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MIS-A
共找到
11
筆 文章
-
-
2022-08-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後留意心血管症候群 醫教你認識9大新冠後遺症、長新冠
資訊來源: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陳玠宇 長新冠症狀五花八門,認識9大新冠後遺症!台灣逐步走向後疫情開放時代,防疫政策亦逐步鬆綁,當前新冠肺炎流行變種病毒株Omicron之重症死亡率較低,根據目前統計資料,整體死亡率約為萬分之二至十左右,絕大多數感染多為輕症,即便未進入中重症,仍有部分感染者可能會有殘存後遺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新冠確診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發生持續性症狀或後遺症長達2個月以上為「長新冠症候群」,目前統計全球約有1至2成感染者,在病毒急性感染康復後會有此現象,涵蓋症狀五花八門,包含各器官、系統或感官病症,常見的有: (1)呼吸系統性:持續呼吸困難、喘、肺部纖維化、呼吸道痰液增多、慢性咳嗽。 (2)心血管系統:心悸、胸悶、胸痛、心肌炎、心律不整、血栓。 (3)腦神經系統:焦慮、憂鬱、情緒失常、失眠、疲倦、腦霧、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障礙。 (4)骨關節系統:肌肉關節痠痛、骨質代謝異常。 (5)內分泌系統:甲狀腺功能異常、月經週期改變。 (6)腎臟泌尿系統:腎功能惡化、急性腎損傷、排尿改變。 (7)腸胃消化系統:腹脹、腹痛、腹瀉、噁心、反胃、食慾不振、胃食道逆流。 (8)皮膚系統:皮膚紅疹、潰瘍、掉髮。 (9)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包含兒童MIS-C及成人MIS-A。 染疫後留意「心血管症候群」,不尋常胸悶、胸痛提高警覺!針對心血管系統方面,近期美國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之試驗者,在12個月後與對照組相比,增加併發症發生率。心血管併發症約有4.5%,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包含心肌梗塞、中風、總死亡率約為2.3%。心律不整約為2.0%,其中超過半數為心房顫動。其他心血管失常病症,包含心臟衰竭及非缺血性心肌病變約為1.3%。血栓栓塞病症約為1.0%,缺血性心臟病約為0.7%,當中7成3為急性冠心症,而4成為心肌梗塞。腦血管病症約為0.5%,當中7成為中風,0.1%為心臟或心包膜發炎病症,包含心包膜炎與心肌炎。 男出現長新冠症狀劇烈,檢查發現嚴重心律不整!32歲黃先生,無已知之過去病史,今年5月中旬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有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外,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由於症狀加劇,遂至心臟內科門診求診,經檢查發現併發嚴重心律不整,心室頻脈發作持續時間長達將近20秒,經醫療處置及藥物調控後,已漸趨穩定,心肺症狀也逐漸改善。 高風險群慎防染疫後重症,作好防疫勿信謠言保健康!近期亦有研究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分析演變成重症之危險因子,包含未接種疫苗之個體,尤其是40-64歲男性合併兩種以上之共病症,或是65歲以上多重共病症患者。然而,有接種疫苗之65歲以下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演變成重症風險則較低。 在現今全球逐步解封開放的後疫情時期,新冠肺炎類流感化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做好個人防疫,增強自身免疫力,以及提早給予高風險病人口服抗病毒藥物,針對病症嚴重患者給予必要之針劑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藥物、支持性治療與呼吸輔助是當今最重要的課題,切勿聽信網路或坊間謠言,隨意接受未經科學實證之治療或偏方,以免傷身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腦中風警訊!醫教「微笑、舉手、說你好」檢視。 .慎防心肌梗塞,不明胸痛別大意,醫教3分鐘觀察!
