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月黑風高,在吳淞江西岸舖下電纜:《漢字王國》選摘(1)

2024-07-09 05:10

? 人氣

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逼迫中國簽署條約,放棄關稅自主權。(圖/澎湃新聞)

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逼迫中國簽署條約,放棄關稅自主權。(圖/澎湃新聞)

在一八七〇年代,電報的前景樂觀,甚至令人感到興奮。估計在這十年結束之前,百分之九十的人將被納入電報通訊網絡。然而,中國似乎決意抵制這項預言。當丹麥人、英國人、法國人和俄羅斯人爭先恐後建造更多電纜來將電報網絡連接到領土以外並深入東亞之際,中國卻提出了異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人猶記得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時,英國是如何逼迫中國簽署條約,放棄關稅自主權。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中國除了賠款,還得對外開放五個通商口岸,而且關稅由英國自行決定。一年之後,美國人如法炮製,與中國簽訂類似的條款。爾後法國人(還有瑞典人和挪威人)也採取美國模式,急於將自身勢力打入中國。西方列強相互配合,彼此攀附,慢慢圍堵蠶食,巧妙將「最惠國」條款寫進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天津條約》。這項條約規定,如果中國給予某個國家特權,在法律上便有義務給予所有國家同等特權。到了十九世紀末期,中國已有八十多個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

因此,隨著電報的興起,清朝官員擔心洋人又要利用這個藉口來擴大他們在中國的勢力。倘若允許外國人在中國土地上鋪設電纜,這些洋人肯定不會就此罷休。萬一某根電纜出現刮痕,洋人可能會指控是中國人搞破壞而要求賠償。

俄羅斯於一八六五年前來敲門,提議將一條西伯利亞電纜連接到北京,中國一聽便拒絕了。代表朝廷應付蠻夷的恭親王指出,中華帝國不需要引進這類科技。五年以前,法國公使也曾致贈電報手冊,打算藉機挑起清廷的興趣,但奕訢當時也給法方吃了閉門羹。這位王爺指出,大清已有無遠弗屆的皇家信使,這些善於騎馬之士可以傳遞訊息。他對電報嗤之以鼻,認為根本沒啥用處。

即便恭親王嚴詞拒絕,歐洲人也毫不在意。他們反而背著中國,暗地採取更激進的策略。首先發難的是丹麥人。在一八七〇年十一月的某一天,當晚月亮高掛,萬里無雲,他們進行了一項祕密行動,從一艘丹麥護衛艦上卸下經過法國海軍基地的電纜,將其鋪設於吳淞江西岸的地下。丹麥人在黎明前便將電纜鋪好,沒有被人發現。

歐洲人搶占大部分的中國市場之際也在彼此競爭。擁有電信壟斷企業「大北電報公司」(Great Northern Telegraph Company)的丹麥打算主導東亞市場,試圖比英國「東部電報公司」(Eastern Telegraphy Company搶先一步。各國皆提出不同的藉口想讓中國人讓步:這些電纜將可讓他們在中國的公民更便於交流;電報將有助於對海岸附近的沉船進行救援。

中國農村不喜歡電纜入侵,鄉民一直醞釀著仇恨。這些電纜橫跨大片土地,村民認為此舉將驚擾墓地祖先的靈魂,更會破壞風水、毀壞莊稼和影響收成。電纜將招致厄運,讓人猝死和帶來災難。有人便於一八七五年向皇上呈稟箇中原因:「洋人只知上帝與耶穌,但不知祖先。一旦信奉洋教,先必須摧毀自家偶像。而在吾國,來世與今生等同無異。數千年來皆是如此,國人極為重視遺體與靈魂存放之處。洋人將其電纜埋於地下,從四面八方掘土挖洞,強行穿越,幾乎切斷地脈,破壞墳墓風水。此舉如何能讓吾等心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