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慶典:共度彩虹旗飄揚的驕傲月

愛的慶典:共度彩虹旗飄揚的驕傲月

2019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平權的國家,至今已邁入 5 週年!這幾年,也積極倡導 DEI(Diversity 多元、Equity 公平、Inclusion 共融), 但我們真的做到了 LGBTQ+ 多元性別文化尊重與包容嗎?在彩虹旗飄揚的 6 月,讓我們一起認識多元性別吧!

專欄文章

3篇)
  • 用旅行改變世界,跟著 Misterb&b 來場華麗的冒險

    用旅行改變世界,跟著 Misterb&b 來場華麗的冒險

    社企流/編譯:Wei Ho
    即將到來的暑假,你準備好要來場愉快的旅行了嗎?
    對每個出門旅行的人來說,除了達成旅遊目的,不論是放鬆身心、愉快享受旅途,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希望快樂出門、平安回家,對於經常被社會貼上各種標籤的 LGBTQIA+ 族群來說,更是如此。
    根據 Booking.com 在 2024 年 6 月一份針對 LGBTQIA+ 族群進行旅遊調查中發現,有 58% 的受訪者表示曾在旅行中遭遇歧視、41% 受訪者表示曾因旅遊目的地的社會環境對 LGBTQIA+ 不友善,而取消旅行規劃。
    來自法國小鎮的 Matthieu Jost, 10 年前與他的伴侶,在西班牙旅行時遭遇當地人不友善的對待,無法順利入住原先安排的住宿地點,讓他萌生想為 LGBTQIA+ 族群打造安心旅遊環境的願望。

    專為 LGBTQIA+ 族群而生的旅遊平台

    Matthieu Jost 年僅 17 歲時,就已創立一個專門介紹電視節目的網站,這也是他的第一家公司。後來,賣掉這間公司後,遇到了現在的合作夥伴 François,在 2014 年創立一間專為 LGBTQIA+ 族群族群服務、類似於 TripAdvisor 的旅遊平台 Misterb&b,靈感正是來自於 Jost 過去不愉快的旅遊經驗。
    最初,Misterb&b 平台的使用者多以男同志為主,但經過 10 年的努力,現今已是全球最大的 LGBTQIA+ 旅遊社群平台,擁有超過 100 萬名用戶;創辦人 Jost 更在 2024 年被同志雜誌《Out》評為最具影響力的 LGBTQ+ 領袖之一。
    在旅遊市場中針對 LGBTQIA+ 設計的旅遊更是小眾,要如何找到對 LGBTQIA+ 族群友善的房源、並逐步增加房源數量,是壯大 Misterb&b 營運時最大的挑戰之一。因此,他們選擇透過與其他 LGBTQIA+ 族群經常使用的 APP 程式廠商合作,同時也與現有的房東合作,尋找願意提供給 LGBTQIA+ 族群友善住宿的房東。
    除此之外,另一項挑戰則關於「如何行銷 Misterb&b」。Jost 表示,要直接以「性傾向」作為依據,十分難以找到潛在用戶,因此制定戰略,精準地更了解受眾。例如男同性戀者往往會喜歡某類型的歌手,根據這個關鍵的興趣,在社群媒體上找到這群人,「為此,我們制定了大量的興趣清單。」
    面對全球化的市場,Jost 進一步說明,「美國和歐洲在定價和體驗方面有很大不同。美國的客戶期望更好的服務,電話接待有特定方式、對話和道別也有特定方式,這與我們在歐洲的情況非常不同。」在媒合與對接受眾需求時,需要更了解當地文化、並尋求當地專家協助溝通。