-
2022-07-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輕症轉陰 中醫師:內熱仍在勿激烈運動
作家蔡詩萍確診恢復後即跑馬拉松,未料帶狀皰疹上身。中醫師陳勇利說,有些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以為自己無礙,確診過後就恢復正常生活,但事實上感染過,體內就是曾有病毒,也許還有些「內熱」未清,火苗還未熄,若驟然激烈運動、太累,疾病就可能再被點燃,也就是形成成人(MIS-A)以及兒童(MIS-C)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疾病。擁有中西醫資格的陳勇利目前是中醫執業醫師,他說,即使是確診輕症或無症狀,他仍建議應該給中醫師,有助於把體內的內熱清一清。有的人也許自認沒有什麼,但也許有便秘、口乾等而不自知,若持續兩三周,疾病症狀可能就會出現。而這段期間因身體尚未恢復,也建議不要從事激烈運動,以及多補充水分。他說,輕症患者雖已轉陰,但馬上就去跑馬拉松,身體系統缺水,因此帶狀皰疹上身,也是MIS-A的一種。這種情形小孩子也常見,因為小孩的水容量少,只有成人的3分之1,內熱未清,很容易一下就衝過警戒點。像最近他門診也遇到幾例帶狀皰疹和口腔皰疹,都是這樣。至於中重症患者是否也有內熱?陳勇利說,因為中重症患者服用的進口特效藥很冷,治療後也沒什麼。但若是症狀明顯又不治療,或延後治療,得到長新冠的機會就很高。他說,夏天來了,西瓜、水梨都是不錯的滋陰食品,下午4時以前吃西瓜、水梨不要削皮,都是當令很好的水果,也有助補助體內水分,去除內熱。但像榴槤則太過燥熱,會讓體內的火更旺,則建議不宜食用。
-
2022-06-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一圖看懂MIS-A臨床8大症狀,出現2狀況速就醫
本土確診人數逐日下降,國內疫情似有好轉跡象,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陸續收到疑似MIS-A(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通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提醒,確診後2至12週可能產生MIS-A,預期近期將陸續傳出相關案例,民眾應多留意。 李建璋昨在臉書發文表示,MIS-C (Children)最早是在2020年4月由英國東南部兒科醫師發現,10天內有8位確診病童產生類川崎氏症候群的疾病而定義;2個月以後,美、英兩國也陸續發現16位成人罹患類似疾病,因此定義為MIS-A (Adult)。 李建璋指出,與兒童相似的是,成人族群也是以非洲拉丁裔為主、通常肥胖、過往健康,年齡落在青壯年,臨床表現為高燒。其中1/3有口腔或是眼睛黏膜發炎症狀,實驗室數據發炎指數上升。 成人MIS-A死亡率高於兒童3倍 而與兒童不同的是,成年人病患全都有心臟症狀,包含胸痛、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且成人症狀更嚴重,約有一半患者需要進加護病房,整體死亡率高達10%,比兒童僅約1~3%死亡率高出許多。 李建璋說,目前MIS-A病例的臨床表現五花八門,從神經學的中風、幻覺、腸胃道的腹痛、腹瀉、肝炎,皮膚紅疹、血液血小板降低或大幅上升,新陳代謝的血糖上升酮酸中毒,肺臟的陰影或積水,每個人都有不同組合,找不到一個固定的臨床標準作為確診定義。 雖然目前美國疾病管制局訂定了一個診斷標準,但診斷標準就和疾病本身一樣複雜,也不容易使用,所以他思考許久後決定使用123法則歸納,也就是「1個先決條件,2個必要條件,3個器官受損」。 .1個先決條件:必須是COVID感染過後,PCR、快篩或是抗體任一陽性都可;.2個必要條件:發燒加上發炎(血液指標 CRP、Ferritin、IL-6, PCT 上升) ;.3個器官損傷:必須包含心臟或皮膚黏膜的三個器官受損,最常見是心臟、腸胃、與神經學。 簡單來看,民眾只要確診過後,有突發高燒狀況,就應該就醫檢查。僅有不到一半的民眾會眼睛發紅或是皮膚紅疹,但如果發生,會是非常特異的症狀,家人、同事可以幫忙注意。而早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球蛋白合併抗血栓,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所以民眾有懷疑的症狀,趕快就醫,才不會耽誤到病情。 成人8大症狀需注意 而今天指揮中心公佈的兩案例,一位50多歲男性是在染疫11天出現器官衰竭情況,6月初已死亡;另一例則是染疫恢復後又出現肝、腎等不同器官系統的發炎病變,也有合併休克情形。但上述兩例都不符合典型臨床標準,需等待專家小組進一步確認。