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丘逢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丘逢甲
个人资料
出生1864年12月26日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苗栗堡铜锣湾
(今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
逝世1912年2月25日(1912岁—02—25)(47岁)
 中华民国广东省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
墓地丘逢甲墓
籍贯福建省台湾府彰化县猫雾东上堡东势角
民族客家人
国籍 大清(1864年12月26日-1911年12月31日)
 台湾民主国(1895)
 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25日)
亲属丘念台(子)
著作
  • 《柏庄诗草》
  • 《岭云海日楼诗钞》
经历

丘逢甲客语白话字:Hiû Fùng-kap;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1]台湾客家人谱名秉渊仙根[2]、一字吉甫,又字仲阏台海[2]蛰仙柏庄华严子痛哭生海东遗民南武山人斋号蛰庵自强不息斋岭云海日楼辛亥革命后取晚号沧海。生于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籍属彰化县清朝官员、诗人教育家革命家

生平

[编辑]
位于台中市丰原区丘逢甲纪念公园内的进士碑旗杆座,镌刻:“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邱逢甲立”

因父亲丘龙章受聘讲授汉文,丘逢甲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苗栗堡铜锣湾(今台湾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客家庄)出生。因生逢甲子年,故称逢甲。丘逢甲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今广东蕉岭),籍贯福建省台湾府彰化县猫雾东上堡东势角

自幼聪颖,六岁能文,幼即因父龙章之安排负笈三角仔吕氏筱云山庄,从吴子光受学。年十四,应童子试,举院试第一[3],14岁即考取秀才,得到巡抚丁日昌的赏识,誉为“东宁才子”;至25岁赴福州乡试与吕汝修同年中举。次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燕京赴试,考中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4],被任命为工部虞衡司主事,如今日之政务副部长。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师做官,以“亲老需侍”为由返台,受台湾望族,原籍漳州筱云吕氏(今称神冈吕家)礼聘讲授汉文。其兄丘先甲也因办理乡勇团练、开垦土地等因素,举家迁往台中。丘逢甲曾到台中“衡文书院”任主讲,后又于台南嘉义举办新式学堂。

逃往广东、参加反清

[编辑]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奉旨督办团练。次年,清军战败,李鸿章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呈文,反对割台。条约生效后,丘逢甲倡立民主国,率绅民奉、玺及总统印,献于巡抚唐景崧,并声援义军反抗。5月23日,唐景崧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成立,年号“永清”,唐景崧出任总统刘永福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丘逢甲为副总统团练使,统领义勇军[5]唐景崧驻守台北,丘逢甲奉命驻兵南崁策应。[6]

5月29日,日军登台,进占基隆,守军不敌。6月4日,总统唐景崧率先弃职,乘商轮船逃往厦门。丘逢甲翌日闻讯后,见局势不可为,遂携家眷逃往广东嘉应州[7]离台前有诗:“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丘逢甲死后十余年,此诗方由其子丘念台公布,传颂一时。但其临危脱逃,声名亦有争议。

丘逢甲内渡大陆后,先后主讲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并与三弟树甲共同成立岭东同文学堂,为粤东乃至广东第一所新式学堂。

永靖邱氏宗祠“冬官第”横匾

1896年6月丘逢甲首次到广州万木草堂,其时草堂已被清廷取缔,屋宇也早也归还丘家。丘逢甲在此先后拜见了广东巡抚许振祎翰林院编修刘葆贞菊坡精舍山长梁诗五等。许仙屏上奏朝廷,陈述丘逢甲抗日护台的良苦用心和义烈举动,请求朝廷褒扬录用,朝廷批复“归籍海阳”。这也是丘逢甲第一次到广州,在邱氏书室写下了《镇海楼》、《珠江书感》等20多首诗。1903年,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聘为兴民学堂首任监督。光绪三十年(1904年)再赴广州,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长住万木草堂。三十二年(1906年),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为两广学务处视学、广州府中学堂监督、商业职业学校监督。1907年,与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秘密筹划潮州黄冈起义,并参与营救遇险的革命党人。三十四年(1908年),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丘逢甲当选议员,既而被推举为副议长。

丘逢甲积极支持姚雨平邹鲁等人的反清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广东宣布独立,推胡汉民为都督。丘逢甲被选为代表,选举孙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丘逢甲因积劳成疾,请假南返。2月25日,卒于广东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员山里门第,遗言“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8]丘逢甲出殡时,“执绋而哭者数千人”,有挽联曰:“忆当年,祸水滔天,空拼九死余生,双手难支新建国;病今日,大星坠地,只剩二三遗老,背面同哭故将军。”

著作

[编辑]
  • 《岭云海日楼诗钞》,包含《蛰庵诗存》、《柏庄诗草》、《罗浮游草》、《元夕无月》

纪念

[编辑]
逢甲大学校内的丘逢甲先生纪念馆。
台北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沧海亭中的丘逢甲半身纪念铜像。

