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已經過去28年,學者對其內容有豐富的描述,定義也相對清析,「新冷戰」呢?出現在媒體的頻率越來越高,然而,有時只是記者評論中、美之間磨擦的形容詞,有時則是出現在學者與官員的論述,表達對中、美關係前景的憂慮,定義仍然莫衷一是。
本文以為,從中、美在科技領域間的齟齬切入,就可以定義新冷戰,指出「新」在哪裡。
某個角度來說,定義了「科技戰」,就定義了「新冷戰」。
媒體、學者、甚至官員常說「中美貿易戰包括科技戰」,此時往往包含了兩重意思:一是指美、中之間在科學技術領域的競爭很激烈,像進行一場戰爭一樣;另一是指雙方利用科技來進行對彼此的攻擊,最常指的是在網路竊取對方機密與試圖癱瘓對方網路。
當然,這二者有時也會重疊,譬如從網路上竊取的機密內容往往也就是與戰爭有關的高科技,目的就是在此一科技領域超越對方;譬如中共的第五代戰機「殲-20」就常被報導是偷竊美、俄的技術。
說科技戰定義了新冷戰,主要是上述的第二重意思。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開始的「冷戰」有許多特徵,包括: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西方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東歐共產陣營之間的意識型態針鋒相對,都認定對方要毁滅自己,也以消滅對方為目標;壁壘分明之下,彼此經貿往來很少;雙方積極進行軍備競賽,從核武到太空,投入國家資源甚巨,但是,雙方並不直接衝突,由代理人出面打區域性的熱戰。
從這幾項特徵觀之,中、美之間的新冷戰早已開打!而且中國是主攻方,以下提出證據。
2015年9月,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第二次訪美,已有中國旅美的國關學者在BBC中文網發文提醒「中美應如何避免新冷戰」了,網路攻擊就是文中的重點;歐巴馬在與習近平會晤後的記者會中也直白的說,他對習主席表示「針對美國目標發動的日益加劇的網路攻擊必須停止,」他甚至警告習近平,美國將會以法律手段追查並惩罰入侵行為、甚至採取制裁措施。《紐約時報》以「成果未達預期,分岐難消」為標題,報導了兩國領袖的這場高峰會。
總統歐巴馬對習近平個人有何不滿嗎?非也,他們二人只是代表了兩國的對抗大戰略與作為。更早些時,2013年初習近平接任國家主席,6月份訪美跟歐巴馬進行「莊園會晤」,二人沒穿西裝外套、也不打領帶的輕鬆形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但是媒體也報導了二人只在北朝鮮問題上立場稍微靠進了一些,網路間諜活動(Cyberespionage)的爭議則毫無進展,可見,2009年即提出「亞太再平衡」的歐巴馬,一直惱於中國的網路攻擊,但是僅有參議員經歷、沒有行政經驗的這第一位黑人總統,也一直沒有像商人總統川普一樣拿出堅決的手段來反擊,歐巴馬始終居於守勢,只是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