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根據美國CDC定義,MIS-A病例為年齡大於等於21歲,且住院或住院前3天內有主觀發燒或客觀發燒紀錄,並大於38度。而且在住院前或住院前3天內,至少要符合臨床標準中的3項。 羅一鈞說明,如果成年人確診3~8週內又再度出現發燒,且有神經系統病症如意識變化、手腳無力或發麻、抽搐,心臟方面症狀如胸痛、胸悶、心跳不規則,另外如皮疹、結膜發紅,及腹痛、嘔吐、腹瀉等類似兒童MIS-C症狀,都可以就醫檢查,釐清是否為MIS-A或其他病症。●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我吃完宵夜後碗筷放3天沒洗,丈夫受不了主動去洗!他談夫妻相處:她不是不洗,是壓根沒想到做這事.熬過負債、婚變…她走過人生巨震,55歲華麗轉身!生菜女王告白:「沒有他們,我就倒了」 .職棒怪物大谷翔平: 撞上牆,我就更加努力去嘗試
-
2022-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正趨緩,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指出,這要歸功於20到49歲率先築起全台「免疫防火牆」,以北北基桃已達79%為最高,全國也已達72%。他說,預估北北基桃將率先於6月底達成單日新增感染率小於2%、個案少於萬例,全國終將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此後長遠防疫決勝點,將在於追加劑施打率,以其科學家能否更深入了解變異病毒再次感染傳播的特性,並找出防範之道。至於中重症高危險群,陳秀熙表示,6月中以後50歲以上中重症趨勢走降,隨年輕族群免疫防火牆築起,高風險群在6月底、7月上旬可望受到更多保護。需注意的是,彰投雲嘉以及台中、台南、高雄的70歲以上感染率還在高點附近,尚須一段時間才會降;年輕成年人及兒童青少年,也要嚴防康復後出現MIC-C或MIS-A的可能性。陳秀熙指出,台灣20至49歲的感染率很快達到高峰,也很快就下降,這是流行下降的原動力,可以保護其他年齡層。可看到0至19歲曲線已與20到49歲幾乎重疊,50歲以下也已出現下降趨勢,這代表台灣的疫情已經要受到控制,50至69歲和70歲以上的流行速度雖然比較慢,但終將趨於一致,進入受控階段,紐西蘭和南韓都走過一樣的路。若分區來看,陳秀熙表示,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的疫情曲線已率先下降,台中、台南、高雄這三個西部交通重鎮也看到曲線有下降跡象,可說是「看到台灣疫情受控的希望」。他預估北北基桃6月底單日新增總個案就會低於1萬例,走入單日新增低於萬例、感染率約2%的「地方流行」,竹苗宜花、台中台南高雄也會緊接在後。至於彰投雲嘉和離島,目前曲線還沒有下降,但是解讀資料要小心「戶籍歸戶」和「老年人口比例高」等問題。分年齡看,可看出20至49歲已率先築起免疫防火牆。陳秀熙指出,在包括突破性感染的自然感染比例,北北基桃與竹苗宜花東最高,已達到36至37%,台中台南高雄24%、彰投雲嘉18%,全國已達到28%。加上上述各區疫苗覆蓋率達到43到47%,北北基桃免疫防火牆已高達79%,竹苗宜花東72%、台中台南高雄70%、彰投雲嘉65%,全國已達72%。陳秀熙表示,Omicron傳播力強、具備免疫逃脫能力,打過第一代疫苗也不能帶來群體免疫,可說是達到病毒「最佳適應點」,加上有一定的疾病嚴重度,「這就是它讓人類很痛苦的原因」。目前在北美,BA.4、BA.5、BA.2.12.1這三種強勢變異株占比合計已達6成,亞洲目前雖只占3成多,仍需要持續觀察並繼續施打追加劑。「疫苗絕對不能佛系打法!」陳秀熙表示,現在問題在於全球各大洲疫苗覆蓋率落差極大,「就算不是佛系打法,也無法打到很高」,所以病毒不斷變異、不斷傳播。免疫學家、病毒學家、臨床醫學家都希望能了解哪些人容易突破感染、哪些人還會有傳播力,加上年齡結構、疫苗接種等複雜因素,這些都會反映在未來的流行病學曲線上,仍待釐清。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機構住民染疫致死率達2.2% 專家:最困難時期尚未度過
昨天新增五萬六三三九例本土個案,相較於前天三萬五五九六人,暴增兩萬多人,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推估本周單日新增個案數應可降至五萬例以下。確診人數雖逐日下降,但「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備受關注,昨天公布最新統計顯示,住宿機構住民自四月一日至六月十九日共七五四人死亡,致死率達百分之二點二。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指出 ,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二至十二周可能產生MIS-A個案,致死率高達一成,比MIS-C高出許多。