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源頭排放。如:燃燒燃料、公司車輛、逸散排放等
  • 範疇二:間接排放,包括企業使用購買電力、蒸汽、供暖和冷卻系統所產生的排放。
  • 範疇三:其他上下游的間接排放,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像是公司人員出差通勤、採購原料生產、物流運輸、廢棄物處理等
歐陽藹寧提及,能源策略有助降低範疇一、二碳排,約佔企業總碳排 25%;而資源循環則可大幅降低範疇三碳排,約佔企業總碳排 75%。

三、循環商機就在企業自身的價值鏈上

循環環經濟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分別透過不同角色達成永續循環,由綜觀至微觀包含:
  • 國家與城市:透過政策、法令
  • 跨產業:透過產業間的網絡策略
  • 企業與消費者:透過價值鏈轉型
  • 產品與元件:透過產品、組件之重新規劃
歐陽藹寧表示,欲有效地推動循環經濟,首要之務,便是根據利害關係人的層次確立目標和行動計劃。對企業而言,「價值鏈(value chain)」便是循環轉型的絕佳舞台。在價值鏈上,包含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生產製造、物流、銷售、產品使用、生命週期結束各大環節。每個環節各有其循環轉型的機會(如下圖)。
(歐陽藹寧建議企業可辨識自身於價值鏈中的循環機會。來源:2023 REnato lab 企業實踐循環經濟指引手冊)
(歐陽藹寧建議企業可辨識自身於價值鏈中的循環機會。來源:2023 REnato lab 企業實踐循環經濟指引手冊
舉例來說,對自有品牌生產商(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OBM)而言,在價值鏈上有高度的掌控權,可全盤評估循環策略,例如在產品設計階段思考全生命週期、模組化設計;在原料採購階段選擇可循環的材料等,透過和內部與上游溝通找到最佳實行方案。而對品牌代理商來說,則可從物流、銷售、產品使用到生命週期結束的 4 個階段中,提供消費者維修服務,思考不一樣的商業模式。
以 Apple 的價值鏈循環策略為例:
  • 導入循環設計:在產品設計階段,調整手機內部結構便於後續進行維修、將 Lightning 改為 USB Type-C 接頭,以減少電子垃圾
  • 循環採購與製造:在原料採購、生產製造階段,則增加了再生材料的使用率,預計在 2025 年達成電池使用 100% 回收鈷、磁鐵使用 100% 回收稀土元素等目標
  • 延長產品壽命:推出 Apple Trade In 計畫鼓勵客戶回收舊設備以獲折舊優惠用於購新機,而回收的舊機也將經過嚴格整修流程製新機,再次回到銷售市場中
  • 提供產品使用權:提供 iPhone 升級訂閱服務,讓使用者可付月費年年換新機,並享有維修保固,目前此服務適用於美國、英國與中國
  • 創造產品剩餘價值:研發回收機器人,將回收產品再製為鎢、鋼材等原料,拓展多元用途
(Apple 因應《無線電設備指令》修正案,將旗下產品改為 Type-C 充電埠。來源:Apple)
(Apple 因應《無線電設備指令》修正案,將旗下產品改為 Type-C 充電埠。來源:Apple

