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橘世代

聲寶老董陳盛沺圓夢,斥資20億元打造銀髮宅「橘青春」,來自台語「足青春」,就是很青春的意思。圖為露天足湯模擬圖。圖/聲寶集團提供 生活

產經關鍵字/銀髮宅遍地開花能穩賺?專家:沒那麼簡單

新北市404萬人口中,逾65歲族群約70萬人,為長者量身打造的銀髮宅市場日增。最近有國內家電大廠相中土城,將昔日廠房基地規畫為銀髮宅,專屬於樂齡的居所,規畫只租不賣以確保管理品質。專家提醒,業者經營銀髮宅要做好通膨等風險評估,才能保障營收與長者老年生活。

國際間如今陸續研發出「阿茲海默症藥物」,但清一色都僅適用極早期或早期患者,如何早期揪出失智症,成為目前的首要議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你我都可能成失智照顧者 該如何提早發現長輩是否罹病

家人總是忘東忘西、重複詢問問題,起初以為是家人老了,卻沒想到家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東西被藏起來、被偷走,帶家人到醫院診斷才發現罹患失智症,未來失智症患者會愈來愈多,你我都可能成為失智照顧者,如何察覺失智症,如何及早發現家人罹病,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聯合報一次整理相關資訊教你如何準備。

屏東「屏安村」快意生活,長輩們在文康中心由專人帶領下,開心進行身體律動遊戲。記者劉學聖/攝影 生活

照顧失智靠全村的力量 屏安村用AI確保長輩安全且自由

全台失智症人口已經突破30萬人,造成失智照顧量能愈來愈沉重,而如今全球的失智照護都走向「社區化」,社區互助更是一大理想目標,例如日本、瑞典等國陸續建構失智友善社區,其實台灣也不例外。 打破照顧圍籬的「屏安村」,就是台灣第一處採取開放式照顧高齡及失智長者的環境,靠著整合社區多元資源,甚至透過科技,例如具有藍牙技術的「屏安福」,形成強大的支持網絡,提供失智症患者持續的照顧。究竟他們具體是如何讓居民打破迷思,與失智長輩共存的呢?

超高齡社會來臨,陪伴長者及行動不便、輪椅族倘佯山林,首重無障礙設施。圖/多扶事業提供 生活

輪椅族也方便!一表看全台好走步道 增加長輩出門意願

台灣從南到北擁有不計其數的登山步道,有經典熱門路線,也有隱藏版祕境。而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愈來愈多人挑選出遊時會將無障礙設施視為首要考量,選擇步道時也會在乎路面是否平整、行動不便者或輪椅可否通行、沿途是否有設置廁所等等。以下就來看看民眾推薦的20條步道路線,以及專家分享該如何為親友規畫一趟安心愉快的無障礙行程,讓每個人都能親近山林、享受大自然洗禮。

與母親的關係深深影響女性的生命,但它不總是愛與支持。圖/123RF 生活

理應是避風港卻成受傷源頭 修復母女關係只能靠和解?

與母親的關係深深影響女性的生命,但它不總是愛與支持。理應是妳避風港的母親,卻是人生沒有自信、價值低落的原因,是生命一直隱隱作痛的源頭。其實母女關係,比我們理解得更複雜難懂。而要解開母女關係的結,拿回人生的自由和主控權,就只能和母親和解嗎?如果母親不願意呢?以下從C的故事,以及專家給出的建議裡,或許可以找到屬於妳的答案。...