羅一鈞表示,國內已接獲二例疑似MIS-A個案通報,初判後不符美國通用病例定義。指揮中心昨公布最新住宿式機構住民疫情概況,累計染疫機構數一四九四家,九千多名工作人員,以及三萬四九四二名住民染疫,自四月一日至六月十九日共七五四人死亡,致死率達百分之二點二,較上周的百分之二點○略微增加。機構住民死亡率偏高,致死率超過整體國人的十幾倍,羅一鈞表示,住民送醫後死亡數目屬於落後指標,會晚於疫情反映,不過,住民投藥率已達八成九,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表示,近一周全台機構增四五二二人染疫,累計三萬四九四名住民染疫,約占所有機構住民兩成,「感染可能一波接一波,對機構來說最困難時期尚未度過。」余志松說,醫院看護人力不足,廿四小時照顧染疫長輩,已經喊價到日薪一萬元,住院十幾天就需花上十幾萬元看護費,部分機構住民家屬經濟困難,無法承擔看護費用,除增加專責病房護理師照護壓力,少了拍痰等照護,也可能提高重症風險,種種因素形成惡性循環。有醫師預估,當全台染疫人口達一成七(三九○萬人)時,單日確診數有望掉到萬例以下,可望在兩周後達標。對此,羅一鈞說,「個人沒這麼樂觀」,因近幾星期周末人流持續增加,加上隨天氣轉熱,民眾戴好口罩情況不佳。新增個案分布依然以中南部為主,最多為台中市八三四一例,其次為高雄市八○四八例、新北市六八七八例、台南市五五二七例、彰化縣四六二五例。昨新增一一五例死亡個案、二○九例中重症個案,死亡個案為六十九例男性、四十六例女性,年齡介於卅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一〇七例具慢性病史、七十二例未接種三劑疫苗、五十四人超過八十歲以上。在中重症個案中,再增兩例兒童,均為肺炎重症,分別為四個月大男嬰、兩歲男童,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國內兒童重症已達六十五例,其中包含十二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案例。為降低兒童重症及死亡風險,第二劑兒童BNT疫苗於今天開打,指揮中心統計,已有七十八萬名兒童接種過一劑BNT疫苗,羅一鈞表示,家長可自行帶接種第一劑滿四周的小朋友到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第二劑,此外,各縣市政府預定於六月下旬到七月初安排校園接種。
-
2022-06-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成人MIS-A致死率兒童三倍? 羅一鈞:需排除年齡等因子
國內兒童重症已達65例,其中包含12例MIS-C個案。除了部分兒童出現MIS-C外,近日成人出現成人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也備受關注。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便發文指出 ,雖然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2至12周可能產生「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的個案,且MIS-A致死率高達10%,相較於兒童MIS-C1%至3%高出許多。對此,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MIS-A比MIS-C少見很多,國際上通用的病例定義也只有美國CDC有訂定,致死率就美國的通報跟研究分析來看,確實比MIS-C多一些。但干擾因子包括成人有慢性疾病和年齡的影響,也許要排除才知道。羅一鈞表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MIS-A病例定義為,年齡大於等於21歲且住院超過24小時,或因疾病而死亡,並符合臨床和實驗室標準的患者,才會列入。而新光醫院日前傳出收治疑似成人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個案。個案為近卅歲男性,六月初PCR確診新冠肺炎,引發多重器官發炎,醫師懷疑是MIS-A個案,入院時出現高燒、休克、腸胃道及結膜炎等嚴重症狀。羅一鈞表示,目前收到總共兩例疑似MIS-A個案,其中一位是六月初公布死亡的50多歲男性個案,染疫後11天又出現多器官衰竭發炎,當時診斷為心肌炎、肺炎,後續死亡診斷跟出院診斷書上都有寫到多系統發炎。但後續檢視病例,與美國CDC的通用病例對照,因為沒有臨床標準內的發燒至38度,即便符合心肌炎和發炎指數升高,不符合MIS-A的判斷標準,但審慎起見,也會提到專家會議討論。另外一案則為日前傳出新光醫院收治的20多歲男性個案,染疫康復後出現不同器官發炎,合併休克症狀。但經過檢視,個案沒有心臟嚴重疾病條件,初判不符合美國CDC的病例定義,但也會提到專家會議討論。羅一鈞表示,由於還要經過專家審定,因此目前仍無法判定何為首例個案。