1961年中台湾士绅由丘逢甲之子丘念台监察委员杨亮功等议,在中部地区兴建一所大学,为纪念丘逢甲而命名为逢甲工商学院。1961年,学校正式创建于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今中台科技大学校址,大坑原为丘逢甲之兄丘先甲开发居住及墓园所在,丘逢甲本人也曾短期待过此地。而后逢甲工商学院迁往西屯区现址,1980年改制为逢甲大学

2006年5月,丘逢甲在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的故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

丘逢甲墓至今尚存,和逢甲纪念亭,皆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在梅州还有逢甲大道、逢甲大桥、逢甲书屋等,以纪念丘逢甲的丰功伟绩。[10]

苗栗市猫狸山公园丘沧海纪念碑

军舰

[编辑]

关于是否逃亡

    • 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屡次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台湾民主国成立时痛哭表示:“吾台孤悬海外,去朝廷远,朝廷之爱吾台,曷若吾台人之自爱。官兵又不尽足恃,一旦变生不测,朝廷遑复相顾。惟人自为战,家自为守耳。否则祸至无日,祖宗庐墓掷诸无何有之乡,吾侪其何以为家耶?”[11]乙未战争刚开战,唐景崧逃亡。丘还痛骂唐景崧不战而逃,宣称:“吾台其去矣!误我台民一至此极!景崧之肉,其足食乎!”[12],结果在七月末(景崧六月三日内渡,逢甲六月初五)内渡[13]逃往福建泉州府[14]连雅堂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15]
    • 有中国学者在书中表示,丘逢甲曾经率兵抗战二十日。[16][17]
  • 关于是否支援唐景崧
    • 根据《让台记》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所载述,日军登台后,唐景崧曾经两次派电报“千急速速赴援”、“万急速速赴援”(让台记中电文内容略有不同 “万急急速赴援” 与 “千急急万急急速赴援”)要求丘逢甲北上支援[18][19],但丘未予理会。
    • 其一,丘逢甲已成为日军搜捕的重要对象,藏身困难。[20][21]其二,廖隆盛在论及丘逢甲时指出:日人据台北后知逢甲参与台湾自主之谋,且苗栗所部义军抗战甚力。遂出重赏购索,部分愚懦者,亦甘为日人走狗,起为内应。而义军外援本已绝望,捐助粮饷之士绅又多观望,不肯出资,以致军饷无著,影响士气。</ref>。其三,也是最主要的,乃是丘逢甲深感自己无力回天,眼前又找不到像郑成功那样的伟人,实难扭转危局,只有等待时机再图恢复。[22][23]

历史评价

[编辑]

正面评价

[编辑]
  •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乙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很高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14]
  •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31]。”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32]。”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钜子”、“天下健者”[33]

反面评价

[编辑]

轶事

[编辑]

光绪三年(1877年)丘逢甲应台湾府院试,主考官为福建巡抚丁日昌。据传丘逢甲第一个交卷,引起丁日昌注意,丁日昌便询问他的姓名、年龄;碰巧丘逢甲生于同治甲子年,又名为逢甲,丁日昌就信口吟出:“甲年生甲子。”丘逢甲立即以应试那年为丁丑年,主考官姓丁对出:“丁岁遇丁公。”上下联对得天衣无缝,巧思立现。丁日昌当下即说道:“无待阅卷,亦知汝可为生员也。”院试放榜,丘逢甲果然荣膺榜首[34]

