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44條斷層「發震機率」曝光!未來50年內規模6.7以上地震,發生率破9成

2022-09-19 10:10

? 人氣

台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整理出44個未來有可能會發生地震的孕震構,好針對這些危險的區域加強守備,迎戰下一次大地震來襲。(示意圖/pixabay)

台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整理出44個未來有可能會發生地震的孕震構,好針對這些危險的區域加強守備,迎戰下一次大地震來襲。(示意圖/pixabay)

由台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製作出「未來50年台灣孕震構造發震機率圖」,指出台灣未來50年發生規模大於6.5的地震機率為99%;發生規模6.7以上的地震機率有94%;發生規模7.0以上的地震機率有54%。中央氣象局表示,透過這些地震潛勢的研究,可以更有依據地安排地震防災、救災的規畫,發展出更穩健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評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在2015年、2020年分別發表了一次機率式地震風險評估(PSHA)。​而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TEM團隊整理出44個未來有可能會發生地震的孕震構造,並詳述了各個構造的活動特徵,例如多久地震一次?以及未來的發震機率。

未來50年台灣孕震構造之發震機率圖(圖/翻攝自國立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官網)
未來50年台灣孕震構造之發震機率圖(圖/翻攝自國立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官網

中央氣象局在臉書「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表示,透過這些地震潛勢的研究,不僅可以讓科學家對斷層和地震的成因有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更有依據地安排地震防災、救災的規畫,發展出更穩健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評估。中央​氣象局舉國立中央大學團隊 2015 年的報告指出,「以抗震設計而言,台南地區之低矮樓房以及台中地區之高樓需有更高之耐震標準」。​

中央氣象局指出,雖然科學界還沒有辦法精準地預測地震 ,為了更有效地評估台灣各地的地震風險,地震學家嘗試各式各樣的統計和科學手段,評估出台灣的地震潛勢相關報告,分析了各地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中央氣象局進一步提醒,台灣位於太平洋火環帶,無可避免的與地震的威脅共存,不過如果你發現自己家裡剛好位於地震潛勢很高的區域,也請不要太過緊張,只要做好準備,隨時檢查地震避難包、進行地震防災演練、選擇符合建築法規的住宅,或是挑選經過補強的老屋,都能夠有效降低地震災害風險!​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