心理學的研究中,長女是所有孩子中最容易過度認同母親,忘記自己的需求和發展的孩子。圖/123RF 生活

媽媽下跪要姊幫弟還債 擺脫「長女症候群」得會畫界線

「跟哥哥同住的媽媽又打電話來罵嫂嫂了」、「媽媽跪下要我幫弟弟還債」、「爸媽的房子給了弟弟、錢匯給妹妹,但生病卻是我在照顧」……為家庭扛下最多責任的長女,往往卻是家中那個最不被愛的女兒。 心理學的研究中,長女是所有孩子中最容易過度認同母親,忘記自己的需求和發展的孩子。這些無止境付出,獲得最多勞務卻擁有最少疼愛的長女,也比其他手足更容易焦慮、憂鬱。究竟長女們該如何離開那個像跑滾輪的天竺鼠一樣輪迴的不快樂處境?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提醒,每個人老後都要有「新家人」的觀念,子女不該是老後家庭結構中唯一的成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老後不煩人/別全靠子女 規畫老後生活應納「新家人」

高齡已是現在進行式,想要將來不麻煩別人,如何規畫老後生活、打造適合的居所,成了現代人重要課題。為此,有專家提醒老後的人生規畫,千萬別全仰賴子女,只有自己知道什麼樣的生活適合自己。究竟該如何增加韌性,培養老後適應力,來看看3位專家給的3帖藥方。...

慈濟基金會志工提供「和美記憶保養班」班員貼心服務,班員間也會互相幫助。記者劉明岩/攝影 生活

老後不煩人/員警幫做飯、醫師助保養記憶 在地安老靠「社區俠客」

當高齡社會來臨,扶養比只是表面數字,更多的還得仰賴「老老相依」。而在大家一起逐漸老去的過程中,需要許多陪伴與幫助。高齡社會加上少子化,我們需要社區互助與合作,更有賴許多有心人士熱血熱心,建立新家人關係。 台北市警局保安警察大隊平時強勢打擊犯罪,但他們同時也為老人送餐,至今已持續16年;醫師林榮威為關懷失智症患者,開辦了「記憶保養班」助長輩們「保養記憶」;還有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成立「溪口互助家庭」,不只照顧失智症患者,更讓照顧者互相關懷。 本篇橘世代文章,就帶你來深入了解,想要實踐在地安老,該如何透過社區互助與合作,把個人與社會連結起來。...

服務型銀髮宅提供醫療支援。圖/康寧生活會館提供 生活

老後不煩人/老後不想和子女住...一表看銀髮宅費用 能否取代家庭照顧

過去老人家希冀養兒防老、兒孫滿堂,但根據最新調查,老後想和子女住在一起的人數,5年來大幅減少5萬5000多人。但不想麻煩子女和家人,服務型銀髮宅究竟是否可以取代家庭照顧?以下聯合報記者楊孟蓉為你整理了各家銀髮宅的費用,一起來看看吧!

台灣長照家庭中,有將近一半是由男性擔任照顧者,但因為比較不擅社會連結,因此在照顧困境中,他們更容易憤世嫉俗、關閉心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長照男不難/不願放棄反走向極端...男性照顧者也需幫忙 但方法和女性不同

台灣長照家庭中,有將近一半(超過45%)由男性擔任照顧者,而相較於女性在照顧困境中悲傷苦情的姿態,男性照顧者多是以壯烈犧牲的形象現身。 專家指出,男性照顧者因為比較不擅社會連結,在照顧困境中,更容易憤世嫉俗、關閉心房,甚至排拒他人的協助或外來資源,導致自己在封閉的環境中做照顧,並在遭遇挫折時採用極端手段。事實上,男性照顧者也需要幫忙,但方法或許和女性有所不同,究竟旁人該如何提供協助呢?

如今在台灣的長照家庭中,已有逾四成五由男性擔任照顧者,但男性成為主要照顧者後,會比女性更容易獨自承受孤單。圖為男性照顧者參加照顧技巧訓練課程。圖/長泰健康照顧體系提供 生活

長照男不難/男性照顧者更易引起手足反目、夫妻失和 該如何培養神隊友

60歲的艾先生照顧失智母親多年,導致手足反目、夫妻失和、眾叛親離,讓他感到孤獨無依。為此,他總是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別人不用像我這樣照顧?」 事實上,如今在台灣的長照家庭中,已有逾四成五由男性擔任照顧者。而男性成為主要照顧者後,會比女性更容易因為照顧責任和其他家人逐漸疏離,甚至誤會、失和,這將導致獨自承受的照顧者感到孤單。到底照顧者該如何與妻兒、手足溝通,才能讓他們成為照顧路上的神隊友?或許可以從以下過來人分享的經歷一探究竟。...

