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初,基督教世界征服生活於今日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的異教徒,使其改信基督教,史稱「立窩尼亞十字軍入侵」(Livonian Crusade)。教宗依諾增爵三世接著宣告該地區是「聖母之地」。立窩尼亞的疆域在十字軍獲勝後被分給了各路人馬:天主教的各主教、丹麥人,以及立窩尼亞兄弟寶劍騎士團這支後來會成為條頓騎士團立窩尼亞分支的日耳曼軍事修會。在14世紀中期的一場起義後,丹麥人把他們在愛沙尼亞的殖民地賣給了條頓騎士團,而條頓騎士團又把此處轉讓給立窩尼亞分支。1419年,立窩尼亞成立議會,調停立窩尼亞騎士團與各個主教教區之間的矛盾。當時騎士團與這些教區愈來愈擔心俄羅斯擴張可能造成的威脅,因此組成了鬆散的天主教日耳曼國邦聯。
勢力之間的抗衡
漢薩同盟是該區域的另一政治經濟要角,它是一個波羅的海周遭的市集城鎮所組成的日耳曼貿易與防衛聯盟。其中相當於今日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日瓦爾鎮,在丹麥統治時期通過了以《呂貝克法》(Lübeck Law)為基礎的市政自治憲章,靠著這樣的法源,他們擁有了自治鎮議會,並從優秀商人中選出議會代表。日瓦爾鎮的地理位置瀕臨愛沙尼亞北岸的芬蘭灣,社會結構則是由日耳曼的統治階層與愛沙尼亞的小農階級組成。
日瓦爾逐漸成為一個繁榮的港口,原因是它作為轉口樞紐,可以到達漢薩同盟中的各個俄羅斯市集城鎮,尤其是諾夫哥羅德。然而到了15世紀尾聲,漢薩同盟開始面對傳統領土型國家愈來愈大的野心、力量與壓力。
1481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Christian I)過世,由其子約翰王繼承王位。為了與當地的日耳曼國邦聯和漢薩同盟勢力抗衡,約翰想要恢復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這個聯合丹麥、挪威與瑞典王國且由單一共主領導的組織。約翰在1483年確定成為挪威國王,但瑞典的王權始終掌握在分離主義派的攝政者手裡,約翰掌權時實際統治瑞典的時間只有四年。
阻止戰爭的七隻河狸
約翰想要挫挫漢薩同盟的銳氣,因此鼓勵英格蘭和荷蘭貿易商與它競爭,透過與俄羅斯談判來削弱漢薩同盟的影響力,並堅持每年重審漢薩同盟的特殊待遇。就在一次年度審查期間,日爾瓦鎮議會在1489年8月敲定了要送給約翰的禮物,希望藉此拉攏這位丹麥國王。而他們選擇的是七隻河狸。
我們已經談過集新奇與稀有於一身的珍禽異獸,被當成外交禮物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過送給約翰國王的河狸讓陛下感到驚嘆的時刻,恐怕只有呈上去的那一刻。河狸作為一種外交禮物,重點並不在其本身的魅力,而在於這種動物實際上的用處,尤其河狸在丹麥已經絕跡長達五世紀,更加深了牠的吸引力。這也代表從收禮者的角度來看,河狸是一種物以稀為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