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25年你還不是一個咖的話,那你可能沒什麼搞頭;但如果不玩,那你連一點機會都沒有。」會議桌那頭,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一出,便教現場氣氛凝重了起來,原來說話的人是宣明智,一個馳騁商場三十餘年,投資過上百家企業的科技強人。
七月底,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以交通部顧問的身分接受《風傳媒》專訪,地點約在聯電轉投資的公信電子辦公室內;距離採訪開始還有十分鐘,我們閒聊,忽然間,他望向牆上一幅畫作,指著裡面顏色與他身上Polo衫相仿的紅花,轉頭問幕僚:「那是牡丹嗎?是的話最好撤掉,因為牡丹的發音跟廣東話的『沒單』很像。」
當天訪談就在宣明智的玩笑話中拉開序幕,談的是電動巴士,一個再不趕快布局,未來恐怕就要「沒單」的產業,「燃油車到了2030年只能生產一定數量,2040年以後基本上都不准賣了,是一個有大限的產業。這時候,電動巴士就成了大趨勢,從市場面來看,如果想要表現突出,至少在2025年之前,必須建立起一定的江湖地位。」他說。
宣明智口中的「大限」,起因是歐洲主要國家紛紛劃下燃油車大限,挪威及荷蘭2025年將禁止新售燃油車,英、德、法、瑞典、丹麥等國從2030年起陸續跟進;去(2020)年起,針對車廠所製造的新車碳排量,歐盟更是把可容許上限從平均每公里130 克調降至 95 克,且每超標1克將罰款95歐元,以當地熱門車款動輒兩萬多台的銷量來看,罰金恐怕相當驚人。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宣明智與聯電幾乎密不可分,他在1982年受曹興誠之邀加入聯電,九年後升任總經理,在2000年聯電「五合一案」一役,他單槍匹馬帶著委託書、授權書,在三十小時內開了五場董事會,順利合併聯誠、聯嘉、聯瑞、合泰旗下晶圓廠,奠定聯電的國際級晶圓代工大廠地位,成為科技業新一代大老級人物,直到2008年才淡出聯電,近年則活躍於為台灣尋找下一片藍海,電動巴士就是他所關注的領域之一。
台灣市場練兵拔尖,厚植國際爭雄本錢
相較於一年銷量上看五十萬台的新車市場,台灣選擇以政府可控的大眾運輸工具先跟進,為此,交通部喊出十年內要將全台市區公車改為電動巴士的遠景,而這也恰恰成了宣明智眼中千載難逢的切入點。
宣明智是左腦思考的理性派,喜歡用數字說話,一談起電動巴士的發展潛力,腦中算盤便開始撥動,「目前看到的狀況是,台灣電動巴士需求約一萬五千台,遊覽車又再一萬五千台,總數就三萬台了,如果用車輛汰換年限去抓出市場一年的胃納量,看起來產業規模雖然不算龐大,但也已經足以支撐起若干條供應鏈在台研發、生產、製造;等台灣整車設計的能力獲得驗證後,再拿去國外和人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