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2 新聞.健康知識+
延長大腦青春期:創造良好人際關係,包括和3歲小孩說話
常跟人來往 包括三歲小孩什麼樣的互動對你的大腦好?你必須願意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主動了解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情形。你可能同意或不同意別人的意見,但你的努力會把一個普通的談話變成一個有意義的大腦食物。這也是一個比較科學的善意說法,其實就是在說:不要這麼自我中心。這個忠告對年輕人來說,也是一樣健康。常跟人來往,不管你是什麼年齡,你的大腦都會感謝你,不是只有老了才要和別人來往。你可以創造出一個有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環境。社會心理學家亞當斯(Rebecca Adams)好幾年前,在《紐約時報》的一個訪問中說明了方法,就是花時間耕耘下列這些事:●一再非刻意計畫的與別人互動:常常很自然地找朋友吃飯、聊天。●親近:跟朋友和家人住得近,這樣才有機會碰到他們。●營造環境:你可以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使別人很容易卸下心防。如果我們能有不同年齡的朋友,包括小孩子最好。我們知道老人有越多各種不同年齡的人際關係,他的大腦越能受益,尤其在跟學齡兒童互動時。因為它可以減少壓力,降低情緒毛病如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發作機率,甚至可以降低死亡率。這樣的結果有很多原因。年輕人跟老一代的看法總是不一,這表示跟不同世代的人在一起,會增加體驗不同意見的機會。你所聽到的音樂可能跟你平常習慣聽到的不同,你可能讀到不同的書,聽到不同的笑話,這就大大的增廣了你生活的角度和視野。假如你經常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事情,就是在鍛鍊大腦的一些重要區域。有句諺語:「有時候你需要和三歲小孩說話,才能再度了解生活。」(Sometimes you need to talk to a three-year-old, so you can understand life again.)這句話是對的。何況,假如你的朋友都是老人,那麼你所參加的葬禮一定多於婚禮,沒有什麼比看到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凋零更讓你感到悲哀和寂寞的了。有年輕的朋友在身邊,就好像打開一罐健康生活萬花筒,有閃亮的婚禮和快樂的滿月酒。從統計上來說,你的年輕朋友一定活得比你長,所以你不必擔心要去參加葬禮。很高興的是,這種混齡友情對孩子也有好處。平常有跟老人互動的孩子,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強,正向情緒的發展比較好,語言學習也比較快。老人通常比較有耐心,對事情的看法比較正面,因他們扶養過孩子,對孩子也有經驗,知道孩子要什麼。這種去聆聽、去同情、去包容的能力,對雙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特別重要。所以去做你孩子最愛的祖父母吧!去做他的導師、朋友和心腹。嘗試新事物 「製作型」最有效果嘗試新的東西會帶給你好處,這幾乎是科學所知可以增進記憶的最重要方法。是的,雖然記憶會自然衰退,我們並不是無計可施,我們可以用一個方法來阻擋記憶因歲月而衰退:回到學校去學習。是的,我鄭重告訴你,務必讓你的大腦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去上課,去學新的語言,去閱讀直到你已視茫茫。老年的大腦一樣可以學新的東西,為了維持這種能力,你必須每天都投入學習,沒有例外。研究者甚至知道哪一種學習最有效。這是以心理學所說的「全心投入」(engagement)為基礎,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接受型的投入(receptive engagement),你被動的、悠閒的學一些東西,刺激那些你已經熟悉的知識區域,這種方式已證明可以增進老年人的記憶。但是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是「製作型的投入」(productive engagement),這種方法有助於記憶的大躍進。你主動而且積極去嘗試一個新的想法,最好的方法是去找你平常不同意他的看法、常跟他爭辯的人。「製作型的投入」牽涉到一些不一樣的體驗,包括你的假設被挑戰了,你的看法拓展了,你的偏見被質疑了,你的好奇心被挑起了。這種是最能夠使你記憶不衰退的方法。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者發展出一個「突觸專案」(Synapse Project),其中包括兩種學習;接受型和製作型。老年人學習兩者之一,每周十五小時,為期三個月。製作型組學習一項技術,如數位攝影或縫製拼被;接受型組則去社交。三個月後,兩組的事件記憶都有顯著的進步,但是製作型的進步可以說是暴增。研究者帕克在2014年的論文中寫道:「研究發現顯示,持續投入需耗費認知資源的新活動,可以強化老年的記憶。」積極主動學習所提升的功能不只有事件記憶而已,突觸專案所呈現的概念也不是唯一有效的概念。教導別人也會對記憶大有幫助,那些去教小學生基本能力的老人,如讀書寫字、如何使用圖書館、教室禮儀,都在特定的記憶領域顯現出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