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2 科別.骨科.復健
到底該不該裝人工關節?醫學博士:盡量拖延動刀時間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修復關節炎28天計畫》,作者佩特拉.布拉赫特, 羅蘭.利伯沙–布拉赫特】人工關節我們在本書的一開始便詳細地談過了人工關節,而許多醫師、物理治療師與民俗治療師都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一定會變老,所以逃不過關節炎。然而,相信您現在已經知道,我們對此可是抱持著不同的看法。人工關節真的能使您感到「煥然一新」嗎?患者總愛稱呼它為「新的」關節,這個名稱聽起來雖然不錯,卻有缺失。人們認為換關節跟換汽車的輪軸軸承一樣,把螺絲轉下,再換上新的零件、鎖上螺絲,便大功告成了。只是,人體並不是這麼運作的,相關的影片您可以在網路上看到。如果您正在為手術做研究,那麼這些影片能協助您做正確的決定。因為原本聽起來很容易的事,可能會突然變成很嚴肅的身體結構傷害問題。回歸正題:很抱歉,我們必須告訴您,沒有「新的」關節這件事。您只能努力嘗試,使人工關節或其他部份運作起來跟原本的一樣、使一個複製品盡可能地相似於本尊,至少我們是這麼認為的。或許人們認為,這個經過數百萬年來演化的關節結構或上帝的傑作能透過手術更加完善,但我們不禁想問,將一個原本有彈性的關節換成一個堅硬的金屬、人工塑料或陶瓷製品真的會比較好嗎?我們估計是不會的,因為如此一來,任何震動都會毫無緩衝地直達軟骨,而這樣的結構怎麼可能會使關節更為放鬆?什麼情況下該裝人工關節?許多的關節都可以換成人工關節,例如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人工肩關節、人工肘關節、人工踝關節、人工手指與腳趾關節等。其中的選擇性也很多,您可以選擇只換關節骨的一端,也可以兩端都換。然而,患者應該謹慎做選擇,因為一旦換了人工關節,這個決定便是不可逆的。因此,我們一直建議患者先嘗試過所有可能,最後的選項才是人工關節。千萬別誤認為我們只是固執地反對外科手術與人工關節,不是這樣的,我們只是想確保醫師在為患者動刀前,確實了解其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需要更換永久性的人工關節。我們的目標很務實,就是為患者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無論正規醫學、自然療法、物理治療及整骨療法。我們唯一的考量就是為患者帶來最大的益處。耐不了疼痛就要冒手術的風險?我們現在就來談談更換人工關節的主要原因,其中有95%的人都是因為耐不了疼痛。如此一來,您應該明白我們為什麼不斷強調您要三思了吧?因為大部分這種疼痛都能透過我們的療法減輕過度緊繃的肌肉狀態,進而使疼痛問題獲得解決。您還記得嗎?我們先前談過,多數情況中,造成疼痛的原因並不是關節炎,而是肌肉與筋膜的過度緊繃狀態。然而,您這下不僅失去了原生關節,還沒有解決根本的疼痛問題。此外,我們也說過,就算換了人工膝關節,還是可能會和以前一樣出現疼痛,所以我們希望所有因疼痛而想換人工關節的患者至少要嘗試過一次我們的整骨療法,再評估是否有動手術的必要。◎只有少數案例是真正需要更換人工關節的,動手術應該被視為最後的選擇。一次手術,終生風險大多數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都不完全明白自己到底將什麼東西放進了體內。將外來物放進體內當然是有風險的,只是常常被忽略。首當其衝的風險便是麻醉,當然現在麻醉的風險已經小了許多,但中樂透的人不也是只有幾個嗎?甚至後者的機率還更小。年長者可能會有短暫失去意識的風險,也可能進而導致肺栓塞。但若有後續需求,人工關節是可以拆除的。再來是感染風險,畢竟人工關節不是原生器官,可能會與免疫系統產生衝突。當然,其也有可能導致結締組織增生,也就是關節纖維化,其會因結疤而使活動受到限制。對於膝關節尤其可能產生滲血至筋膜網絡的情形,其會使彎曲受阻,並需耗費許多時間才能夠解決。重要的是,許多患者在術後仍感覺到與先前同樣的疼痛。麻醉就不會痛了嗎?可能會有人在此抗議道:「我明明就看過有人換完人工關節都好好的啊。」