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NOW健康
聽健康
對重視飲食的台灣人來說,冬天就是「吃吃吃」的季節,天氣冷了不想出遠門,沒什麼事情可做就吃點東西,加上年終節慶氣氛濃厚,免不了要與朋友聚聚,吃個羊肉爐、薑母鴨,保暖祛寒兼補身。不過也有很多人因此補過頭,吃到口內炎、失眠甚至腹瀉者在所多有。那麼我們該怎麼吃呢?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中醫師方志男認為,現代人因飲食習慣改變,經常吃炸物的關係,有「寒熱夾雜」體質的人特別多。「寒熱夾雜」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寒性、熱性的體質特點都有一些,這些人容易火氣大、口乾,卻又怕冷。方志男建議日常生活的飲食,還是以溫和的料理為主,避免薑母鴨等太過燥熱的飲食內容。同時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的病患,更要避免吃燥熱的飲食,以免疾病復發。
同時,方志男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家去中藥房想買藥材,煮點四物湯等一些大家都能夠自己料理的簡易藥膳時,老闆卻是問顧客「你要50還100」,而非針對體質,選擇適合的藥材。他建議大家如想煮藥膳,像是四物湯這類的,應該諮詢合格中醫師,針對體質進行調整。
衛福部國健署也提供幾個重點:如有缺鐵性貧血者可以用鐵質高的食材如鴨肉、牛肉、羊肉;痛風、高膽固醇血症者,避免選腰子、大腸、肝臟、豬心等普林與膽固醇高的食材、也不宜選油脂過高的三層肉,燉雞、燉肉、燉內臟的湯品,痛風患者宜忌口;血壓過高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的病友,注意鹽分、膽固醇、飽和油脂,也要注意補品中勿大量加入酒精。
另外,國健署也提醒大家要選擇適當的鍋具。鍋具建議挑選陶瓷或不鏽鋼材質,不建議使用鐵、銅、鋁、錫等金屬材質。烹煮前,先洗淨藥材,用冷水浸泡30分鐘後,水加至一定量,大火煮至沸騰再轉小火慢熬,過程中勿開鍋蓋,以免揮發油成分散失;生鮮肉品的食材,如雞、鴨等,應先汆燙後,再與藥材共煮。最後,記得「購買中藥材時請至合格的中藥販賣場所」,購買合乎衛生標準規範的藥材。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