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台灣女作家騎腳踏車遭外送員撞死,有位日本女作家因而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批評台灣的交通非常糟糕,甚至以「憤怒」來形容自己的感覺。
對於交通亂象,我想不只日本女作家憤怒,在台灣生活的我們也快炸鍋了。每天電視新聞不斷重播各地車禍訊息,拜行車記錄器普及,各種畫面讓人看得怵目驚心,道路宛如賽車場、戰場,可是看完之後,駕駛人有因而心生警惕,進而改善交通嗎?答案當然是沒有。
根據交通部道安資訊查詢網,民國109年全國交通事故的總件數達362,393件,較108年增加6%,因車禍死亡人數達2,972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車禍身亡數為1,235,占所有死亡人數四成以上,而高齡者死亡案件中,行人因車禍致死有306人,占25%。若將時間拉長來看,高齡行人死傷人數從民國97年的3,720年至民國109年的6,118人,12年來死傷人數成長率高達64%。
當各縣市都在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之際,銀髮族行的安全卻沒有辦法獲得最基本的保障,甚至每況愈下,這真的是一大諷刺。當長者沒辦法安心出門,如何能感受到社會的高齡友善舉措呢?
高齡車禍致死案中,當然不乏擅自穿越馬路者,不過有更多原因是車子不禮讓行人、車速過快反應不及、轉彎緩衝區域不夠,或者車輛的視覺死角等問題而產生。其中有很多可以靠動線修正或透過強力執法及宣導來改善。以紐約市為例,他們為了保障行人安全而推動及倡議「Vision 0願景零」計畫,願景零是一項全市範圍的倡議,他們認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公眾,而一個安全的街道,是所住民最基本的期待。他們認為交通中的傷亡並非不可避免的事故,可以通過工程、執法和教育來達成。2014年以來,紐約市使用了所有可用的工具,來改善每個街區和行政區的街道安全,包含擴大執法範圍,打擊超速和不禮讓行人等行為,並改進新的街道設計和配置安全、廣泛的公眾宣傳和溝通,以及全面的立法議程,以增加對危險司機的處罰,讓紐約市得以重新掌控街道安全。
紐約市交通局並且擬定Safe Streets for Seniors(老人安全街道)計畫,盤點全市高齡者交通事故最頻繁的地點,分析事故原因並且加以改善。有的是增加三叉路口的安全停等區域,也有將部份路段改成行人徒步區或將行人斑馬線內縮,以增加轉彎緩衝時間。自2009年以來已實施227個街道的改善計畫,使全市每年的老年行人死亡人數減少了17%。紐約市人口約850萬人,自該計畫實施後,平均每年高齡行人因車禍死亡人數約54人,平均每年每百萬人約有6.3個高齡人口因車禍死亡。相對於紐約市,台北市在2020年共有34名高齡行人因車禍身故,而台北市人口數約260萬人,換算起來平均每年每百萬人約有13個高齡人口因車禍死亡,約是紐約市的二倍,我們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今年年底即將舉行九合一大選,真心希望我們能選出一些真正做事的縣市首長,將人民的基本生活安全排在第一。當然,建構一個安全的街道,並非只是政府的責任,每一個市民、駕駛、騎士都有責任參與改善,才能共享安全的道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