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精神日本人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可否添加網絡暴力條目?

[編輯]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834650

「精日青年」調查:大多數是青少年 人肉毆打異見者


有的群里會在每句話結尾加上「…」,有的會加上「VV」;有的全文沒有標點只在結尾加個句號;有的在文後加入一個括號,括號裡面寫一個表情,如:你知道這個言論很錯誤嗎(脅迫);當「頭目」發完言,一些成員會打出「便乘」,表示同意觀點,若打出「DSSQ」,就是指「大勢所趨」。

董青將「日本の家吧」吧友、日本歷史愛好者、拍日軍軍服照群體,分別標為「鍵政圈」、「精日軍史圈」、「精日軍服圈」。此外,還有另一大群體「惡俗圈」­——專門和愛國青年對罵甚至大打出手的人,這些人也長期在「日本の家吧」發帖。—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04.237.95.60對話)於2018年9月9日 (日) 05:41 (UTC)加入。[回覆]

維基有其可信來源方針 87.117.169.128留言2018年12月23日 (日) 19:37 (UTC)[回覆]

所謂「精日」帽子現在真的可以像文革時期的「地富反壞右」一樣簡單粗暴地扣給別人!

[編輯]

就上個月,在所謂的「公祭日」一名女子發的帶有「買點日貨」的言論被立刻扣上「精日」帽子,感覺現在扣帽子正在逐漸向文革時期靠攏,據我觀察,以下言論均可以被扣上「精日」帽子,即使其根本贊同、不支持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
1. 讚揚日本經濟、社會治安較好。
2. 對在日中國人死亡事件對死者同情之言論。
3. 意圖加入日本國籍或者支持他人加入日本國籍。
4. 主張和平談話解決爭端之言論(如對於釣魚島事件)。
5. 支持日本國恢復主權國家以及支持加入常任理事國之言論。
6. 對日本發生自然災害時表達同情和慰問之言論(例如東日本大震災

許多年輕人殊不知當代中共的反日宣傳已經淪為六四的遮羞布之一。 --小玲留言2019年1月21日 (一) 11:04 (UTC)[回覆]

一進您主頁真是嚇死我了,您這樣的言論也是極端分子,這不是人身攻擊,就事論事,閣下的言行真是嚇到我了--PeterMiao2016留言2019年11月26日 (二) 20:39 (UTC)[回覆]
這東西跟六四有什麼關係,什麼都是六四的遮羞布?另外,找極端例子沒有任何意思,幾個億的網民什麼事情都能出的來,我天朝自有國情在--PeterMiao2016留言2019年11月26日 (二) 20:45 (UTC)[回覆]
當代中國的反日宣傳?在下沒有聽過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反日宣傳。據在下的觀察,當今中國的媒體在討論二戰時的主旨一般都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之類的。和平時期宣傳反日對中共有什麼好處嗎?怎麼又扯到六四了。23.130.224.69留言2020年4月30日 (四) 02:58 (UTC)[回覆]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留言) 2021年2月4日 (四) 07:34 (UTC)也許所謂的「六四」如同侵略的話,你再扯64也未遲啊。 一個內政,一個侵略,這都分不清真是可悲。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留言2021年2月04日 (四) 07:28 (UTC)[回覆]

白鹿真名

[編輯]

@白鹿真名閣下大段落的引用了《爭鳴:尋求中日關係真正正常化 應為「精日」恢復名譽》一文的內容,很多句子幾乎沒有改動,已經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權,請按照維基百科的要求進行整理,謝謝。參見維基百科:侵犯著作權。另外部分內容不符合百科的敘述習慣,甚至有一些是第一人稱敘述的,請一併修改--苞米()💴 2019年8月3日 (六) 07:27 (UTC)[回覆]

「類似概念」章節

[編輯]

本章節可能WP:原創研究,喜歡日本文化的「哈日」,和有政治立場的「精日」,不是類似概念,與概述所述自相矛盾。--O-ring留言2019年8月4日 (日) 08:19 (UTC)[回覆]

(~)補充:本條目的主題不是親日派哈日族,雖然都沾上一個「日」字。如果真有類似概念的話,從官方的定性看來,應該類似日本右翼漢奸排華辱華反華之類,當然這些沒有來源證明。--O-ring留言2019年8月4日 (日) 08:41 (UTC)[回覆]

@白鹿真名如果閣下不反對,把這一段刪除了吧?--苞米()💴 2019年8月4日 (日) 08:26 (UTC)[回覆]

請注意內容不應複制自其他網上。

[編輯]

2020年5月29日 (五) 08:52‎ 210.6.126.98 已修飾語句:跟新聞相似的首段內容,參見於[1]210.6.126.98留言2020年5月29日 (五) 08:53 (UTC)[回覆]

正在選擇用於「背景」的內容方向

[編輯]