    不只安全旅遊,也為 LGBTQIA+ 社群創造更好的生活

    Misterb&b 核心目的是為了提供 LGBTQIA+ 族群一個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不僅讓身為 LGBTQIA+ 的旅行者可以找到溫馨的住宿地點,更能與志趣相投的人建立聯繫,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沉浸在 LGBTQIA+ 文化中。Jost 表示,「我們的用戶中有 65% 是單人旅行者,因為作為 LGBTQIA+ 群體的一員可能會感受到被社會孤立。因此,我們正在對抗孤獨、並建立屬於 LGBTQIA+ 社群。」
    Misterb&b 也積極為平權做出貢獻,作為一間旅遊平台,Misterb&b 會向旅遊者收取城市稅,並轉交給當地政府,Misterb&b 會提供相關數據,讓當地政府了解 LGBTQIA+ 族群造訪了他們的城市,並為當地帶來經濟收益,促使當地政府提倡針對 LGBTQIA+ 旅遊友善的相關政策與措施。
    此外,Misterb&b 也將他們的每一筆訂單回饋給 LGBTQIA+ 社群,透過「Mister For Good 計劃」向世界各地的 LGBTQ+ 非政府組織捐款,並共同展開行動。在法國,他們與非營利組織 Le Refuge 合作,協助身處危機的 LGBTQIA+ 青年找到短期住處,如在 COVID-19 疫情期間,許多年輕人被迫與恐同的家人共同居住,嚴重情形下可能遭遇家庭暴力。
    LGBTQIA+ 族群距離實現真正平等的世界,還很遙遠,但可以看見得是在 LGBTQIA+ 旅遊市場的成長,能為該族群帶來更多能見度、接受與肯定。隨著越來越多旅行者可以在旅行過程中,不需要遮眼真實的身分,享受一趟美好的旅程開始,讓更多人認識那些美好、與眾不同的存在,讓世界變得更加多元、包容。
    身為 LGBTQIA+ 社群的一員,我們的生活一直充滿挑戰,你需要更加努力地奮鬥、永不放棄。這很具有挑戰性、也非常耗時,但如果我不做,誰會做呢?我很高興為未來一代開闢道路,並且有些變化正在發生。——Misterb&b 創辦人 Matthieu Jost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葉于甄
    閱讀文章
  • 同志驕傲月為什麼在 6 月?彩虹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同志驕傲月為什麼在 6 月?彩虹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社企流/文:Jenny Yeh
    一到 6 月,世界各地的人們高舉彩虹旗,是為了全球的 LGBTQIA+ 族群表達支持、認同,慶祝性別多元、平等的日子,彰顯各種不同族群的尊嚴、平等與愛,來對抗社會的性別歧視、暴力。因此,每年 6 月被稱作「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是一個以「愛」為名的月份,在世界各大城市也在這個月裡舉辦各種不同遊行與慶祝活動。但 6 月為什麼被定為「同志驕傲月」呢?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本文重點摘要:
    • 同志驕傲月的由來與意義
    • 彩虹旗的象徵
    • 全球慶祝活動
    • 台灣的同志驕傲遊行活動
    • 我們該如何支持 LGBTQIA+ 社群

    同志驕傲月的由來?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各地人權運動風起雲湧。在 1960 年代的美國社會及法律,仍然對於 LGBTQIA+ 社群存在一定的偏見與歧視,甚至在美國部分州,同性間的親密舉動、變裝等都可能被處以刑罰,例如紐約州的「反自然罪」;甚至招待同志的店家,也可能被吊銷營業許可。
    當時,具有 LGBTQIA+ 身分者,不論在何方,以何種方式公開地表達自我,都深怕因「反自然罪」而遭逮補,也害怕自己身為 LGBTQIA+ 的身分曝光後會遭受攻擊、失去工作和生計。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長期生活在社會的陰暗面,聚會活動等社交場合也十分隱蔽,位於紐約的石牆酒吧是少數他們能放鬆、做自己的聚會場所。
    1969 年 6 月 28 日清晨,美國紐約市的 9 名警察走進位石牆酒吧進行取締,針對酒吧的顧客們展開具侵略性的搜查,如變裝皇后被迫到浴室進行脫衣搜身、強行將所有顧客帶走。當時,被逮補的女同性戀者企圖反抗而遭警棍毆打,激起 LGBTQIA+ 們積累已久的情緒爆發,當晚暴動持續約 45 分鐘;但事件並未落幕,隔天有越來越多群眾聚集,示威遊行持續了 5 天才平息結束。 這件事被稱為「石牆事件」(Stonewall riots),或是「石牆反抗」雖然只是短暫的示威遊行,但卻也成為點燃日後行動、改變 LGBTQIA+ 族群的開端。
    衝突發生不久後,當天拒絕配合警方的 Marsha P Johnson 及 Sylvia Rivera 成立「街頭變裝行動革命」(Street Transvestite Action Revolutionaries,STAR),也是同志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的重要領導組織。隔年,紐約市民為了紀念這場抗爭,上萬人聚集在中央公園舉辦第一次的同志驕傲遊行,當時的遊行口號正是:「Say it loud, gay is proud.」;1971 年,其他國家城市如倫敦、巴黎、柏林等地也陸續響應此活動,到如今發展成 6 月份的同志驕傲月。
    LGBTQIA+ 是什麼? 在石牆酒吧遭受攻擊的族群,包括女同志(Lesbian)、男同志(Gay)、雙性戀(Bisexual)及跨性別者(Transgender)。因此在後續的性別平權運動中,擷取自這些族群的英文字字首,通稱 LGBT 平權運動。隨著各種多元性傾向、性別認同態樣增加,從原本的 LGBT 增加至 LGBTQIA+。其中,「Q」(Queer/Questioning)酷兒/疑性戀、「I」(Intersex)雙性人、「A」無性戀(Asexual),而「+」號代表這持續納入更多不同性傾向、性別氣質與性別認同的族群,找到定義自我、認同自我。