-
2022-06-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0多歲男疑首例MIS-A卻難認定 醫曝「1問題」:未來恐更多
國內出現多例兒童確診新冠肺炎後,併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近日疑似出現成人確診後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新光醫院收治一名20多歲男性,6月初PCR確診新冠肺炎,引發多重器官發炎,醫師懷疑是MIS-A個案,因入院時有嚴重症狀,包括高燒、休克、腸胃道及結膜炎等症狀。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表示,MIS-A症狀與敗血症有許多症狀重疊,較難分辨,這名個案症狀較偏向MIS-A,主要考量他出現腸胃道症狀、持續高燒且休克、眼睛泛紅等,但仍難以確認是否為MIS-A,因為「無法確認真正感染及發病時間點」,此類個案未來也可能再出現。黃建賢表示,MIS-A症狀出現大約在感染新冠病毒後2至6周,不過國內先前Omicron流行高峰期,很多人等不到PCR,甚至因為不想確診導致工作請假等因素,即便有症狀,也不願意「確診」,臨床醫師很難精確掌握到底何時發病,也難推估個案症狀是MIS-A症狀或長新冠。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指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後會造成身體各器官嚴重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腸胃等,都可能受影響。黃建賢建議,民眾要記得自己出現症狀的日期,以便後續若就醫時,能提供醫師判斷是否為新冠急性期症狀,還是長新冠問題。針對新光醫院疑似收治國內首例MIS-A個案,且疾管署去年舉行線上研討會中,台中榮總醫師也針對MIS-A進行報告,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今在記者會上回應,MIS-A的發生則比MIS-C更為罕見,且有些病症和成人本身慢性病急性發作、延續性的新冠肺炎症狀或長新冠等症狀較難區分,會再與院方確認相關個案是否列入中重症名單,再報告說明。
-
2022-06-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國內疫情未平,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昨(15)日針對40多歲男性的死亡個案,懷疑台灣可能已經出現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引發民眾擔憂。6月初,台灣也曾傳出首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這兩者名稱相似的病症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又有何不同?聯合新聞網統整出5大QA,帶您進一步認識何謂MIS-A和MIS-C,以及如何判斷自身症狀。Q1:MIS-A/MIS-C是什麼?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引述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後少數人會併發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造成身體各器官嚴重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等都可能受到影響。MIS依發病對象又可分為成人(Adults)的MIS-A,以及兒童(Children)的MIS-C,兩者都是因染疫導致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者可能死亡,根本原因目前未有定論。Q2:MIS-A/MIS-C的好發年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依照美國CDC的統計數據表示,在221位MIS-A的個案中,平均年齡落在19-34歲,且男性佔比7成。前國健署長邱淑媞也指出,MIS-A好發於年輕男性。相對於MIS-A,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會發生在0-19歲、感染過新冠肺炎的孩子身上,其中又以6-12歲居多。Q3:MIS-A/MIS-C的常見症狀?