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觀念降低類固醇副作用!藥師:有望治好疾病,副作用也消失。
2024-07-17聽到醫生說要用類固醇,相信大多民眾不只畏懼三分,據網路討論,民眾對於類固醇的害怕程度僅次於化療,「會有副作用耶。」、「會成癮耶。」、「聽說這個不好耶。」、「吃了就回不去了耶。」。
不過確切來說,類固醇究竟是做什麼用的?真的這麼可怕嗎?一定有副作用?吃了就無法回頭?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藥學部陳竑璇藥師一一說明,幫助大家破解迷思、安心用藥。
類固醇主要功用在「消炎」,
常見4類型幾乎全身都能用。
主要功用:
陳竑璇藥師首先說明,類固醇用途廣泛,主要功用在抑制發炎反應、調節免疫功能,幾乎身體全身上下都可使用,也因此大致可分為口服、外用、吸入、注射4大類型,用於各種不同的疾病。
口服/吸入/注射類固醇:
以口服類固醇來說,可以幫助減緩發炎、疼痛等病灶,常用於紅斑性狼瘡等疾病。吸入型多用於氣喘、過敏等呼吸道疾病,透過降低發炎反應治療疾病或緩和症狀。注射型除了民眾熟知的肌肉、關節相關,若有需要也有用於眼球注射。而眼球也可以使用類固醇藥膏。由此可見類固醇的廣泛運用。
外用類固醇:
民眾日常較常見的皮膚疾病也可能會使用到類固醇,大多用的是外用型,用於皮膚相關的過敏、濕疹、乾癬等,有1-7級的強度之分。視類型也可為軟膏、乳膏、凝膠、洗劑、泡沫液,差異在於停留率及穿透力強弱,通常視皮膚角質厚度評估,依序軟膏停留時間長,但穿透力沒那麼高;泡沫液則停留時間低,但穿透力強。
類固醇常見有哪些副作用?
類固醇上癮/反彈是什麼?
有哪些副作用?未必會出現?
對於類固醇的認識,民眾最常聽到的就是副作用和上癮等,陳竑璇藥師表示,確實不論是使用哪一種類固醇,長期使用下都有可能會出現月亮臉、水牛肩、食慾增加、體重上升、骨質疏鬆、皮膚變薄、感染等副作用。不過副作用的發生也會依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也未必會出現。副作用僅是讓民眾知道情況,而非絕對。
副作用3大影響因素:
陳竑璇藥師說明,副作用的影響因素在使用藥物時間與劑量、民眾藥物順從度,也包含個人體質。除了隨個人的差異,也有些人使用類固醇就是不會出現副作用,不過通常使用時間越長、劑量越高副作用也就較容易出現,因此短期使用2-3天與長期使用2周或以上就會有較明顯的差異。若是長期使用,就得看藥物順從。
什麼是類固醇上癮?類固醇反彈?
至於「類固醇上癮」,主要出現在需要長時間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患者,例如免疫疾病、風濕疾病,通常約使用2周以上身體就會因習慣產生依賴。此時突然中斷使用,就會出現反彈現象,也就是「類固醇反彈」,除了自行停藥易使原本的疾病加劇,也可能會疲勞、無力,嚴重也可能發燒、昏迷等。
3觀念降低類固醇副作用!
有望治好疾病,副作用也消失。
真能有望治好疾病,副作用也消失?
陳竑璇藥師表示,在醫師評估、藥師開立的情況下,遵照醫囑用藥,大多能將副作用降到最低,並且安全的妥善治療疾病,讓類固醇對人體的影響利大於弊。而類固醇是可代謝的,並不會累積於人體,在疾病妥善治癒後,有規則的逐步減量,通常在約2周左右,是可以達到「疾病治療好了,副作用也消失」的。
1.遵照醫囑:
不要自己多用、不要自己少用/停藥。
陳竑璇藥師表示,其實比起副作用,最讓醫師、藥師擔心,民眾也最該注意的是因害怕副作用而自行調整劑量、停藥;或者是覺得藥效不錯就多用一點。為達治療並避免副作用,最佳方式就是遵照醫囑、謹慎用藥,該怎麼吃就怎麼吃,不可自行增量當作保養品,也不可自行停藥。
2.醫病討論:
有問題問醫生、減藥循序漸進。
若不想使用類固醇,可以和醫師再詳加討論看是否有其他治療的方式,不過可能在治療效益上就會相對較差。若是用藥後發現變化,或是副作用難以忍受,建議盡早回診和醫師討論後續治療的用藥選擇。若評估後有減藥或停藥的必要性,也與醫師共同討論後進行,如此一來才能確實掌握病情變化。
3.勿用偏方:
切勿使用偏方、勿自用類固醇。
使用類固醇常見地雷之一,就是聽親友推薦、聽說某種藥物很好用等等而誤用偏方,尤其是當中有類固醇但卻又未經過評估,又或者使用來路不明的類固醇。這些反而都更容易讓副作用出現,甚至引起其他問題。
鈣質、維生素D拉回骨密度:
若是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會有較高的機率出現骨質疏鬆症,建議可補充鈣質、維生素D等營養,鈣質主要透過乳製品攝取,維生素D則可每日曬太陽約10-15分鐘,讓骨密度慢慢恢復。
《延伸閱讀》
.過敏用類固醇鼻噴劑安全嗎?會越用越糟?醫解常見迷思及正確用法!
.皮膚癢未必是皮膚疾病!醫指常見可能、止癢方法、該掛哪一科!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