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
亨利四世(德語:Heinrich IV,1050年11月11日—1106年8月7日),薩利安王朝的第三位羅馬人民的國王(1056年—1105年在位)[1]和羅馬帝國皇帝(1084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亞公爵(稱亨利八世,1055年起)。亨利四世在他的統治末期(1103年)曾首次頒佈「上帝和平」,禁止諸侯私戰。他與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之間圍繞主教敘任權爆發了激烈的敘任權鬥爭。
亨利四世 | |
---|---|
神聖羅馬皇帝 | |
統治 | 1084年3月31日 – 1105年12月31日 (21年275天) |
加冕 | 1084年3月31日 羅馬老聖伯多祿大殿 |
前任 | 亨利三世 |
繼任 | 亨利五世 |
羅馬人民的國王 | |
統治 | 1053年11月 – 1105年12月31日 (52年60天) |
加冕 | 1054年7月17日 亞琛大教堂 |
前任 | 亨利三世 |
繼任 | 亨利五世 |
意大利國王 阿爾勒國王 | |
統治 | 1056年10月5日 – 1105年12月31日 (49年87天) |
前任 | 亨利三世 |
繼任 | 亨利五世 |
出生 | 戈斯拉爾行宮 薩克森公國 | 1050年11月11日
逝世 | 1106年8月7日 列日 下洛林公國 | (55歲)
安葬 | |
配偶 | 薩伏伊的貝兒塔 基輔的阿德海德 |
子嗣 | 阿格尼絲 康拉德 亨利五世 |
王朝 | 薩利安王朝 |
父親 | 亨利三世 |
母親 | 普瓦圖的阿格尼絲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生平
編輯亨利四世是神聖羅馬皇帝亨利三世的長子,母為普瓦圖的阿格尼絲[2]。他的父親亨利三世為了確保他能繼承王位,召集諸侯提前選舉還是個幼兒的亨利四世為自己的繼承人[3][4]。1054年7月17日,年僅四歲的亨利四世在帝國首都亞琛由科隆大主教赫爾曼二世加冕為國王[5][6]。1055年,他又在父親的授意下當選為巴伐利亞公爵。當亨利三世於1056年意外地去世時,亨利四世年僅六歲。他的寡母普瓦圖的阿格尼絲為他攝政。1062年,科隆大主教安諾二世劫持了年幼的亨利四世,脅迫阿格尼絲太后交出政權。安諾成為帝國的攝政後,竊取了王室領地的公爵們勢力強大起來。安諾並在1065年強迫亨利四世與薩伏伊伯爵奧托一世之女伯莎(都靈的)結婚。亨利四世在1069年公開提出要與伯莎離婚,未獲教宗允准。這一切都使亨利四世更加仇視安諾。1070年,與亨利四世關係緊密的不來梅大主教阿德爾伯特取代了安諾的位置。
亨利四世致力於在帝國境內加強皇帝的權力。然而,實際情況是,德意志諸侯們勢力強大且不願服從任何一位君主,教會則在羅馬教廷發起的克呂尼改革中變得越來越有獨立性。 1073年,教宗亞歷山大二世去世,年屆五旬的希爾德布蘭德,成為眾望所歸的教皇候選人,並在樞機主教的一致擁護下成為新任教宗格裡高利七世。剛一登基,便頒佈了著名的《教宗訓令》,該訓令的宗旨是教宗永無謬誤,其中「他可以罷免皇帝」一條使得世俗與宗教權力的界限被打破,亨利四世與教會的衝突表面化。 亨利四世鞏固國王在薩克森權力的措施(修建城堡,派遣王室衛隊駐紮)引起1073年—1075年的薩克森叛亂,他不能冒險同時與這兩者對抗,在鎮壓叛亂時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並承諾支持教會的改革。
1075年六月,亨利四世在戰場上擊潰了薩克森人的反抗。 1075年底,格里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預米蘭總主教職位的確定和授職,否則將受到逐出教會的懲罰。亨利四世堅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敘任權,並拒絕讓得到教宗支持的米蘭總主教就職,為此與教宗格里高利七世發生激烈衝突。
格里高利七世,長期以來是教會改革的中心人物,決心使教宗的權力凌駕於世俗統治者之上。這就爆發了一場形式為授職權之爭的皇帝和教宗之間的公開衝突。1076年1月24日,亨利四世召集26位德意志和北義大利的主教在沃爾姆斯舉行宗教會議,宣稱格里高利七世是一個偽僧侶,宣布廢黜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但是,響應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眾更對國王的行為深感不安。
作為報複式的回應,格里高利七世於1076年2月22日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開除、廢黜和放逐亨利四世。 被絕罰者不在一年之內獲得教宗的寬恕,他的臣民都要對他解除效忠宣誓。 對亨利四世致命的打擊來自帝國諸侯,1076年10月,在特雷布爾舉行的帝國議會上,大多數諸侯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內恢復教籍,他們就不再承認他的合法性。將在1077年2月2日奧格斯堡舉行的帝國議會,邀請教皇親自出席作為裁決者,以見證諸侯們的最終決定。民眾也拒絕幫助國王;因為他已被逐出教門。
亨利四世沒有足夠的兵力制服所有反叛的諸侯。到了1077年,情況已很明顯:除非亨利四世能重獲教籍,他的皇位就將被剝奪。