    同志驕傲月的象徵

    在世界各國的同志驕傲遊行中都能看見飄揚的「彩虹旗」,更是同志運動的重要象徵與標誌。最早是由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名公開的同性戀者與變裝皇后 Gilbert Baker 所設計。在一次的採訪中他曾說過:「作為同性戀者,我們的工作是出櫃、被看到、擺脫謊言並活在真相中;而一面旗幟,很適合成為一種宣告:『這就是我』的方式。」Baker 認為旗幟用來宣示權利、是驕傲最強大的象徵,採 8 種顏色條紋組成且每種顏色蘊含不同意義:亮粉色-性、紅色-生命、橙色-治癒、黃色-陽光、松石綠-自然、藍綠色-藝術、靛藍-和諧、紫色代表-精神。
    Baker 想讓每個人都能使用這面旗幟,但因由於亮粉色織物短缺且費用高,又考量到遊行和節慶活動中旗幟需要對稱分割,因此從 8 條減少至 6 條(紅、橙、黃、綠、藍和紫),成為現在 6 條條紋的彩虹旗,猶如天然彩虹一樣,象徵著 LGBTQIA+ 的多元、包容與團結,以追求自由平等的共同目標。

    全球慶祝活動

    時至今日,雖然有越來越多國家重視 LGBTQIA+ 族群的權利,但全球仍有 70 多個國家將同性戀視為犯罪,其中更有國家將同性戀者實施死刑,如汶萊、沙烏地阿拉伯、伊朗、葉門、奈及利亞、蘇丹等國家。同志驕傲遊行不僅是增加 LGBTQIA+ 族群的認同,更是為爭取人權的平等與自由的努力。
    雖然我們經常將這些遊行稱作「同志遊行」,但更準確地來說應該稱作「驕傲遊行」,這也更貼近當時第一次遊行活動的口號:「Say it loud, gay is proud.」(大聲說出來吧!身為同志的我們是驕傲的)。現如今的同志驕傲遊行,不僅止於為了 LGBTQIA+ 社群的人發聲,更多的是討論不同議題,如愛滋病的去污名化、性別平等教育、婚姻平權、性工作合法化等等,有關人權、自由、平等的各項議題。
    除此之外,你可能會很好奇,為什麼在這些同志驕傲遊行裡的人們,多半都要奇裝異服,甚至是裸露身體呢?這也正好恰恰回應 LGBTQIA+ 社群的訴求:「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以身體作為一種描述與展演,反映跳脫社會既定的框架與限制,拋下社會大眾認知的「正常」視角,更凸顯同志驕傲遊行想表達的訴求。
    以下,將介紹世界知名、別具特色的 5 個同志驕傲遊行:

    1. 美國紐約:Pride Month 起源地

    在每年 6 月最後一週的週末舉辦,今年的遊行將在 6 月 30 日舉辦,遊行將從中午左右開始,從第 29 街和第五大道交匯處開始,最後在第 16 街和第七大道交匯處結束。除了遊行以外,也會有市集、展覽、音樂會等各式各樣活動。

    2. 西班牙馬德里:譽為歐洲最大的同志驕傲遊行之一

    位於馬德里的 Chueca(丘埃卡),是著名的同志區,每年的同志驕傲遊行也以 Chueca 為活動中心。有別於其他歐洲城市,這裡的遊行是從晚上 6-7 點開始直至深夜,通常都在週六舉行;而舉行遊行的前一週便有許多活動如高跟鞋賽跑比賽(Carrera de Tacón)、西班牙同志先生選拔等活動。