在台灣,男性照顧者的比例比大家想像的還要高,如今占比已幾乎等同於女性。圖為獨自照顧失智太太的70歲古金順。記者潘俊宏/攝影 生活

長照男不難/男性照顧者比想像多!更容易陷極端處境 專家籲放下孝道迷思

40多歲的蘇先生是兒子照顧者,他基於孝道將失智母親接來同住,卻因母親的混亂行為,搞得家庭失和,妻子鬧離婚;80歲的盧爺爺則是配偶照顧者,因太太無法自主行動而決定用皮帶自製綁帶,將自己和太太綁一起,方便活動,沒想到卻讓太太滿身淤青,導致被通報家暴。 事實上,在台灣,像蘇先生及盧爺爺這樣的男性照顧者,比大家想像的還要多。這30年來,男性照顧者的占比已從一成增至四成五,究竟是什麼讓男性照顧者比例愈來愈高,幾乎等同於女性?專家觀察,男性照顧者和女性照顧者有3點不同,而其中兒子與先生,所要面對的議題也不同,他們該如何尋求幫助,以避免發生照顧殺人憾事呢?

台灣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齡化,對每個人來說,變老都沒有前例可循,新一代的老人也有自己心中理想的老後樣貌。圖為雙連安養中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學習變老/不只理財!快樂的老人都有提前做3準備 專家:愈早開始愈好

變老也是需要學習的。如今台灣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齡化,對每個人來說,變老都沒有前例可循,新一代的老人也有自己心中理想的老後樣貌。人生四十載投入高齡照顧的蔡芳文根據多年觀察,發現老後樣貌分為4種,而如果想要達到享受生命的狀態,就必須趁早做好3項準備。...

嘉義縣水上鄉樂齡中心每月一次做公益便當,以「大齡熟男掌大廚」、「地方特色入餐盒」為號召,大受好評。圖/嘉義縣水上鄉樂齡中心提供 生活

親愛的大叔/從一堂專屬男性的料理課 看熟齡大叔如何重新找到被需要的價值

大叔向來是許多家庭的支柱,但人生走到某個階段,不知為何,「男主外、女主內」悄悄變成了「男主內、女主外」,男性「不再是大男人」,女性的自主意識也提高,大家都同意「退休應該共好,而非彼此折磨」。專家建議,別讓女性視退休老公為災難,大叔必須自強,跟上老婆的腳步。但想要走出另一個人生舞台談何容易,熟齡大叔們究竟該怎麼做才好?家人又該如何適當給予支持?

74歲的關懷小丑協會創辦人黃世岱(右)觀察到,比起女性,男性較不易講出內心感受,而離開職場後更幾乎斷絕一切社交。圖為黃世岱帶領志工們,在照顧中心表演,教長輩玩氣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親愛的大叔/退休後總被老伴嫌?老男孩重拾生活熱情 應把時間畫成三等分

餐廳下午茶女性三五成群,開心碰面好不熱鬧;社區大學教室陰盛陽衰,男同學是稀有動物。熟齡男女大不同,女性行程滿檔,旅行、看展覽,有自己朋友圈,經常「大家約好不帶老公」。最近日本作家小林美希所著的《老公怎麼還不去死》在台爆紅,顯示許多妻子對老公都有怨念,「老公」成為了令人討厭的生物,且愈老愈讓人看不順眼。究竟這種現象從何而來?老男孩們又該從何做出改變,才能成為親愛的大叔?

