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35歲的林小姐是個運動健將,身體好得很,不久前牙齦腫痛到常睡不著覺,到醫院就診並抽血檢查,才赫然發現罹患了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就是俗稱的「血癌」,台灣每年約新增800名病患,男女各半。
署立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勇誠表示,急性白血病發病前的症狀千奇百怪,從反覆感冒、倦怠、不正常出血、胸骨疼痛到牙齦浮腫,有時連醫師也忽略。
林小姐說,她原本只是小感冒,接下來牙齦逐漸浮腫,她並不以為意,但牙齦越腫越大,上顎牙齦甚至腫到往下「掉」的地步,把牙齒蓋住一半,除吃東西不方便外,還痛到非吃止痛藥不可,晚上睡覺時常被痛醒,只好到牙科診所就醫。牙醫師懷疑是長智齒使然,但拔了智齒仍未見改善,她只好改到雙和醫院就診。
由於她的牙齦蒼白到幾無血色,看診的牙醫師覺得怪怪的,建議抽血檢查,結果發現白血球已由1萬以下的正常值,飆高到11萬左右,加上分化不良的芽細胞又佔了近8成,因而確診為急性白血病。
蘇勇誠說,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可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緩解治療,只能殺死癌細胞,讓患者進入緩解期;第二階段則是加強性的鞏固期治療,徹底消滅體內殘存的癌細胞。如果病患年輕,且又找到合適的骨髓捐贈者,或是屬於高復發族群,通常會建議接受骨髓移植,徹底解決問題。
【2010/03/09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