・MIS-A:羅一鈞說明,MIS-A從確診到發病間距為20天到36天,平均天數28天,一般發生在距離確診3週以後,有5項常見症狀,包含發燒、低血壓、心臟功能低落、喘到呼吸困難和腹瀉。邱淑援引美國CDC報告提醒,若持續發燒,且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如胃痛、紅眼睛、腹瀉、頭暈、皮膚起疹子、嘔吐等,就要懷疑得到MIS-A,一但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或是皮膚、嘴唇及指甲蒼白泛藍等任何嚴重不適,都應立即就醫。・MIS-C:吳昌騰指出,患有MIS-C的兒科病人發病時間點多為感染後的2-6週,幾乎全部患者都會出現39-39.5度的高燒,並合併有多系統的炎症,常見的症狀包含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等)、皮膚粘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手足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異常),還有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另外,有超過3分之1的病童會併發休克,通常呈現暖性休克,病人這時都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不過MIS-C跟另一種兒童心臟疾病「川崎氏症」的症狀雷同,經常造成家長混淆,因此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謝凱生提醒,家長可依據兩點不同判斷是否為MIS-C,川崎氏症好發在5歲以下兒童,MIS-C則是6-12歲,且引發MIS-C最主要的前提是孩子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Q4: MIS-A/MIS-C的死亡率?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說明,不同於一般染疫後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心臟是MIS-A較常攻擊的地方,且MIS-A對成人的致死率高達3%至7%,有5成的人會住進加護病房,危險性比Omicron高出許多。吳昌騰澤則針對MIS-C表示,這種症候群在每 10萬名名確診兒童中,發病率在 Alpha流行期間為 54.5,在 Delta流行期間為 49.2,在 Omicron流行期間為 3.8,死亡率僅為1-2%。黃瑽寧也補充說,根據研究,亞洲人、東方人發生 MIS-C 的比例大幅低於黑人、拉丁裔族群,且 Omicron 誘發 MIS-C 的比例也比Delta 少了75%。不過最關鍵的還是疫苗接種,他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兒童只要打一劑疫苗,就可以降低97%的MIS-C發生率,預防效果非常顯著。Q5:台灣出現MIS-A/MIS-C的確診個案了嗎?羅一鈞指出,目前本土病例中還沒有確診為MIS-A的臨床診斷通報,不過日前有2名40多歲男性,本身無慢性病卻在染疫解除隔離後死亡,令外界擔憂可能是MIS-A個案。羅一鈞對此回應,雖然個案年齡在40歲以上,但發病到死亡間隔不到2週,不符合MIS-A通常為3週以後發病的症狀,因此為MIS-A機率不高。而在兒少重症的MIS-C方面則陸續新增個案,截至11日為止累計8例,昨(15)又傳出一名13歲男童確診MIS-C,為全台首例「青少年」MIS-C個案,該名少年沒有慢性病史,且曾接種過兩劑BNT疫苗,目前在一般病房治療當中。
-
2022-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堵Omicron變異株再攔26例 2類人擬打第4劑
昨新增六萬八九三九例本土病例,一四三例死亡個案,今年一月至今,累計三○四萬四二四八例本土病例。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與上周新增病例數相較,本周呈現全國下降趨勢,但近期北部人流明顯回升,是否影響疫情下降,存在些微變數。我國邊境昨再檢出廿六例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4及BA.5,主要來源國為美國、德國及西班牙,國內累計卅一例亞型變異株,包括七例BA.4、廿四例BA.5,確診者大都為輕症、無症狀,羅一鈞表示,新亞型變異株具有較高傳染力及免疫逃脫特性,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除讓邊境人員、機場港口人員定期篩檢,並考慮邊境人員、防疫旅館等防疫人員接種第四劑疫苗。