    3. 荷蘭阿姆斯特丹:最獨特的同志驕傲遊行

    荷蘭,作為全球第一個通過同婚合法化的國家,成為全球最具標誌性的同志驕傲遊行之一。特別的是,由於阿姆斯特丹是座由運河交織而成的城市,因此也是世界唯一的「水上」同志驕傲遊行。

    4. 巴西聖保羅:世界上最大的同志驕傲遊行

    聖保羅的同志驕傲遊行是僅次於里約嘉年華的節慶活動,曾在 2006 年第十屆的遊行,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同志驕傲遊行。每年的主要訴求與主題也都不同,2024 年遊行在 6 月 2 日舉辦,主題:vote consciente por direito da população LGBT+.(為LGBT+群體的權利投下有意識的一票)。

    5. 南非約翰尼斯堡:非洲最大的同志驕傲遊行

    多數的非洲國家,普遍對於性少數族群有著歧視,甚至將同性戀行為視為違法,如 2023 年烏干達通過「反同性戀法」。但南非共和國卻是全球第一個在憲法中明文保護 LGBTQIA+ 族群的國家,甚至在 2006 年便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因此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同志驕傲遊行,更是別具意義。
    除了上述國家有同志驕傲遊行外,像是澳洲雪梨、北美加拿大,又或是泰國曼谷的同志驕傲遊行也都十分精彩。尤其 2024 年泰國曼谷的同志驕傲遊行更別具意義,在今年 3 月底,泰國同婚法已通過法律修正案,預計在今年底上路,成為除了台灣與尼泊爾外,亞洲地區第三個同婚合法化國家。

    台灣的同志驕傲遊行活動

    說到同志驕傲遊行,不得不提起每年 10 月舉辦的台北同志驕傲遊行!有別於大部分西方國家,台灣的同志驕傲遊行為何是辦在 10 月呢?
    台灣同志驕傲遊行緣起於 2003 年 11 月 1 日,原是當時第四屆「同志公民運動:台北同玩節」(註一)中的一場遊行活動,但這也是華人地區第一次舉辦的同志驕傲遊行。至此之後,台灣的同志驕傲遊行固定在每年 10 月的最後一個週六舉行。從最初的 2 千人參與,到了 2020 年已超過 10 萬人走上街頭,更是成為東亞地區最大的同志驕傲遊行,吸引世界各國的遊客前來朝聖。讓每年 10 月成為台灣的同志驕傲月。
    每年主題皆不同,從第一屆的瞭解、認識同志文化、尊重個體開始,到第四屆,爭取同志伴侶權利合法化,開始從大眾訴求轉而在政治、法律上的權益;2024 年邁入台灣同志遊行第 22 屆,將於 10 月 26 日舉行,並延續去年主題「性別無/限」的概念。
    除了台北 10 月有同志驕傲遊行外,在高雄的 LGBTQIA+ 社群也十分活躍,固定在每年 11 月底的週六舉辦同志驕傲遊行,迄今也舉辦了 14 屆;第 15 屆的高雄同志大遊行,將在 2024 年 11 月 23 日盛大舉行。

    如何支持 LGBTQIA+ 社群

    雖然我們的世界越來越能廣泛地接受不同身分、認同的人們,但對於 LGBTQIA+ 的人們來說,仍然在日常生活遭受到許多不平等待遇,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在 2020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LGBTQIA+ 身分的人遭受到暴力侵害的可能性,比非 LGBTQIA+ 的人高出 4 倍;美國人權組織團體指出, 2023 年至少有 32 起跨性別者的暴力死亡事件發生,在在顯示這一切並非我們看見的如此美好。身為社會一分子的我們,可以有哪些更好的方式,來支持、理解 LGBTQIA+ 社群呢?

