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酺是帝王為表示歡慶氣氛特許民間舉行的大宴飲。東亞古代的大酺一般為期三日或五日。

中國

[編輯]

大酺最早自於戰國,「趙武靈王滅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遠也。」[1]。《史記·秦始皇本紀》:「五月,天下大酺。」《漢書.文帝本紀》載:「十六年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賜饒安田租,勃海郡百戶牛酒,大酺三日」。《魏書.靈徵志》載:北魏高宗和平三年四月,「河內人張超於壞樓所城北故佛圖處獲玉印以獻。印方二寸,其文曰:'富樂日昌,永保無疆;福祿日臻,長享萬年。'玉色光潤,模製精巧,百僚鹹曰:'神明所,非人為也'。詔天下大酺三日。」

唐朝高宗時,太子李弘裴氏太子妃,禮畢,曲赦岐州,大酺三日[2]開元年間,天下昇平,下令賜百姓酒食,大酺五日,洛陽還有「吞刀」、「吐火」等魔術節目[3]杜審言有《大酺》和《守歲侍宴應制》兩首作品。

注釋

[編輯]
  1. ^ 《史記- 卷一十孝文本紀第十》:【索隱】:說文雲「酺,王者布德,大飲酒也」。出錢為醵,出食為酺。又按:趙武靈王滅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也。
  2. ^ 舊唐書·本紀第五·高宗下》(咸亨)四年......冬十月......乙未,皇太子弘納妃畢,曲赦岐州,大酺三日......
  3. ^ 張祜亦有《大酺樂》詩為證:「車駕東來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陽城。小兒一伎竿頭絕,天下傳呼萬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