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处: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四十業處 标签:2017年版源代码编辑 |
小 →安那般那念業處 标签:2017年版源代码编辑 |
||
第23行: | 第23行: | ||
==安那般那念業處== |
==安那般那念業處== |
||
[[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是指通過細緻地關注[[呼吸]]的一入一出,澄清蕪雜的妄想,顯現內在{{link-ja|光明 (佛教)|光明|光明}},培養[[力 (佛教)|定力]]的一種修行法門。[[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业处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門,也是[[根機]]普適的禪修入門法,以此為例解釋何謂“禪修時心的著落處”。 |
[[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是十隋念之一,指通過細緻地關注[[呼吸]]的一入一出,澄清蕪雜的妄想,顯現內在{{link-ja|光明 (佛教)|光明|光明}},培養[[力 (佛教)|定力]]的一種修行法門。[[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业处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門,也是[[根機]]普適的禪修入門法,以此為例解釋何謂“禪修時心的著落處”。 |
||
#呼吸本身就是造作,是一種业处,故說专注呼吸,细致地观察一入一出,也就是專注业处。 |
#呼吸本身就是造作,是一種业处,故說专注呼吸,细致地观察一入一出,也就是專注业处。 |
||
#专注点再具体一点,是指鼻头一带区域,将心落在自己的鼻头处,不落在任何外境,也不随便移动到其他部位,这样可以一直保持专注,止住妄想。<ref name=szb/> |
#专注点再具体一点,是指鼻头一带区域,将心落在自己的鼻头处,不落在任何外境,也不随便移动到其他部位,这样可以一直保持专注,止住妄想。<ref name=szb/> |
2019年1月14日 (一) 14:06的版本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
業處(巴利語:kammaṭṭhāna;梵語:karmasthāna),佛教術語,是南傳佛教常提及的一項修行法門[1];“業”指造作、行動,“業處”即心行動之處,在禪修時心所關注的處所[2]。巴利語系佛教論典《清淨道論》舉出四十種,稱爲四十業處[3]。
四十業處
四十業處,是四十種禪修時心的著落處,即心關注點在何處[3]。
- 十遍
- 地、水、火、風、青、黄、赤、白、光明、虚空
- 十不凈(墓園九相、不淨觀、白骨觀)
- 膨張、青瘀、膿爛、断壞、食残、散乱、斬斫離散、血塗、蟲聚、骸骨
- 十随念
- 仏、法、僧、戒、捨、天、死、身至、安般、寂止
- 四無量心(四梵住)
- 慈、悲、喜、捨
- 四無色界
-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 食厭想
- 四界分別(四界差別)
- 地・水・火・風
分類
《清淨道論》將業處分為止业处(巴利語:samatha-kammaṭṭhāna)与观业处(巴利語:vipassanā-kammaṭṭhāna)两大类。[3]
安那般那念業處
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是十隋念之一,指通過細緻地關注呼吸的一入一出,澄清蕪雜的妄想,顯現內在光明,培養定力的一種修行法門。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业处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門,也是根機普適的禪修入門法,以此為例解釋何謂“禪修時心的著落處”。
- 呼吸本身就是造作,是一種业处,故說专注呼吸,细致地观察一入一出,也就是專注业处。
- 专注点再具体一点,是指鼻头一带区域,将心落在自己的鼻头处,不落在任何外境,也不随便移动到其他部位,这样可以一直保持专注,止住妄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