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轉型是全球趨勢,許多企業正努力轉型,以符合國際供應鏈的ESG規範。在這當中,地方政府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那是台灣最大的科學園區,當中有許多科技業,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重要的一環,例如台積電,它們面對國際對ESG的要求,正在積極轉型。而新竹市政府如何因應ESG趨勢與竹科需求?新竹市長高虹安在風傳媒《智慧新移動》論壇中,分享新竹市政府的ESG轉型政策。
龍頭企業雲集新竹市,國際供應鏈扮演要角
高虹安表示,新竹市有三高一低,分別是所得高、出生率高、學歷高,以及平均年齡低。新竹市共有45萬人口,但平均年齡僅40.33歲,是台灣最年輕的城市之一,且當中又有科學園區,是台灣產業進步的重要動能。高虹安指出,台灣許多攸關全球2050淨零碳排與國際供應鏈的企業在新竹市,而地方政府的角色之一,是協助企業達到ESG目標。
但台灣在ESG的法規與執行層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高虹安表示,ESG議題很大,需要長期推動,但民眾不易感受,若是缺乏長遠目光,政府可能不願意推動。對薄利多銷的傳統產業來說,若無政府協助,落實ESG的成本會很高;對中小企業來說,光是碳盤查的量測就需要外部顧問協助,自己做不來。最後,目前ESG也缺乏媒合管道,產官學研各自為政,出現無法統整的問題。
但新竹市卻有落實ESG的必要性與迫切性。除了新竹市有台積電等國際供應鏈重要廠商,傳統企業為了求生存,也迫切需要轉型ESG。另外,新竹市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86萬7197公噸,汽機車總數45.4萬,但電動汽機車僅占3.3%,也沒有電動公車。這些都說明,新竹市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新竹市落實ESG,朝3大方向發展永續城市
高虹安表示,目前新竹市正積極推動多項措施,期望將低碳生活落實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協助企業轉型並適應ESG潮流與規範,保持企業與城市的競爭力。新竹市提出永續城市ESG的3個發展方向,包含施政措施,透過政策與公共環境讓民眾往ESG前進;以及企業合作,協助企業追求ESG目標;最後是輔導鼓勵,透過補助等誘因,吸引民眾追求永續發展。
例如新竹市推出減塑運動、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綠能發電與空氣品質監測網站,也正在制定廢水及污水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另外,新竹市政府也祭出電動機車補助,將汰換年限從15年改成10年。統計至2023年4月底,新竹市電動機車為13,259輛,占比4.7%,是非六都城市中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