    個人可採取的行動

    1. 了解 LGBTQIA+ 議題:主動了解 LGBTQIA+ 的相關議題,透過這些了解 LGBTQIA+ 面臨的困境,並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支持。
    2. 認識你的偏見: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受到社會價值、環境的影響,對於人際關係、性別的有既定的想法,但這些通常都會排除性別平等、LGBTQIA+ 等社會非主流群體的想像。需要重新任知道自己有哪些偏見、歧視,才能使我們真正接受 LGBTQIA+ 人權,打造不同群體一個更安全、包容的社會。
    3. 不要做出假設: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經歷也都十分不同,因此不要對所以有 LGBTQIA+ 都假設出有相同的經歷。
    4. 聽聽他們的經歷:試著提供 LGBTQIA+ 社群有安心分享的空間、傾聽他們的經歷;並從相關的 LGBTQIA+ 組織獲得準確資訊。
    5. 包容與尊重:尊重 LGBTQIA+ 他們的身分認同,並使用他們希望被稱呼的方式稱呼他們;此外,也避免提出侵入性問題,如性生活、身體部位等問題,這不論對於是否為 LGBTQIA+ 都應該抱持的尊重,除非他們願意討論。
    6. 為歧視和誤解挺身而出:當他人使用具有歧視性、偏見的詞語時,適時地糾正,雖然是小小的行動,但有助於大眾重新審視那些歧視與誤解。
    7. 讓他們知道你關心他們:許多 LGBTQIA+ 人可能經常遭受污名、歧視而產生自卑、自我懷疑等心理壓力,但當事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可以從小地方開始關心他們,不論是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或是一場安心、放鬆的談話,讓身為 LGBTQIA+ 的他們感受到你的關心。
    8. 支持他們尋求幫助:直接提供 LGBTQIA+ 人群心理健康支持可能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可以為他們尋找相關醫療服務,鼓勵 LGBTQIA+ 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支持。

    企業可採取的行動

    美國一間長期倡議 LGBTQIA+ 人權平等非營利組織 Human Right Company(HRC)的一份人權運動報告中提到,有 46% 的受訪者因擔心刻板印象而未在工作中出櫃;LinkedIn 則在 2021 年 6 月的報告中指出,有 31% 的 LGBTQIA+ 在工作中受到公然歧視或感到被侵犯、 25% 的失業受訪者因自己是 LGBTQIA+ 身分,曾被被忽視或錯過重要的職涯發展機會。在職場上,LGBTQIA+ 往往放在最脆弱和邊緣化的位置,在大力提倡實踐DEI——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的當代社會,企業如何採取更好的行動呢?
    1. 了解員工感受:進行多元、包容的調查,深入了解員工在工作場域上的感受。
    2. 確保公平對待:對人才培育流程與薪酬進行審視與調整,確保企業內部給予所有人公平的薪資、升遷機會與待遇
    3. 促進理解:舉辦 LGBTQIA+ 相關活動,除了讓非 LGBTQIA+ 身分的員工更了解自己的同事外,也讓 LGBTQIA+ 有可以發言的權利和平台。
    4. 提供支持:提供多樣化的心理健康、職涯培訓與福利制度,確保所有員工獲得平等的學習與發展機會。
    對於許多 LGBTQIA+ 成員來說,即便社會上已經有許多人慢慢願意接受自己與眾不同身分,但仍然面臨許多威脅和挑戰,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一些努力,才能讓社會變得更加尊重、包容。
    註一:同志公民運動:台北同玩節(簡稱同玩節)是台灣第一個官方編列預算的同志活動,始於 2000 年 9 月。在華納威秀廣場舉辦,由不同同性戀社團在會場設攤。由於 2007 年台北市政府將科目名稱改為「同志公民活動」,使得「台北同玩節」走入歷史,但「同志公民運動」仍持續發酵,改以同志大遊行繼續舉辦。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李沂霖
    閱讀文章
  • SDG 5|為 LGBTQIA+ 族群打造一把數位醫療保護傘

    SDG 5|為 LGBTQIA+ 族群打造一把數位醫療保護傘

    社企流/編譯:繆葶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來自 1948 年的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但在實踐上卻總不如預期。對於 LGBTQIA+ 族群來說,「正常」的醫療服務看似遙不可及──經常會問及是否生育、性行為方式、性別轉換等隱私問題,受到醫護無窮盡的「關懷」與異樣眼光,進而導致 LGBTQIA+ 族群拒絕就醫。根據報導指出,有 7% 的順性別同性戀者(註一)及 22% 的跨性別/非二元性別者,在就醫過程中曾遭受人身攻擊。基於上述種種異音,在 2020 年催生出 FOLX Health 數位健康平台,執行長 Liana Douillet Guzmán 表示:「我們希望能為 LGBTQIA+ 族群打造醫療安全保護傘。」