格里高利七世已出發參加在奧格斯堡舉行的帝國議會,當格里高利七世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駐地時,便匆匆逃往支持他的托斯卡納女藩候瑪蒂爾達的領地卡諾莎城堡避難。 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策略是請求教宗的寬恕。 接着發生的便是著名「卡諾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據傳說,是赤腳)站立了三天;從1月25日到1月27日,懇求教宗原諒他的一切罪過。格里高利七世,處於兩難之中,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諾,但終究取消了絕罰。卡諾莎事件意味着羅馬教廷權力達到頂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個成功的策略。
帝國議會沒有召開,希望亨利下臺的諸侯們還是選舉士瓦本公爵萊茵費爾登的魯道夫為對立國王,這個人是亨利四世的姐夫,帝國分成了兩派,爆發了內戰。 雙方纏鬥了近兩年,亨利四世才逐漸掌握主動。 既然絕罰已經被取消了,還在戰場上獲得優勢,這時亨利四世派人給遠在羅馬的格裡高利七世送去口信,要求他承認自己為皇帝,並絕罰魯道夫。 他以威脅的口吻,如果上述兩個條件不能得到滿足,自己將冊封一位對立教皇。
1080年,格裡高利七世認識到情況有變,立即就做出了決定:再度絕罰亨利四世並承認魯道夫為國王。1080年10月,魯道夫殞命沙場,敵對諸侯們群龍無首。 已屆而立之年的亨利終於可以有機會去報卡諾莎屈辱的一箭之仇了,他揮師南下,德意志的軍隊三度圍攻羅馬,格裡高利七世組織教皇國的士兵們殊死抵抗,直到1083年,亨利才佔領了梵蒂岡城堡,並逐漸吞噬其它羅馬城區。1084年,進佔羅馬,一部分樞機主教臨陣倒戈,投靠了德意志人,亨利四世亦再度宣布廢黜教宗,並任命克雷芒三世為教宗,在那裡接受克雷芒三世加冕。
格裡高利七世棄城南逃退守到聖安傑羅城堡,他向盤踞在西西里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求援。教皇的新盟友,這些彪悍的諾曼人從義大利南部馳援羅馬,並將德意志軍隊趕出了城市。 這些歐洲地區最後的蠻族軍紀敗壞,取得勝利後在羅馬城中大肆搶劫,激起市民的不滿,包括引狼入室的教皇也失去了羅馬人的擁護。 格裡高利七世無奈只能離開羅馬,在諾曼士兵的保護下逃到了義大利南方,1085年在流亡中去世。
亨利四世很快面對着新的叛亂。繼任教宗維克托三世與帝國諸侯聯合;亨利四世為此再度侵入意大利,但未能取勝。在與韋爾夫家族的韋爾夫一世和解後,他才得以從意大利返回德國。1093年,他的長子康拉德曾經發動叛亂。在諸侯的慫恿下,他的幼子亨利五世希蠢蠢欲動,企圖取代他的地位。1105年,這個陰謀取得了成功,王儲推翻了自己的父親,成為新國王亨利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亨利四世遭到兒子的監禁,但後來成功逃脫,並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於他的軍隊。但正在他準備奪回王位時,亨利四世突然去世了。
家庭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
編輯- ^ Schutz 2010,第113頁.
- ^ Hill 2020,第93頁.
- ^ Schutz 2010,第139頁.
- ^ Robinson 2003,第20–21頁.
- ^ Robinson 2003,第22頁.
- ^ Hill 2020,第101頁.
來源
編輯- Schutz, Herbert. The Medieval Empire in Central Europe: Dynastic Continuity in the Post-Carolingian Frankish Realm, 900-1300.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0. ISBN 978-1-4438-1966-4.
- Hill, Boyd H. Medieval Monarchy in Action: The German Empire from Henry I to Henry IV. Routledge Library Editions: The Medieval World 21. Routledge. 2020 [1972]. ISBN 978-0-429-26124-4.
- Robinson, I. S. Henry IV of Germany, 1056–110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999]. ISBN 0-521-54590-0.
亨利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 出生於:1050年11月11日逝世於:1106年8月7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者: 亨利三世 |
羅馬人民的國王 1053年-1105年 與康拉德同時在任 (1087年-1093年) 亨利五世 (1099年-1105年) |
繼任者: 亨利五世 |
意大利國王 1080年-1105年 與康拉德同時在任 (1093年-1098年) 亨利五世 (1098年-1105年) | ||
阿爾勒國王 1056年-1105年 | ||
神聖羅馬皇帝 1084年-1105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亨利五世
| |
前任者: 康拉德一世 |
巴伐利亞公爵 1053年-1054年 |
繼任者: 康拉德二世 |
前任者: 康拉德二世 |
巴伐利亞公爵 1055年-1061年 |
繼任者: 諾特海姆的奧托 |
前任者: 韋爾夫一世 |
巴伐利亞公爵 1077年-1096年 |
繼任者: 韋爾夫一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