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確診乳癌要更冷靜 記住4重點並問醫師2個關鍵問題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高血壓

  • 審稿:蔡忠文/芯悅診所院長

更新時間:2023-09-23

  • 疾病名稱: 高血壓
  • 英文名稱: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高血壓是什麼?

高血壓是指靜止狀態時所測得的血壓持續地高於或等於140(收縮壓)或90(舒張壓)mmHg。高血壓與國人十大死因中的腦血管疾病(第二名)、心臟病(第三名)及腎臟病(排名六至八名)密切相關。顧名思義,血壓是血液施於血管壁的壓力,心臟在收縮時血管壓力較高,測得的血壓稱為收縮壓,放鬆時壓力減小,稱為舒張壓。一般健康成人的收縮壓約在120、舒張壓約在80毫米汞柱之間,當收縮壓來到130-139、舒張壓來到85-89mmHg,就可能進入高血壓前期,屬病發之灰色地帶,需開始留意飲食與生活型態的調適,以預防血壓值繼續攀高。

高血壓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有些則有上述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患者很難自我察覺。臨床表現的症狀,通常是因為高血壓已持續好一段時間,傷害到心血管系統而引發,可能病徵有疲乏、頸部痠痛、頭昏、頭痛、失眠及心悸等。高血壓也會加速血管硬化,帶來諸多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視網膜病變及腎病等。高血壓患者若合併高膽固醇或高血脂症,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機率會增加一倍,如再加上吸菸,致病率更高。

一兩次血壓測量值偏高,不代表一定就罹患高血壓,這可能是基於某些外在變因,如剛進行劇烈運動或情緒過於激動等,但假使在固定時間、不同天數的測量值,超過三次以上為血壓過高,則應盡速就醫查明,做進一步的控制。

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 頭重
  • 暈眩
  • 頭痛
  • 流鼻血
  • 耳鳴
  • 眼花
  • 失眠
  • 心悸
  • 疲累
  • 肩膀痠痛
  • 無精打采
  • 噁心
  • 嘔吐
  • 抽搐
  • 昏迷

高血壓該如何預防?

  • 養成定時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做記錄。
  • 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建議定期到醫院做健康檢查。
  • 飲食方面,少吃高澱粉、油炸類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及富含高纖維的五穀雜糧。採低鈉飲食(盡量少碰醃製類、罐頭類、甜點類、調味料等),並減少攝取會導致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內臟、卵、有殼海鮮等。
  • 適度的規律運動以維持理想體重,如體操、游泳、各種有氧運動、健走等。
  • 杜絕吸菸喝酒的習慣。
  • 充足睡眠與休息,避免過於疲勞及熬夜。
  • 放輕鬆過生活,常保愉悅的心情,可多從事休閒活動以調節緊繃情緒,讓壓力有多方面紓解的管道。

高血壓的保養照護重點?

高血壓並不是一種經治療後就可以將其拋之腦後,它是一種終生都需要控制的慢性病。

高血壓的照護通常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包括減少飲食中的鹽分、必要時減輕體重、戒菸、減少飲酒和規律運動。

除了改變生活方式外,藥物還經常用於降低血壓。有幾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每種藥物都有好處和風險,應該和醫事人員仔細權衡。大多數人服用不止一種藥物以將血壓降至治療目標。

控制血壓藥物應該在幾天內開始起作用。然而,由於高血壓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通常很少或沒有症狀,因此記住服藥可能是一個挑戰。

哪些人容易得到高血壓?

  • 父母其中一方具有高血壓病史者,受遺傳而發病的機率極高。
  • 體質對鈉較敏感,或交感神經較敏感的人。
  • 體重嚴重超重者,尤指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三十的人。
  • 個性過於急躁、完美主義、不服輸等內心壓力大的人。
  • 習慣吃外食或速食,攝取過多鹽分、味精的人。
  • 本身患有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
  • 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的人。
  • 經常抽菸或過度飲酒的人。
  • 老年族群或血管嚴重老化的人。
  • 50歲以前,發生率男性高於女性,50歲以後,女性高於男性,可能與女性更年期有關。

高血壓的成因是什麼?