昨新增三九二例中重症個案,其中包括首例青少年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十三歲小男生,無慢性病史,接種兩劑疫苗,五月三日確診,發燒兩天後康復,六月六日高燒且連燒四天,六月十日出現全身紅疹、結膜炎、喉嚨痛、咳嗽、腹瀉、腹痛、頭痛、頭暈、胸悶及喘等症狀;六月十一日急診就醫,抽血檢驗發炎指數升高,經評估為MIS-C,目前於一般病房休養。昨另新增四例兒童中重症個案,其中兩例確診MIS-C,分別為五歲男童及十歲女童,皆無慢性病史、無接種疫苗,分別於五月初、五月中旬確診,確診後隔三至五周出現發燒、紅疹、紅眼症狀,經診斷為MIS-C,目前都收治於一般病房,血壓穩定,呼吸順暢。目前全台累計十一例MIS-C個案,一人為青少年,另十人為十二歲以下幼童。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共五十四例,造成十七人死亡。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於臉書表示,日前二例四十多歲男性於居家照護解除隔離後死亡,台灣可能已出現成人版MIS-A。羅一鈞昨於記者會回應,這兩名個案為MIS-A的機率不高,但也無法完全排除,目前尚未接獲MIS-A通報個案,需要時間來進行研判。羅一鈞表示,參考國外臨床資料,MIS-A個案好發年齡為二十多歲,男性占七成,從確診到MIS-A發病,平均廿八天,確診後三周以上才會出現MIS-A症狀,常見五大症狀為發燒、低血壓、心臟功能低下、呼吸困難或喘、腹瀉。指揮官陳時中昨透露染疫狀況,連燒三天,昨已退燒,但仍咳嗽,咳起來骨頭痠痛,因有慢性病,已經服用默沙東口服抗病毒藥「莫納皮拉韋」。至於發言人莊人祥、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症狀好轉,仍在居家照護。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邱淑媞警告MIS-A已入台 羅一鈞:機率不高
指揮中心昨日公布最新疫情,在新增的123死亡案例中,有2例40多歲男子在居家照護解除隔離後死亡。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在臉書上稱,「你知道,有成人版的MIS-A,而且可能已經在台灣出現嗎?」對此,今日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MIS-A機率不高,國內目前也沒有通報MIS-A個案,目前還需要時間來進行研判。邱淑媞昨日在臉書上警告,MIS-A好發於年輕男性,美國疾管署也提醒大家只要病患出現持續發燒,並且在胃痛、紅眼、腹瀉、頭暈、皮膚出疹、嘔吐中有併發2項症狀,就可能是MIS-A;若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出現意識不清、醒不來或無法保持清醒、皮膚、嘴唇或指甲蒼白、泛藍,以及其他任何嚴重不適,任一項症狀都要立即緊急就醫。羅一鈞說,全球MIS-A從前年疫情流行後,大概半年左右,很多大流行過的國家有注意到比MIS-C更罕見的成人川崎氏症或MIS-A;去年9月美國有針對國際或美國的200多位成人研究,212人符合MIS-A,從19-34歲個案中平均年齡21歲,當時以19歲當切點,19歲以下算MIS-C,以上算MIS-A。MIS-A個案中平均年齡都在20出頭,並不是40、50歲。男性佔7成,從確診到MIS-A發病,平均間隔28天,範圍從20-36天都有,確診後3週以上才有機會出現MIS-A症狀,症狀有5大項,發燒96%、低血壓60%、心臟功能低下54%、呼吸困難喘52%、腹瀉52%,這些都是MIS-A統計常見症狀。台灣MIS-A個案統計.平均年齡:20出頭,男性佔7成。.出現時間:從確診到MIS-A發病,平均間隔28天,範圍從20-36天都有,確診後3週以上才有機會出現MIS-A症狀。.常見症狀:發燒96%、低血壓60%、心臟功能低下54%、呼吸困難喘52%、腹瀉52%。針對昨天公布的2例死亡男性是否屬於邱淑媞所說的MIS-A,羅一鈞評估,因屬年齡40歲以上,發病到後續死亡起算時間約2周以內,一例8天、一例14天,都還沒到3周以上時間,認為MIS-A機率不高,但可能還無法完全排除。羅一鈞表示,會再研究症狀或發病相關因素,較可做後續研判,但目前沒接到MIS-A臨床診斷,國內目前也沒有通報MIS-A個案。至於未通報數,是因為目前死亡到公布中間會有一段搜集病歷資料跟審查時間,未通報人數就是待審人數,不是黑數,個案可能都還在研判流程中。此外,指揮中心也公布目前醫療量能狀況,南部空床率29.6%較昨天上升一些,整體空床率變化不大;領藥量較昨日下降,倍拉維領用7653份、莫納皮拉韋1908份,總領用9561份。羅一鈞表示,藥物每周趨勢都差不多,因為周末效應周二數字都會比周一高,到周三就會回穩,今天狀況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