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補鐵 心、肝易受損
一般人聽到貧血,第一個反應就是多吃豬肝、鴨血來補血,其實有些族群雖然有貧血症狀,卻不能盲目地吃太多補血的食物或保養品,以免造成鐵質沉積,反而對健康沒有好處。
臨床上遇到最多的鐵質沉積患者,大部分是從小就必須輸血的重度海洋性貧血患者,以及造血性疾病患者如「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會因經常輸血而導致體內鐵質過剩,必須進行排鐵治療。
不過,有一群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中度的海洋性型貧血患者及洗腎患者,誤以為自己的貧血症狀需要補血,而長期補充含鐵量高的食物,卻導致體內鐵質過度沉積。
鐵質一旦沉積體內,就不容易被排出。肝臟是體內儲存鐵質最大的臟器,吸收過量的鐵質容易堆積在肝臟,會導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如果沉積在心臟,則會使心血管的收縮力下降,而出現心衰竭症狀。再者,鐵質也會沉積在骨髓,進一步造成造血功能下降,因此臨床上有許多造血功能失常的患者,只要進行排鐵治療後,就能有所改善
對於何時該進行排鐵,醫界各有不同看法,普遍認為長期固定接受輸血患者在血清血鐵質仍低時就可進行排鐵,這樣的效果最好。目前可接受的範圍為,若一年輸血超過20袋或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大於1000ng/ml,就應接受排鐵治療,以免造成鐵過量所產生的併發症。
以往的排鐵治療多為注射方式,不但有感染之虞,效率也頗受質疑,再者因注射時需伴隨電動幫浦入睡,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醫囑遵從性低。自從新一代口服排鐵劑上市後,口服方便性高且途徑傷害性小、安全度也高,可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總之,有貧血症狀時,必須先了解造成貧血的真正原因,對症處理,才能有效改善不適現象,尤其是洗腎患者及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千萬不要刻意補鐵,才能有效降低慢性鐵質沉積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