30年前,照顧者有九成女性,但最近的調查裡,女性卻只剩下不到六成。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快樂老太太/不再當「聽話」媳婦! 這30年是什麼讓三成女性退出照顧現場

數據顯示,家庭照顧者的性別明顯挪移。30年前,照顧者有九成女性,但最近的調查裡,女性卻只剩下不到六成。究竟哪些因素造成了這個改變?有超過三成女性退出照顧現場,她們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我們從統計數據理解到,老年的問題就是婦女的問題。」台灣望年協會創會理事長愛曹蘭說明,女性生命裡有些獨特處境,例如照顧、獨立生活,這些都不是過去的男人會關心的議題,多數男性認為自己會被妻子照顧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她強調,在長壽的高齡社會裡,女性無論是否有婚姻、有孩子,幾乎都會一個人面對自己的老年。女性需要對自我處境有覺察,才可能起身行動,追求有尊嚴的生活,改變過去的樣板人生,不需孤單悲苦,即便一個人,也能當個快樂的老太太。...

根據衛福部及內政部數據,已婚老年女性,在配偶過世後平均會獨自生活7年,因此在長壽世界裡的女性,很可能將面對一個單身、喪偶、獨居的老後。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快樂老太太/老了談戀愛不可恥!找尋好對象 先有「一個人也能過好」的底氣

2070年的台灣,會有將近一半超過65歲的「法定老人」,而這些高齡者中,有三分之一超過85歲,而在那個有一半是老人的未來台灣,多數高齡而活躍的會是女性。根據衛福部及內政部數據,以平均數值來看,已婚老年女性,在配偶過世後會獨自生活7年,因此在長壽世界裡的女性,很可能將面對一個單身、喪偶、獨居的老後。究竟現在的我們該如何做準備,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老太太?

合庫人壽給予員工的支持,可作為高齡長照社會的借鏡。圖為合庫人壽總經理藍年紳。記者曾原信/攝影 生活

照顧不離職/每年逾15萬人因照顧離職 看合庫人壽如何用「DNA」給員工方便

台灣愈來愈老,在超高齡社會浪潮下,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而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5月,25到64歲未就業者為286.5萬人,其中因照顧65歲以上家人而無法工作者占5.25%,顯示照顧離職人數每年已逾15萬人。 為此,聯合報長期關心員工健康福祉,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落實ESG目標,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聯合倡議「友善長照職場計畫」,推動照顧不離職。其中合庫人壽作為先期導入服務的合作夥伴,交出第一張成績單。以下來開箱2名受惠的實際案例,他們的情形有如社會縮影,看出雇主的支持尤為重要,可作為高齡長照社會的借鏡。...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林燕卿說,年長者一直都有人際與交友需求,她與學生合作,推出了一款專屬熟齡的「双双卿心」交流平台。示意圖。記者鄭超文/攝影 生活

熟齡性生活/直面性福的榮莒室、專屬熟齡的交友平台 讓長輩也能談情說愛

「無論幾歲都是需要情感上的支持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林燕卿說,年長者一直都有人際與交友需求,但卻不像年輕人一樣,可以透過網路交友。為此,她與學生合作,推出了熟齡專屬的「双双卿心」交流平台,今年2月正式上線,首月就累積50多名使用者。究竟這個交流平台和年輕人愛用的交友軟體有何不同? 而除了情感支持,性也是人類的基本欲望與需求,不管幾歲,人都需要親密關係,即使年長也不該被忽視。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於2021年在新竹榮家在成立「榮莒室」,讓沒有獨立空間的長輩,也可以有妥適的「性抒發」。這個看似是「類摩鐵」的地方,實際踏入卻非常不同,以下就來一探究竟。...

其實不論年紀,性一直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我們通常對於熟齡的性不太了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熟齡性生活/人能性福到幾歲?年輕性愛像收割戰利品 熟齡性愛追求卻不同

18歲女孩問:「能夠做愛的最老年齡是幾歲?」面對青春少女,年逾八旬的老奶奶滿面春風:「這我不知道,妳應該去問比我年紀更大的人。」這是婦產科名醫鄭丞傑說明熟齡性愛最常用的開場白,人們平均壽命增加,使享有性福的年齡也延長。到底人類可以性福到幾歲? 其實不論年紀,性一直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們通常對於熟齡的性不太了解,究竟邁入這個年齡層需要面對什麼樣的問題,又該如何克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