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帝汶华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帝汶华人
Chineses em Timor-Leste
东帝汶结婚的华裔东帝汶人,新郎是其他族裔的东帝汶人,前面的四个花童和新娘的母亲(位于最右边)是客家人(2006年)
总人口
4,000[1]—20,000 (Historically)
分布地区
 东帝汶 澳大利亚
语言
葡萄牙语(包括土生葡语)、德顿语
各种汉语客家话粤语官话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华人民间信仰罗马天主教
相关族群
印度尼西亚华人澳洲华人土生葡人

来源不足

东帝汶华人,是移民到东帝汶的华人的后代。华人是东帝汶人口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是客家人,小部分是广府人。许多华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印尼入侵后离开[2][3]

帝力的华人墓园

前殖民时期

[编辑]

早在10世纪时,帝汶岛檀香木已从马六甲海峡出口至中国。

公元1225年,南宋市舶司官员赵汝适的《诸蕃志》已提到帝汶,作为一个富产檀香木的地方。尽管檀香树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许多地区,但最高质量的白檀木被认为来自帝汶。

中国人以檀香用于仪式和药用目的,而华人用瓷、玻璃和白银与当地人交换。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商人仍然是冒险进入帝汶岛内部的唯一外国人,一般只停留一段时间做生意,因它离中国和印度间的贸易路线太远。

殖民时期

[编辑]

嘉靖皇帝于1551年禁止海上所有贸易。葡萄牙人于最近抵达东亚,填补了小巽他群岛与中国的贸易;不过中国的贸易商很快就回来了,而他们多来自澳门

在17世纪中期,大约二十多个行政长官每年都访问了帝汶岛,带来了米饭等物品。 来自澳门的中国商人在葡萄牙控制的地区与帝汶人建立了贸易关系,从这一点上,他们后来也开始定居在帝汶岛,最初在古邦Lifau,然后也在帝力生活。

他们非常成功,1614年曾有荷兰商人抱怨说,中国贸易商与中国生产的商品格外低廉。荷兰另一家消息来源则报导说,澳门贸易商在帝汶檀香木方面实现了200%的利润,1646年,每年1000棵檀香木被运往澳门[原创研究?]

雍正皇帝于1723年再次允许外贸,建立了广州-帝汶-巴达维亚贸易三角,但通过澳门实现贸易无利可图。

1775年,古邦市有一个中国区,食品生产和供应受到控制。此外,中国人继续控制望加锡到中国的檀香木贸易,并把蜂蜡运到爪哇以作蜡染生产原料。其他贸易产品包括蜂蜜和奴隶,还进行了大量走私活动。目前,约300个中国家庭居住在古邦市和帝力,主要来自澳门。

古邦的马来人和华人坟墓

19世纪

[编辑]

19世纪,葡属帝汶是从澳门殖民地当局管理的。帝汶的殖民地经济损失,由相对富裕的澳门的资金补助。1832年,约有300多个中国家庭住在当地。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华人也与葡萄牙殖民地人民分享了类似的命运。当时,1861年,帝力受到本土东帝汶反叛份子的威胁,总督阿方索·卡斯特罗武装了这个城市的华人,以便他们能够参加这个城市的防御。在殖民军服役的本土部队的反抗中,中国社区领导人被谋杀,从澳门来帝汶的葡萄牙专员Marques Perreira向中国社区证明,他们是帝力人口中最有用的一部分人,他们是木工工作的重要人员,这是帝汶人不知道的。除此之外,他们控制城市进行了大部分的贸易。1877年,一位中国传教士被授櫂进行帝力华人学童的教育。

[[File:Chinesen in Timor um 1900.jpg德语Datei:Chinesen in Timor um 1900.jpg|thumb|right|约19世纪在葡属帝汶的华人]]

20世纪

[编辑]

随著澳门和帝力之间的航运开通,华人到葡属帝汶的移民也增加了。其中有些人逃离了满清皇帝的统治。到1912年,华人社区组织良好,拥有社区中心,佛教寺庙和自己的学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2000多名中国人生活在殖民地。在1942年帝汶岛被日本人占领,这次对华人和帝汶人都遭受了很大的痛苦。60名中国人被占领者杀害,另有200人死于饥饿和虐待。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帝汶又被归还了葡萄牙殖民统治。20世纪60年代中华民国在帝力开了一个领事馆。这个时期对葡属帝汶的华人人口估计有所不同-1970年华人的官方人数为6,120人,其他来源则较高。1975年,估计有两万多华人住在殖民地,其中许多人拥有中华民国公民身份。

1975年独立宣言和印度尼西亚入侵

[编辑]

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单方面宣布独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少数几个给予其官方认可的国家之一。帝力的客家华人社区被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新政府保障完全公民身份。不过,九天后,印尼军方占领了东帝汶,许多华人社区在入侵时遇害或逃到澳大利亚。华人也是占领军在随后几年遭受种族迫害的受害者[4]

若泽·拉莫斯·奥尔塔的儿子Loro Horta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试图通过交付武器来支持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抵抗印尼入侵,然而,澳洲和印尼军舰的海洋封锁阻止了这一方面的成功。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中国与东帝汶的接触消失,1978年几乎完全停止,除了通过有限的中国商人对东帝汶人的抵抗络予经济援助。

艾莱乌的华文学校遗址 (约1970年代)

独立至现在

[编辑]

东帝汶客家华人的大多数在印尼占领时期迁移到澳大利亚,主要生活在达尔文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的小型华人社群[5]。此外,在2002年独立过程之后的骚乱中,帝力华人许多企业都被纵火袭击。 此后,有一小部分人返回,其中包括1975年逃到澳大利亚的政治家佩德罗·莱德(Pedro Lay)。

自从东帝汶于2002年重新独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成为东帝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国政府已经参与在维和行动中。 除贸易关系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为东帝汶在军事和文化领域提供援助。 这包括东帝汶农民,警察,士兵和医疗队的培训和设备,邀请东帝汶学生到中国大陆学习,资助帝力总统府和外交部的建设,但中华民国政府与东帝汶的联系的尝试遇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抵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的说法,大约500名东帝汶人以汉语为母语,移民部估计实际上可能有3,000人,其中包括非法居住在该国的人数。华人社区主要在首都经营的小企业和餐馆,还有农村地区的小商店。

ACCCTO的前总部大楼德语Associação Comercial Chinesa (Dili)
在帝力庆祝2018年华人新年的舞狮活动

参考

[编辑]
  1. ^ Huber 2021.
  2. ^ Constâncio Pinto; Matthew Jardine. East Timor's Unfinished Struggle: Inside the East Timorese Resistance. South End Press. 1997: 263 [2023-08-08]. ISBN 978-0-89608-5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3.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East Timor. CIA.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4. ^ Huber 2021,第71页.
  5. ^ Huber 2021,第74页.

伸延阅读

[编辑]

Constâncio Pinto; Matthew Jardine (1997). East Timor's Unfinished Struggle: Inside the East Timorese Resistance. South End Press. p. 263. ISBN 978-0-89608-541-1.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