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內擺滿太陽能光電系統與儲能設備的資料,剛宣布啟用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創能、儲能示範場域」的臺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見到記者就迫不及待展示並說明新型態的太陽能板;而話題一回到近日推動的「室內空氣品質場所認證」計畫,吳盛忠又拿出更多紫外線UVC殺菌的圖表及原理的簡報,展現對防疫國際趨勢的深入了解。
作為曾經在剷平內湖垃圾山、推動機車排氣定檢、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等環保戰場上無役不與的環保戰將,並被譽為空保大將的吳盛忠來說,退休後本可以過著含飴弄孫自在輕鬆的生活,但在臺北市長蔣萬安一通電話的邀請下,重返行政體系,回鍋再任臺北市環保局長,為的就是要引領臺北迎向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的全球浪潮,打造宜居永續的淨零臺北!
歷練豐富 捍衛環保 總是站在第一線
吳盛忠曾任環保署空保處長、水保處長、廢棄物管理處長、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等職,也是郝龍斌擔任臺北市長時期的環保局長。他從環保行政單位的基層做起,在臺灣經濟快速成長的過程,一路與經濟V.S.環保的衝突中,為捍衛環保工作無懼向前。例如為解決超過千萬輛機車所造成的廢氣排放問題,他透過政府負擔檢驗費、讓車行協助檢驗並可藉由維修增加收入,建立機車定檢制度,讓民眾方便配合又能改善空品,在臺北試辦成功後順利推行至全國。在李應元擔任環保署長任內,以空保處長之姿站在第一線,面對推動「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補助辦法」所造成的老車之亂,不斷地溝通、折衝,期能落實政策。就任環境督察總隊長期間則是輔導地方進行「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所推動的垃圾肥料化、燃料化的作法迄今仍持續推行。訪談過程中吳盛忠也展現自信神色,「對於環保政策真的是想的很多、做的更多」。
重回臺北市擔任環保局長並不在生涯規劃中,但吳盛忠深知要想推進環境保護的腳步,公權力不可或缺,必須有行政系統的主動領頭與全力開展,才能取得成效。
他回憶郝龍斌市府時代擔任環保局長時,面對相當於一座18層樓高的內湖垃圾山,在決定採取臺北港填海的方案後,以每天一、兩百輛砂石車的愚公移山方式逐步移除,最後統計清出的土石、廢棄物及可回收物超過10萬輛車次。此舉不但讓臺北港第一期工程得以提前完成,原本的垃圾山則變身為港湖區的新綠帶—內湖復育園區,成為臺北市民另一處可以踏青、遊憩的生態綠地,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室內比室外更危險」 後疫情時代 防疫需化被動為主動
針對臺北市領先全國推動「室內空氣品質場所認證」計畫,吳盛忠從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談起。因為擔心發生社區感染,時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指派當時擔任北區環境督察大隊長的他,帶領緊急應變小組進入疑似疫區進行採樣,站在封鎖線內的親身經驗讓吳盛忠感受到,包含汙水排放、醫療廢棄物甚至到空氣等環境介質,是防堵疫情的重要關鍵,尤其是後疫情時代,對於直接保護人體卻影響民眾生活的戴口罩、打疫苗、噴酒精等防護作為已經退場,只有採取「主動防疫」的新思惟與作法,才能有效保護民眾的健康。更重要的是,相對於空氣流通的戶外場所,不特定人聚集與頻繁進出的用餐、娛樂、活動等室內場所,傳播病毒的風險更高,推動「室內空氣品質場所認證」刻不容緩。
乾、濕式消毒並行 增加抗疫能力 空品認證創造三贏局面
吳盛忠提到,與對抗登革熱所採取的濕式消毒如噴灑漂白水、酒精、四級銨等方式相比,由於科技進步,藉由紫外線或負離子、光觸媒等乾式消毒的設備防疫更符合國際主流作法,目前醫療院所內也普遍以能夠破壞病毒與細菌DNA結構的強力紫外線UVC殺菌作為主要手段,兩者並行不悖、應該雙管齊下。
「室內空氣品質場所認證」計畫,鼓勵場所採取加強通風換氣並引入空氣殺菌設備或措施,經環保局查驗通過後核予認證。他說,現今企業都在推動ESG,取得認證不僅有助企業落實ESG,讓民眾更願意前往取得認證的場所消費或活動,同時也保障了自身健康,達成三贏目標。
吳盛忠強調,室內空品場所認證計畫的參與門檻並不高,公、私立場所的管理者只要有意願都能夠做到,環保局不但在認證期間提供空品巡檢服務,更邀請學者專家組成輔導團隊,讓有意願參與的業者進行諮詢,協助取得認證。他期待北市更多場所能加入,在後疫情時代把關好環境的安全,為民眾的健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