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DSM-IV),要符合下列症狀、七歲前發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所 (如:學校、家裡、工作場所),並造成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損害,而且又非因其他發展疾患、精神疾病所引起,始能稱之為注意力欠缺過動症,即所謂的「過動症」,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 疾病名稱: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 英文名稱:(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 別名:ADHD、注意力欠缺過動症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更新時間:2023-10-05
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DSM-IV),要符合下列症狀、七歲前發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所 (如:學校、家裡、工作場所),並造成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損害,而且又非因其他發展疾患、精神疾病所引起,始能稱之為注意力欠缺過動症,即所謂的「過動症」,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無。
依據統計資料,台灣地區約有5%-7%的學齡兒童患有ADHD,即台灣約有20多萬小朋友受到此疾病的困擾,而其中男童患病比例約為女童患病比率的3倍,主要原因為患有ADHD男童大多以衝動及過動表現其症狀,而患有ADHD女童多為注意力不集中型,比較容易被師長忽略就醫。 研究發現,若ADHD於幼年期開始發病,會有30%-70%的病童將持續病情至青少年及成人,而成人期的ADHD患病比例並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約有2%成人患有ADHD。
ADHD患者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量相較於一般人偏低,無法有效篩選進入大腦中的訊息,因此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也缺乏行為控制的能力,進而產生過動及衝動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