企業投入循環轉型的必經之路

「循環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和自己比較的遊戲,是一場無限賽局。」歐陽藹寧分享,以 REnato lab 的服務經驗來說,協助企業投入循環轉型的流程包含:觀念建立、現狀掃描、解方提案、方案執行與效益揭露,在推動期、規劃期、執行期分別會遇到幾項常見的挑戰:
  • 【推動期】難以想像行動方案:以代工為主的台灣,各單位多聚焦於自身的生產專業,突然要進入產品生命週期規劃,如材料選擇、廢棄物處理等等,常會不知該從何下手
  • 【規劃期】初期盤點資料搜集不易:材料、製程、營運方式等資料,不但以各種形式散落在各單位,有些甚至是機密,各單位沒有調動其他部門資料的權限或意願
  • 【規劃期】跨部門對焦不易:推動減碳常需要跨部門的合作,而若缺乏共同的討論管道跟語言,將導致利害關係人對於永續無法達成共識,難以產出可執行的策略
  • 【執行期】超出平常供應鏈合作範圍:產出了行動方案,也可能因為沒有可以合作的對象,讓方案難以落地。
針對上述挑戰,歐陽藹寧分享關鍵的心態——數據導向的決策、跨單位/企業的合作、以及不斷調整的過程。「世界是充滿變動的,過去、現在、未來相互連動,當我們在思考循環經濟如何運用於自身的企業之中時,請保持動態的心態,要認知到在自己的角色上都會有盲點,此時數據會是很好的工具,可以用來協助做決策;再者,循環經濟是整個價值鏈環環相扣的,必須大量地跨單位、跨企業合作。最後,要實踐循環經濟不是只有一套劇本,而是每個角色能因地制宜的找到屬於自己的劇本,不斷地去嘗試、調整,是踏入循環經濟世界的必要條件。」
歐陽藹寧鼓勵正在觀望循環轉型的企業:「檢視自己整條價值鏈,一定有可以著手的切入點。」無論隸屬什麼產業,都能從認識循環經濟內涵、審視企業價值鏈開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共同朝向更永續的未來邁進。
想持續掌握更多有關 ESG 的趨勢、新知,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追蹤最新消息:
  • 鎖定 ESG 專欄文章:專欄將持續更新國內外 ESG 的最新消息、實踐案例,歡迎持續鎖定:https://bit.ly/3FxSyGv
  • 參與 ESG S-Value Talk 線上講座:此為邀請制線上講座,聚焦 S 面向主題,探討企業如何攜手社會創新組織創造永續影響力,歡迎來信洽詢:[email protected]
  • 與社企流合作:如有任何 ESG 實踐問題、想了解社企流提供的服務方案,歡迎來信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註一: 「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意指人類行為對地球系統的衝擊的限度,若超過該限度,自然環境將喪失正常的自我調節能力。維持地球系統運作的 9 大面向包含:生物圈完整性(Biosphere integrity)、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淡水變化(Freshwater change)、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臭氧層損害(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大氣氣膠負載(Atmospheric aerosol loading)、土地系統變化(Land-system change)、新物質引進(Novel entities)、生物化學循環(Biogeochemical flows)。(同場加映:失衡的環境:地球限度和大加速研究
註二: 1. 【揭露準則】GRI:永續性報導準則(GRI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為獨立國際性組織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簡稱 GRI)於 2016 年正式推出的揭露準則,成為全球第一個使用最廣泛的永續性報導的全球標準,期望幫助全球企業和政府有效了解並傳遞組織的重大永續發展問題與解決之道。 2. 【揭露準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 TCFD),為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所發布的一套自願性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協助投資人與決策者了解並評估企業所面臨的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 3. 【政策規範】歐盟永續分類標準:原名為 EU Taxonomy,為永續經濟活動制定明確標準,要求公司和投資者揭露其在分類標準相關經濟活動中所占的比例,以定義對永續做出貢獻、或做出損害之行為。 4. 【國際評鑑】道瓊永續指數:原名為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簡稱 DJSI,由美國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與瑞士永續集團(RobecoSAM)於 1999 年共同推出,是全球首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針對企業經濟、社會與環境 3 大面向,評價該組織永續發展的能力。
參考資料

文章標籤

  • ESG S-Value Talk

    ESG S-Value Talk

    當越來越多企業關注 ESG,紛紛起身減碳,從環境面向(E)著手,社會面(S)相較之下關注度與理解度較低一些。為增進大家對於社會面(S)的理解、亦提供企業實踐 S 面向的行動靈感,社企流自 2022 年下旬起,舉辦 ESG S-Value Talk 線上講座,每次選定 S 面向的主題,邀請企業與會,一同探討企業如何攜手社會創新組織,從員工照顧、勞工權益、到社會參與,由內而外實踐 S 價值。

    想了解更多 ESG 實踐的創新案例、參與邀請制線上講座,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掌握  ESG S-Value Talk  活動最新消息!
  • 全民必備 ESG

    全民必備 ESG

    在永續浪潮下,ESG 不只是投資人、企業關注的議題,更成了與你我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話題——作為消費者,如何促進企業採取對環境與社會正向有益的行動?作為工作者,如何在職場中累積行動、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的助力?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蒐羅國內外與 ESG 相關之主題,如 DEI、友善職場、員工永續素養、企業永續文化、減碳行動等趨勢、新知與實踐案例,提供日常工作中實踐永續的靈感參考。 如有任何 ESG 實踐問題、想了解社企流提供的服務方案,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