近代史上中日多次交戰如甲午戰爭中國抗日戰爭。二戰後中日兩國新政權誕生,軍政府的日本被盟軍佔領並改造成民主日本國。而中國經過內戰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領導了全國性運動如土改鎮反三反五反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至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來甚至說過:「釣魚島的問題沒有必要涉及,它與恢復邦交相比就算不了什麼問題」[1] [2]。中國國共兩黨放棄要求戰爭賠償,而日本自1979年起30年,為中國提供無息貸款。中蘇交惡期間,《人民日報》發表「支持日本人民北方四島的正義鬥爭」、「嚴厲譴責美帝國主義用原子彈殺害亞洲人民」等文章[3]。這是華國鋒在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4]—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0.6.126.98對話)於2020年5月29日 (五) 08:58 (UTC)加入。。文革下的中國教育,各省自編教材,以階級鬥爭,取代原來的反資仇外的課綱,直至1979年才恢復。但20世紀的教材並未記載南京大屠殺等仍有爭議的事件。[5][回覆]

1989年後,西方制裁對中國的投資和貸款。但日本在一年後的G-7峰會將全部都打破了。1992年日皇還親身訪華,加強改善過往的中日外交[6]。然而,反日潮仍然,中資製作反日電影系列如《黑太陽731[7]

自1996年江澤民出台後,出現省級規模的反日人潮。2000年前後,中國國內問題浮現如政治貪腐及疾病失控。惹禍的日本首相祭拜了靖國神社,日本與中國在釣魚鳥發生衝突,還有日本歷史教科書爭議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釣魚島相撞事件、毒氣彈遺留中國的翻帳,翻滾了歷史可以來的中國反日民緒。在反日示威中,日式汽車被燒毀、追打日本人的新聞不斷出現。但外媒質疑當中有中國政府人士左右,為了對打壓人權港中矛盾黑心食品性病泛濫等國家負面問題視線的轉移。然而黨媒確有發表過相關宣傳如《人民日報》的「我可以屠城你不能出聲」。[8]。外媒《BBC》稱中國反日情緒是「紅色旅遊」[9]

另一方面,現代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部份中國人受到外來文化包括日本文化的影響。表面來看,一些深受此等文化影響的人,認同了外國的社會價值觀和政治體系,其中一部份就是所謂沒有「日本國籍日本人」。陸媒指一部份精日中國人將日本稱作「精神母國」[10]。他們試圖保持着「日本式的」生活習慣。當中有的是網絡紅人,有的是示現親日本言論或行為的中國網民,以文字、圖片、語言、說唱、照片、影視、肢體語言等各種方式,甚至以「皇軍造型」亮身人前[11]。個別人士對南京事件有獨特見解,甚稱「(日軍)殺得太少(南京)人」。此舉亦能觸怒中國的反日民緒[12] 結果有讚美日本的人的政治光譜被打成親日本右翼份子而舉報,然後被街頭暴打[13]

涉及事件違反主條目名詞定義

[編輯]

名詞定義:「精神日本人,簡稱精日,又稱精日分子,中國大陸政治和社會議題中的一個負面指涉用語,指極端崇拜日本軍國主義、仇恨自身民族、在精神上將自己視同軍國主義日本人的非日籍人群

  • 日籍政治人物&事件不應該歸類在此條目
  • 有人惡意拿生者爭議事件藉此條目誹謗,違反WP:LIBEL
  • 國際政治事件請歸類為親日右翼
--Funyii留言2021年11月2日 (二) 04:51 (UTC)[回覆]
  1. ^ 戰後中日關係文獻集1971-1995,92-93頁
  2. ^ “钓鱼岛的问题没有必要涉及,它与恢复邦交相比就算不了什么问题”. 2013-01-29.  鳳凰衛視 (簡體中文)
  3. ^ 日本與周邊國家的海上摩擦與領土爭議. Mdc.idv.tw. 2013-04-23 [2018-03-14].  (繁體中文)
  4. ^ [2] 2008年03月10日 www.gov.cn (簡體中文)
  5. ^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 中華讀書報 光明網. 2015-09-02.  (簡體中文)
  6. ^ Japan's Security Relations with China Since. 1989.  Page 30
  7. ^ 「友好歸友好,歷史歸歷史」 《黑太陽731
  8. ^ 《人民日报海外版》:我可以屠城,你不能出声(望海楼),2014年6月12日. 人民日報. 2014-06-12 [2018-03-14]. 
  9. ^ 凱麗·艾倫(Kerry Allen) BBC國際媒體觀察部. 抗戰70週年:「紅色旅遊」與反日情緒. BBC中文網. [2018-03-14]. 
  10. ^ 楊金華; 黃陳晨. “精日”现象透视. 求是網-紅旗文稿. 2018-09-12 [2019-07-25]. 
  11. ^ 國內 Cosplay 扮二戰日軍!後果嚴重!. ezone. 2018-02-23. 
  12. ^ 崔楠. 4男子穿日军服在上海著名抗日遗址拍照 原微博遭删除. 法晚網. 2017-08-08 [2017-08-24] (簡體中文). 
  1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打精日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