亲属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雍正年间,不少“丘姓”者因避讳孔子之名,改成了普遍常见的“邱姓”,故丘逢甲宗族姓“丘”或“邱”者皆有。
  2. ^ 2.0 2.1 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
  3. ^ 资料来源: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https://tm.ncl.edu.tw/
  4.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光绪十五年。己丑。五月。丙午朔。……○乙卯。引见新科进士。……叶祥麟、刘如煇、鲍琪豹、士魁、徐心泰、王世琪、罗凤华、周来宾、陈庚经、陈泽霖、曹允源、夏声乔、丁宝铨、贺涛、张其镃、张景旭、高树、瑞贤、丁述曾、沈瑜宝、赖绍濂、邹洪纬、陈恩寿、鲍心增、赵蔚坊、陈春瀛、袁用宾、王铁珊、王为相、魏有声、唐烜、金蓉镜、赵继泰、陈昌昙、高增融、何文澜、孟滢、张颉辅、梁于渭、李登云、钱鸿文、林国赞、万和锡、罗厚焜、刘锦荣、张允言、曾光岷、熊起渭、王敟、陈金台、杨芾、陈宝森、郭集琛、黄榜书、刘华、朱怀新、易贞、费道纯、唐宗海、于宗潼、王祖武、魏秀琦、雷光第、陈三立、毛慈望、张用宾、刘宝森、周秉道、高永孝、任廷扬、连培型、赵曾棣、钰昶、邱逢甲、张立德、武瀛、武镳、赵金寿、周朝槐、郑篯、俱著分部学习。
  5. ^ 《台湾通史·卷四》:初二日,绅士邱逢甲率人民等公上大总统之章。景崧受之,建元永清,旗用蓝地黄虎。以兵部主事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礼部主事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刑部主事俞明震为内务大臣,副将陈季同为外务大臣,道员姚文栋为游说使,使诣北京,陈建国情形。
  6. ^ 《台湾通史·卷四》:当是时,全台之兵,土、客、新、旧为数三百数十营,每营三百六十人。景崧既驻台北,以逢甲率所部戍附近,备策应。
  7. ^ 《台湾通史·卷四》:十三日,日军以一大队迫狮球岭。台人请景崧驻八堵,为死守计,不从。营官李文魁驰入抚署,大呼曰:“狮球岭亡在旦夕,非大帅督战,诸将不用命”。景崧见其来,悚然立,举案上令架掷地曰:“军令俱在,好自为之”。文魁侧其首以拾,则景崧已不见矣。景崧既入,携巡抚印奔沪尾,乘德商轮船逃。将出口,炮台开炮击之;适德兵舰泊附近,以其击己船也,亦开炮击。当是时溃兵四出,劫藩库,焚抚署,土匪亦乘发,斗死者五百余人,哭声满巷。如是两昼夜。林维源、林朝栋、邱逢甲相率去。
  8. ^ 《民国丘仓海先生逢甲年谱》
  9. ^ 陈斌华,抗日护台志士丘逢甲故居获定为全国文保单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
  10. ^ 梅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遗产网
  11. ^ 清稗类钞 忠荩类
  12. ^ 《丘逢甲与台湾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文集》,第90页
  13. ^ 丘逢甲传p71 徐博东 黄志平
  14. ^ 14.0 14.1 《丘逢甲传》第214页
  15. ^ 《台湾通史·卷三十六·列传八·丘逢甲传》:连横曰:逢甲既去,居于嘉应,自号仓海君,慨然有报秦之志。观其为诗,辞多激越,似不忍以书生老也。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
  16. ^ 廖隆盛〈剖云行日:丘逢甲传〉
  17. ^ 《近代中国》48期,1985年8月,页218-224,见页221
  18. ^ 让台记
  19.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第12册p68p69
  20. ^ 《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第12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74—75页
  21. ^ 林蔾《台湾名人传》:“日军悬赏六十万元来购买丘逢甲的头。”丘逢甲《重送颂臣》诗中亦言及“人情易翻覆,交旧成鬼蜮”;
  22. ^ 《丘逢甲文集》,花城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252页
  23. ^ 丘逢甲离台内渡考 戚其章
  24. ^ 《台湾通史·卷三十六·列传八·丘逢甲传》:“……而逢甲任团练使,总其事,率所部驻台北,号称二万,月给饷糈十万两。十三日,日军迫狮球岭,景崧未战而走,文武多逃,逢甲亦挟款以去,或言近十万云。”
  25. ^ 《四魂集,魂南集》:“……林朝栋、 杨汝翼、主事邱逢甲皆拥巨资, 弃师潜逃。”
  26. ^ 《让台记》:“……丘逢甲,各领饷银三个月。杨汝翼拔队至大甲,闻变逗留不前,乘间逃回福州,将饷银席卷而去,于勇在台辗转无依。”
  27. ^ 《台海思痛录》:“……数月之间,逢甲领去官饷银十余万两,仅有报成军一禀而已。”
  28. ^ 《我的奋斗史(岭海微飙)》第68页
  29. ^ 《丘逢甲的一生》第2-3页
  30. ^ 《丘逢甲先生的生平》第35-39页
  31. ^ 《梦苕庵诗话》第89页
  32. ^ 《柳亚子诗选辑》第30页
  33. ^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94页
  34. ^ 【名人軼事】丘逢甲巧對膺榜首 - 人間福報.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35. ^ 35.0 35.1 35.2 《觀察》雜誌 - NO.17 │ 2014兩岸變局|人文歷史 - 永恆的價值─紀念丘逢甲150周歲. www.observer-taipei.com. [2019-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1). 
  36. ^ 丘應楠院士與世長辭. 中国化学会(台湾). [2024-06-17]. 

参考书目

[编辑]
  • 连横,《台湾通史》
  • 郑喜夫,《民国丘仓海先生逢甲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 杨护源,《丘逢甲传》,台湾先贤先烈专辑,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7年6月
  •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齐鲁书社,1986年
  • 柳无非等,《柳亚子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世界出版社,1958年1月
  • 易顺鼎,《四魂集,魂南集》
  • 吴德功,《让台记》
  • 思痛子,《台海思痛录》
  • 丘念台,《我的奋斗史(岭海微飙)》,海峡学术出版社 ,2002年5月再版
  • 蒋君章等,《丘逢甲的一生》,中外图书出版社,1975年11月
  • 郭兆华,《丘逢甲先生的生平》,逢甲工商学院出版,1980年3月
  • 徐博东、黄志平,《丘逢甲传》,秀威资讯出版,2011年3月再版
  • 司马啸青,《东宁才子:丘逢甲》(上下册套书),秋雨文化出版,2011年2月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