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軍

印度後期中觀派論師,著《二萬五千頌般若經現觀莊嚴論釋》

聖解脫軍(梵文名Vimuktisena,藏文名འཕགས་པ་གྲོལ་སྡེ།,生卒年不詳),或稱為解脫軍,印度佛教中觀派論師,約活動於西元第五、六世紀之間。

生平

編輯

後世對解脫軍其人的生平並不清楚。相傳他出生在中印、南印的交界處耆婆羅洞窟,是世親弟子覺使的外甥,在雞胤部中出家[1]

他的傳承,後人也不清楚。一說他從世親受《般若經》,在僧護門下學習《中論》。另一個說法,他是陳那的弟子,曾經向清辨學習中觀派學說。

藏傳佛教傳說,聖解脫軍跟解脫軍是兩人,解脫軍是聖解脫軍的弟子。但有另一派認為,聖解脫軍即是解脫軍[2]

相傳他在學習《現觀莊嚴論》時,發現它的學說與《般若經》多所不合,感到非常疑惑。後來遇到一位名為寂鎧的優婆塞,他在補陀落迦山時向觀世音菩薩求取得到二萬頌的《般若經》,寂鎧將這部《般若經》交給解脫軍。解脫軍發現這部二萬五千頌的《般若經》與《現觀莊嚴論》的意旨相同,沒有出入。於是根據這部二萬頌《般若經》與《現觀莊嚴論》,作《二萬五千頌般若經現觀莊嚴論釋》,成為最早揉合瑜伽行派中觀派學說的論師。

著作

編輯

著有《二萬五千頌般若經現觀莊嚴論釋》。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聖解脫軍[永久失效連結]
  2. ^ 典籍知识. [2009-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