    從理解需求出發,以 LGBTQIA+ 族群為核心的醫療過程

    「傳統的醫療過程可區分為診斷與治療兩個過程,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治療模式,傳統醫療才一直無法以『病人為核心』。」FOLX 創辦人 A.G. Breitenstein 提到,診斷模式賦予了醫療行為定義「正常」、「健康」的權力;但對 LGBTQIA+ 族群來說,自從被明確地定義以來,始終被貼上「例外」的標籤;雖然自醫學院畢業的醫護人員皆受過面對 LGBTQIA+ 族群時應有的專業訓練,但也僅只有短短的 5 個小時──在缺乏足夠的專業與訓練之下,要以同理方式達成醫病和諧關係,難上加難。
    FOLX 位於美國波士頓總公司擁有 250 餘名員工,以可靠、可取得、透明度與自主性為核心價值,透過重新梳理病人的就醫需求,進而評估、建立出對病人最適當的醫療過程及行為,並衡量合理的診療費用,且全程使用屬於 LGBTQIA+ 族群的語言溝通交流,優化過往傳統醫病關係中的不良體驗。除了生理醫療需求,心理治療也是 FOLX 著眼的重點,藉由醫療專業人士所帶領的心理健康支持團隊,提供 LGBTQIA+ 族群不同的醫療服務。

    數位全匿名,提供 LGBTQIA+ 族群更安心的醫護環境

    作為第一個以 LGBTQIA+ 族群而生的數位醫療組織,FOLX 藉由雲端原生可觀測系統(Cloud Native Observability)技術,提供包括點對點的虛擬初級診療、賀爾蒙置換療法(HRT)、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護理導航及社群內容等服務;同時可匿名註冊,保障使用者隱私。
    為彌補線上診療的不足,FOLX 也提供實體轉診機制,依據醫療服務專業人員(HCPs)與 LGBTQIA+ 族群的互動進行排名,將已接受過 FOLX 專業輔導的醫護標為白金級,讓病人具有全然知悉的選擇權利。另外,也成立了 HRT 基金,每年提供 100 個名額給有需要的夥伴;執行迄今,有 75% 的額度用於幫助黑人、原住民及有色人種(Black indigenous people of color,簡稱 BIPOC)。

    從使用者經驗出發,跨域合作解決困境

    在經營一段時間後,FOLX 發現會員數開始下降,源於病人無法同時負擔保險費用及 FOLX 會員月費(每月 89 美元),且相較美國其他族群,跨性別族群更容易面臨經濟困境,而賀爾蒙置換療法費用偏高,導致其因無法支付醫療費用。於此,FOLX 開始與 Cigna、Evernorth、Blue Shield of California 等保險公司協商,取得合作機會:病人透過支付共付額取代會員月費,共付額中包含保費,由保險公司給付包含診療、賀爾蒙治療等相關療程費用,大大降低病人負擔。
    除此之外,FOLX 也持續加廣其心理醫療服務。根據報導,在美國 LGBTQIA+ 族群中,有 39% 存有心理疾病。自 2024 年 3 月起,FOLX 與非營利組織Crisis Text Line合作,透過 Crisis Text Line 全天候的免費文字簡訊系統,讓 FOLX 使用者可藉由原平台向 Crisis Text Line 上的專業志工尋求心理諮詢協助。下一步,將預計深化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讓 Crisis Text Line 的專業志工可經由系統推薦,將有需求的使用者導向 FOLX 的平台服務,觸及更多 LGBTQIA+ 族群,讓他們得以受惠。
    FOLX 是來自於 Folk(指某一群體的人們),將此單字延伸,讓 FOLX 能為「所有類型的人們」提供幫助。目前服務範圍遍及全美,在美國超過 750 萬名 LGBTQIA+ 族群夥伴受惠於 FOLX。始於初心,FOLX 在 LGBTQIA+ 族群的醫療困境中找到解方,致力提供舒適且安心的醫療服務,降低就醫過程中的尷尬與不適,並持續地透過創新方式,將服務內容與範圍擴大,保障 LGBTQIA+ 族群也能擁有良好的醫療照護權 。
    註一:順性別(Cisgender)意指,個人對於自身的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性別相同之人;而我們時常聽到的「跨性別」(Transgender)則是指,出生性別、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同者。但「順性別」一詞經常出現使用上的爭議,現今社會上在性別分類和社會運動中,使用的「生理男性」通常是指「順性別男性」;「生理女性」通常是指「順性別女性」,直接假定所有人皆是「順性別者」,進而產生出「順性別霸權」(Cissexism)的問題。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葉于甄
    在台灣各個角落裡,有著一群人默默為地方努力,持續地方、社區帶來活力,讓美好事物能不斷延續。點進專題,細細閱讀他們的充滿感動的故事。 >> 閱讀專題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