高血壓可細分為兩大類,原發性高血壓和次發性高血壓。其中九成五以上的高血壓為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的致病原因可能與遺傳、鹽分攝取量、內分泌、體重過重、情緒壓力及環境因素有關。其他像是吸菸、喝酒、外食、少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使體內血壓增高,引起原發性高血壓。而三十歲以前發病者,半數與家族遺傳有關。

另一種為次發性高血壓,又稱繼發性高血壓,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壓併發症,最常見的為腎臟方面疾病,如腎臟病、腎臟腫瘤壓迫到血流等。也有部份是因為主動脈狹窄、多種荷爾蒙分泌異常、腦垂體及腦部相關的病症,所以包括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內分泌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懷孕等疾病和生理變化,都可能引起次發性高血壓。此外,部分藥物也可能使血壓攀升,如消炎止痛藥、鼻塞感冒藥、食慾抑制劑、口服避孕藥、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安非他命等。

高血壓的疾病發展?

五個類別定義了成人的血壓讀數:

  • 正常血壓。血壓低於 120/80 mm Hg 即為正常。
  • 血壓升高。收縮壓介於 120 至 129 mm Hg 之間,且舒張壓低於(而非超過)80 mm Hg 即為血壓升高。除非采取措施控制血壓,否則血壓升高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惡化。血壓升高也可稱為高血壓前期。
  • 1 級高血壓。1 級高血壓是指收縮壓介於 130 和 139 mm Hg 之間,舒張壓介於 80 和 89 mm Hg 之間。
  • 2 級高血壓。更嚴重的高血壓(2 級高血壓)是指收縮壓達到 140 mm Hg 及以上,或舒張壓達到 90 mm Hg 及以上。
  • 高血壓危象。血壓測量值高於 180/120 mm Hg 時,需要緊急醫療護理。如果在家量血壓時得到這類結果,等五分鐘再重新測量。如果血壓測量值還是這麽高,請立即就醫。

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在2022年將高血壓標準下修至130/80mmHg。

高血壓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要確認是否患有高血壓、檢查高血壓治療是否有效或者診斷高血壓是否加重,一種重要的方法是用血壓計監測血壓。

若患有高血壓的跡象,醫師可能會建議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檢測,並檢查是否存在可能引起高血壓的疾病。

  • 動態監測。通過24小時血壓監測確認是否患有高血壓。這項檢測所用的設備在24小時內定時測量血壓,就日常血壓在一日內變化情況提供更準確數據。
  • 化驗。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尿液檢測和血液檢測(包括膽固醇檢測)。
  • 心電圖(ECG 或 EKG)。這種檢查可快速無痛地測量心電活動。
  • 心臟超音波。根據體徵和症狀以及檢查結果,醫師可能會要求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以檢查更多心臟病跡象。

高血壓該如何治療?

改變生活方式可有助於控制和管理高血壓,但有時僅僅改變生活方式並不夠,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藥物來降低血壓。

常見治療高血壓藥物包括:

  • 利尿劑。可幫助腎臟排出體內的鈉和水分,這些藥物一般是治療高血壓的首選藥物。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阻斷體內引起血管狹窄的天然化學物質形成,從而發揮舒張血管的作用。
  • 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ARB)。這些藥物可阻斷體內引起血管狹窄的天然化學物質起效(而非形成),從而發揮舒張血管的作用。
  • 鈣通道阻滯劑。可以發揮舒張血管壁肌層的作用,有些還可以減緩心率。

高血壓主要的發生部位?

  • 心臟、血管

就醫前該注意哪些?

就醫前準備:

  • 列出出現的任何症狀。雖然高血壓極少有症狀,但仍是導致心臟病的風險因素之一。若出現胸部疼痛或氣短等症狀,請告知醫師,以便醫師確定高血壓的治療強度。
  • 寫下關鍵的個人資訊,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臟病、中風、腎臟病或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任何重大壓力或近期的生活變化。
  • 列出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維生素或補充劑。
  • 盡可能讓家人或朋友陪同就診。
  • 討論如何調整飲食和運動習慣。如果沒有規律的飲食或運動習慣,請準備好和醫師討論開始規律生活所帶來的挑戰。
  • 寫下要向醫生諮詢的問題。

醫師可能會問的問題:

  • 是否有高膽固醇、高血壓或心臟病家族史?
  • 飲食和運動習慣有哪些?
  • 是否飲酒?一周喝酒的頻率?
  • 是否有吸煙?
  • 上一次血壓檢查是什麽時候?當時測得的血壓是多少?

課程推薦

more

延伸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