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绪好奇地打开第一份记录文件。
这是一份十分普通的意识体信息文档,打开的一瞬间,卫绪已经接收到了里面的全部内容。如果愿意,卫绪还可以身临其境的进入其中,去体会每一个画面,每一分每一秒。
然而刚刚打开,卫绪就愣住了。
卫绪看到了那片迷雾。
终于再次看到那片迷雾,那片迷雾笼罩的丛林,以及发生在其间的每一场战斗……卫绪终于把自己、3121、迷雾丛林这三个毫不相关的元素联系了起来。
稍一迟疑,卫绪立刻加速浏览起3121所有的梦境。
第一份文件记录的时间,大概是3121九岁的时候,梦中的3121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很快就醒来,内容十分破碎混乱。但作为观众,卫绪还是看到3121在迷雾中亡命奔逃的样子。
第二份文件,就到了一年之后。这时3121十岁,梦中内容跟前一次区别不大。
第三份文件又是一年之后,一直到3121十七岁,几乎都是一年一次。梦境内容全部都十分破碎,除了逃命,没有什么区别。
直到第10份文件开始,每年文件数量出现了暴增。这一年3121十八岁,他记录梦境从以前的每年一次,变成了每个月一次。
等到十九岁时,又变成了每星期一次。二十岁则是每星期两次。
直到今年,也就是二十二岁,几乎已经到了每天一次。
也许是因为越来越频繁,3121渐渐学会了在迷雾丛林中应该如何逃生,如何生存下去,如何存活更久。
但是无论多久,结局总不会有变化:死亡,梦境结束。
以卫绪对精神医学的研究,长期做同一个梦,绝对是精神方面出现病变的表现,具体是什么病变,还有待观察。新时代的人类面临的新事物已经完全不同,卫绪不确定两千年前的精神病研究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别的还不好说,单说脑机,这就是一个会直接影响精神意识的强大工具。
脑机,全称再造式人脑辅助计算核心。
其起源于两千年前就已经人手必备的个人随身智能设备——手机。
手机自诞生以来,总共经历随身时代、穿戴时代、半植入时代,以及前所未有的全植入时代,无一不是当时世界最为高端的科技产物。
时至今日,更是颠覆性跨入再造时代。
再造,所代表的已经不是简简单单一种科技产物,更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表现了“客观外在”与“主观内在”的初步结合。
其意义之重大,被推崇者们认为,它就是“奇点大爆炸诞生整个宇宙”的那个奇点。
当世最杰出的大科学家杨亿更是放出豪言:脑机将是人类摆脱物质身体,进入纯能量体的唯一钥匙。
虽然大部分媒体认为这只是科学家偶有不切实际的夸大其词,但是也有流言表示,这确实是杨亿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
脑机从儿童新生开始,一步步通过神经元网络再造技术写入大脑,与人格意识一起成长成型,已经是新时代人类一个全新的器官。引领时代最前沿的科学家们做出这样的畅想,也是应该的。
就连卫绪都禁不住期待,纯能量体这一天早点到来。
意识体穿越到两千年后这种事情都发生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至于说脑机会不会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那谁也说不准。然而单就脑机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一小部分功用,卫绪就已感叹不可思议。
放在两千年前,阅读一篇万字的文章,然后领会其表达的思想需要多久?观看一部2小时的电影,然后理解其剧情与人物需要多久?
看一张照片,然后领会其拍摄内容需要多久?
当然,严格来说,因人而异,也因其中内容的复杂程度而异。
但是一般而言,阅读一篇万字文章的时间,我们可以浏览很多张照片。
同样的,观看一部2小时电影的时间,我们同样可以浏览很多张照片。甚至可以认为,观看2小时电影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浏览216000张照片的过程。
因为单张照片的信息容量很少。相对于文章和电影来说,很少。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许很少有人关注到:信息的陈列方式。
一张照片铺开在眼前,它其中所有的信息,都并列呈现在阅读者眼前,瞬间传达到阅读者脑中。它属于并行陈列。
并行陈列时,所有信息都同时呈现出来,瞬时传递。
也许有人会观察一张照片、一幅画很久很久,但那不重要。它的信息再复杂也好,它们都是同时呈现的。只是人的关注点可能有轻重缓急,解读能力也有快慢之别。
而文章和电影不一样,这两者都属于线性陈列。
一篇文章摆在眼前,就算它再短,人们都必须按照既定的阅读顺序,从前往后读取,才能准确领会其含义。
比如,“我杀了你”和“你杀了我”,这样两个简短的句子,其组成词汇完全一样,都是“我”、“你”、“杀了”这三个词,其含义却完全相反。
它们也具备同时呈现、瞬时传递的特性,却不能认为是并行陈列。
线性陈列的关键,就在于读取顺序必须严格执行。而一旦有了先后之别,其读取时间就与其信息长度呈现正相关。信息越长,读取耗时也就越长。
而脑机打破了这一定律。
准确来说,是脑机的意识同步机制打破了这一定律。
一个梦的记录文件会有多长?
如果采用文字记录,大概一千字,两千字,短一点的几百字也可以写完。放到电脑里,大概几k,十几k的样子。
如果用音频,录制梦者的讲述语音,十分钟的音频文件,可能10M左右。
如果用视频,十分钟的视频文件,可能上百M,高清的可能超过1G。
即使这样,这所有的信息也都只是讲述者的叙述内容。如果讲述者表达能力不太够,还会出现讲不清楚、听不明白的状况。
更不要说,完整而准确的传达出经历梦境时的情绪。
意识信息文件却完全不同,据卫绪的浏览经验,无论这个梦是一分钟就结束,还是长达一个小时,相应的记录文件都小到只占几K的空间,就像一句话一样短。
而一旦打开这个文件,打开的同时,信息同步就已经结束了。卫绪的意识就已经完整而精准地接收到了其中所有的信息。
毫无疑问,它的信息瞬时传递,读取不分先后,属于一种并行陈列。
如果3121这几百个梦境记录文件用文字或者音频记录,那么卫绪毫无疑问要好久好久才能将他们全部浏览一遍。而现在,他只需下达一个同步全部文件的指令,它们就已经全部收录到了卫绪的记忆中。
若要问3121做的梦,为什么在卫绪浏览其记忆的时候没有看到?一个人一生的记忆太过繁杂,卫绪也没办法事无巨细,全都收取。
二来,任何人做了梦,本来就会迅速遗忘。也许3121正是因为想要快点忘记,才会将这些意识从自己的记忆里截取出去,做成记录文件。
卫绪阅读完所有的梦,对于3121这个人、以及自己与他的关系,都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他绝不会仅仅只是一个卑微的税务审核员。
不过现在,这不是当务之急。现在,3121就是卫绪。
卫绪已经了解到,3121每天都会进入这个梦境。昨天晚上,卫绪也是从3121的梦境中醒来,才来到、并占据了他的身体。那么今晚,卫绪是否也会一样进入这个梦境?
进入之后,是不是还能回来?卫绪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