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話題,而您一定會感到相當驚訝。的確有部分患者在手術後感到病況好轉,甚至在初期完全不再疼痛,但別急著下定論,因為近年來接受我們培訓的外科醫師與麻醉醫師人數正在逐年增加,您知道為什麼嗎?我們推測,是因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許多案例中不但無法協助患者減輕或擺脫疼痛,還帶來了術後副作用,尤其手術與麻醉本身就是關鍵。所以麻醉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就像讓肌肉睡著一樣嗎?而過度緊繃的肌肉會產生什麼反應?會暫時消失或獲得緩解嗎?通常患者只需接受局部麻醉,但會感到緊繃所帶來的疼痛明顯獲得改善或完全消失。此外,肌肉纖維也會或多或少受到撕裂與損傷,這會使肌肉纖維與緊繃程度受到改變,進而產生緩解的效果。然而,這樣的效果只會是暫時的,因為患者的受限活動行為仍沒有改變,所以數週或數月後,肌肉會再度緊繃,使疼痛感再次湧現。然而,仍有例外案例,因為有些患者會在術後復健中心接受協助,碰巧改善了活動行為的問題,使緊繃問題不再發生,但這僅限於有持續保持活動的少數案例。也有些患者在術後下定決定要改變活動習慣,開始進行運動,碰巧達到了運動的平衡,進而避免了疼痛的產生。大部分患者都是碰巧使自己避開疼痛的,而這也是我們的療法與利伯沙與布拉赫特運動的最終目標。◎手術後能否免除疼痛取決於麻醉及肌肉與筋膜切口對於緊繃狀態的緩解程度。人工關節的危害:微粒所致之中毒人工關節伴隨的風險當然不僅如此,只是不廣為人知,而我們要說的也不單只是消毒的風險、安裝的困難及材料方面與手術直接相關的問題。能對原生關節產生損害的問題當然也能對人工關節帶來麻煩。沒錯,這意味著,人工關節也會罹患「關節炎」。作為關節的材料會伴隨著微粒產生,而強度越大的材料,其微粒便越小。若微粒到達關節囊,其可能會促使腫瘤的形成,而其小至一定的程度便能擴散到全身,形成了重金屬殘留的問題。您只有在問題真正嚴重到一定程度時,才該冒此風險,例如髖關節骨折或因關節嚴重毀損造成的行動困難。◎我們的運動對於人工關節同樣有效。給已經裝人工關節患者的好消息若您已經裝了人工關節,也別被先前所說的中毒風險給嚇壞了。您能夠將此風險最小化,而唯一要做的就是嘗試我們的整骨療法,並持續做運動,至於運動細節您都可以在此書中獲得。只要將施作力正常化,便可以降低副作用的風險。然而,要使關節能夠長久使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一旦疏忽關節的使用,便可能再度產生病發症風險。裝上人工關節的患者如果成功克服困難,便能夠從此健康地生活,只是還是要防範發炎的問題,因為人工關節並不像原生關節有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尤其是固定在骨頭的位置,因為這裡的新陳代謝較差,很容易成為病菌的培養皿。要盡量補充營養,不使免疫系統變差。手術可以緩一緩若手術實在必要,則請您盡量拖延動刀時間,因為人工關節平均只能使用10年,屆時須再更換。每次更換人工關節都會使骨質流失,更別說其往後要不斷重複進行,而首次更換的風險尤其最大。一旦決定要動刀,建議您至少要預留3個月的時間給身體為手術做準備。至於怎麼準備?當然是在對應的關節施作我們設計的運動,而詳細說明您可以在本書中的實作章節中找到。藉由運動,您可以使肌肉與筋膜更有彈性,令其活動空間增加。增加其活動空間會使手術施作更輕易,因為它其實有點暴力,必要時可能還會用上板手。其間肌肉當然因為麻醉的作用是毫無知覺的,但沾黏的筋膜透過運動能夠更放鬆、更有彈性,對醫生而言當然在動手術時也較輕鬆。關節固定術對於關節固定術當然也是同樣的道理,您應該要在嘗試過所有方法後才下此決定。不過我們可以先給您一些鼓勵,因為若遵照我們的指示,疼痛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且因肌肉與筋膜緊繃所導致的骨頭改變都可能再度回到原位。就算無法回到原位,至少也不會持續惡化,因此不會再有疼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