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也是一種享受!

大古鐵器TAKU
最後更新2016/10/11

 

著名的廣告詞「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琅琅上口,在各式飲料充斥的現代,喝水的重要反而一再地被強調。然你是否曾因討厭水中氯氣的味道,轉而投入飲料的懷抱呢?筆者小時候就有這樣的經驗,因為覺得白開水很難喝,總是以冰箱中的鮮奶補充日常水份的攝取。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那個討厭的味道來自自來水中用以消毒的氯氣;不同的濾水機,會產生不同的口感味道 (我甚至可以大略分辨);瓶裝水亦有各種“口味”,並非越貴的越好喝 ;而真正無汙染的水,是非常清甜的,也從喝到“好”水,我才開始喜歡上喝水。

 

工作之後,因緣際會下接觸了茶道,茶道風雅,在悠然且專心致意的安靜狀態中,讓我能跳脫蕪雜的瑣事與煩亂的心緒,在沖茶與品茶的當下安住、享受。後來又因工作需要,對水質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才明白「三分茶、七分水」,而純淨的水為何喝起來甘甜,跟其中看不見的成分有關。以理論之,水分子H

2

0是由2個氫(H)跟1個氧(O)原子,透過氫鍵結合。某些礦物質會與水分子結合,形成更穩定的氫鍵,讓水增加了黏度與張力,因此飲用時,能感受到更多味道、也能在口中停留更多時間。而這些味道,理所當然來自於溶於水中的物質─如含氯的水味令人不喜,富含鐵離子的水則嚐起來略帶甜味 (茶友們喜歡這麼說:“水喝起來比較軟” )。

※水氯

而自來水中添加的氯氣,彷彿“必要之惡”,雖然知道水中餘氯煮沸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致癌物三鹵甲烷 (比冷水增加3~4倍) (根據日本「大阪水道局」水質測試發表)、且揮發性的氯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曾被當作毒氣使用,極易由毛細孔吸收,較之食用危害更大。

※不同材質水壺煮水的除氯實驗

在日本平成11年9月8日的靜岡新聞,曾有一篇由民間團體「靜岡縣茶與水的研究會」的實驗結果發表 (如圖)。實驗使用濱松市的自來水 (氯含量1ppm),分別使用鋁、不鏽鋼、琺瑯、玻璃、鐵等5種壺煮沸。結果發現,除氯效果最佳的依序為鐵>鋁>不鏽鋼>琺瑯>玻璃。鐵壺煮沸時,氯氣含量由1ppm降至0.15ppm,在10分鐘後完全消失;不鏽鋼壺煮沸時,氯氣約餘0.6ppm,再沸5~10分最低降至0.5ppm,繼續煮的話濃度反而越來越高,甚至超過原有含量。進一步實驗,鐵壺無論蓋蓋與否,均有相同效果;而其他材質掀蓋時,雖然不如鐵壺效果佳,也能消除部分氯氣,但蓋上壺蓋餘氯濃度復又上昇。

※鐵除氯之理論與實證

其原理或可由連興隆教授 (為零價鐵處理地下水汙染專家,並曾於民國95-97年執行國內第一個模場規模之奈米級零價鐵金屬現地去除地下水含氯有機物計畫) 之研究證實,因鐵能與含氯有機物進行氧化還原作用、催化作用,因此能有效除去水中氯氣。生鐵的材質特性之一,就是其高孔隙率,因此能釋放較多鐵離子,當然除氯效果就更好。

撰文者/工作閒暇之餘喜歡品茗的愛好者 林君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