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困擾多 生物製劑幫助降復發風險
2023-12-21今健康/陳宇恩
鼻竇炎是指位於眼睛與鼻咽腔附近的鼻竇出現發炎狀況,有三種常見原因:一、細菌感染,佔大多數,可使用抗生素治療;二、鼻腔結構異常;三跟體質有關。依發病時間可分為「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患者如果沒有完全治療好,可能逐漸長出息肉,即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研究顯示,在歐美有8成比例屬於第二型發炎過敏體質。
輕忽慢性鼻竇炎 當心嚴重併發症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部部長張世倫表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常見症狀,包括鼻涕倒流、鼻塞、鼻蓄膿、嗅味覺改變或喪失、臉部有壓痛感,病友常抱怨吃東西沒味道,嗅覺喪失還可能讓自己暴露在聞不到瓦斯味的風險中。若置之不理,眼眶和顱內併發症是慢性鼻竇炎的最嚴重併發症!眼眶併發症,包括眶周蜂窩組織炎、眶蜂窩織炎、眶膿腫,甚至有失明危險;顱內併發症,包括海綿竇血栓、腦膜炎、腦膿瘍,鼻竇炎不只造成鼻竇感染,也可能侵犯腦部而形成致命危機。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過去以手術搭配類固醇鼻噴劑為主,但胃潰瘍、青光眼者不能使用。由於容易反覆復發,開刀變成患者的噩夢,生活品質下降充滿挫折感。台灣分析逾6萬民眾接受內視鏡鼻竇手術的患者,經追蹤超過十年,6年內需再次開刀比率約15%,若合併有氣喘者,再次手術相對風險較高。
張世倫醫師指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對醫生來說挑戰不小。病友常在半年後復發,老一輩覺得鼻息肉治不好,手術也沒用,甚至怪罪醫師不會治療。所幸現代醫學突破治療瓶頸,有了新利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可與醫師討論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幫助改善第二型發炎反應,逾6成患者治療半年後嗅覺恢復,臨床也有病友治療後3天即發現嗅覺改善與鼻塞等症狀減輕,快速改善有感。
一名五十幾歲病患台商張先生,動過內視鏡鼻竇手術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病症獲得改善與控制,約定兩三個月後再施打,不料到大陸工作,卻因COVID-19疫情爆發三年無法返台,半年後就因鼻息肉復發,出現鼻塞、頭昏腦脹症狀,加重了原本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每天睡眠不足、嗅覺變差、吃東西索然無味,度日如年。
張先生疫情結束後返台,再次手術治療且搭配生物製劑,嗅覺慢慢恢復。張世倫醫師表示:「他跟我講了一句話,當嗅覺恢復後,立刻吃了一碗牛肉麵,覺得實在是太美味了!」
生物製劑過去廣泛應用於下呼吸道疾病治療,經醫學團隊研究,藉生物製劑突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治療瓶頸。治療結果顯示,生物製劑比傳統手術、類固醇噴劑、鼻腔沖洗功效更佳,有助降低患者反覆開刀與復發之苦。
《延伸閱讀》
.是感冒過敏?還是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合併息肉治療難!醫師來解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