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網址裡的www是World Wide Web的縮寫,意為全球資訊網,是1989年一位英國電腦科學家發明的透過網路存取,由互相連結的超文字組成的資訊系統。www問世後,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微軟、亞馬遜等公司靠著網路服務壯大,成為眾所皆知的科技巨頭,網路也逐漸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網際網路上能見度最高的面孔是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現在經常只被簡稱為「the web」。很多人把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視為同一個東西,或把它們混用,但這兩者並不等同。如第九章所述,網際網路是一個讓全球各地無數的電腦能夠容易地彼此交換資訊的通訊基礎設施或底層;全球資訊網則是連結提供資訊的電腦(亦即伺服器)和請求資訊的電腦(亦即像你我這樣的用戶),全球資訊網使用網際網路來建立這樣的連結及傳輸資訊,它提供一個存取網際網路上其他服務的介面。
跟許多傑出的概念一樣,全球資訊網的概念基本上是相當簡單的。在已經存在了網際網路這麼一個廣大、有效率、開放、基本上免費的基礎網路之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全球資訊網就只有四個要緊的東西了。
其一是統一資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中文俗稱「網址」),明訂一個資訊源的名稱,例如http://www.amazon.com。
其二是超文本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上一章提過,它是更高層級協定的一個例子。一個HTTP用戶請求一個特定的URL,伺服器便提供此資訊給該用戶。
其三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這是用以描述伺服器應請求而傳送的資訊的格式或表述法(亦即網頁版面配置)的語言。它相當簡單,而且,你只需懂一點點,就能對它做出基本的使用。
其四是瀏覽器(browser),你的電腦跑的Chrome、Firefox、Safari或Edge之類的程式。瀏覽器使用URLs及HTTP,向伺服器提出請求,檢索伺服器應請求而發送的HTML,並在螢幕上顯示它。
全球資訊網誕生於1989年,由英國的電腦科學家提姆.柏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物理研究中心CERN工作期間發明的一個系統,當時的目的是要使科學文獻及研究成果更容易在網際網路上被存取。他的設計包括URLs、HTTP及HTML,還有一個用以瀏覽內容的純文本用戶程式(譯註:這就是第一個網頁瀏覽器),CERN的網站上有一個第一版本的模擬:「line-mode.cern.ch/www/hypertext/WWW/TheProje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