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嚴重狹窄嚴重恐猝死!主要有3大病因 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法?

主動脈狹窄主要會有心絞痛、昏厥、心臟衰竭症狀,其平均存活時間分別為5年、3年、2年,而且嚴重的主動脈狹窄還有猝死的風險。

83歲張女士出現呼吸喘、下肢水腫、胸悶等症狀,住院檢查發現其心臟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表示,考量到張女士高齡且有多重慢性共病,因此在與家屬討論過後,決定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張女士順利完成手術後,在院內觀察1週並未出現任何併發症,術後心臟超音波也顯示主動脈狹窄的情況已經改善,並且沒有逆流現象,目前張女士已健康出院,並定期回診追蹤。

主動脈狹窄可分3大原因 嚴重狹窄有猝死風險

造成主動脈嚴重狹窄的主要原因可分為「退化性」、「先天性」、「風濕性」。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潘姿菁表示,一般來說70歲以上的患者,大部分是以退化性為多,而70歲以下則是以先天性、風濕性為主。

簡韶甫醫師提到,退化性主動脈狹窄通常與年齡、吸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等有關,而風濕性主動脈狹窄則和β溶血性A群鏈球菌感染有關,不過隨著疫苗普遍施打,預計未來會越來越少。

而主動脈狹窄主要會有心絞痛、昏厥、心臟衰竭症狀。簡韶甫醫師表示,若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其平均存活時間分別為5年、3年、2年,而且嚴重的主動脈狹窄還有猝死的風險。

主動脈狹窄如何診斷? 如何治療?吃藥有效嗎?

因此,若有疑似症狀應盡早就醫診斷、治療。簡韶甫醫師提到,目前「心臟超音波」是最重要的診斷工具,它除了可顯示主動脈瓣膜鈣化增厚及瓣膜張開困難外,也可經由都卜勒測量,以非侵入性方式,估算主動脈瓣膜的壓力差及主動脈開口面積。

至於治療的方式,潘姿菁專科護理師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改善主動瓣膜狹窄,藥物只能做症狀緩解(如:利尿劑,可以緩解心臟衰竭的症狀),唯一能改善的治療方式為瓣膜置換手術,術式一般可分為開心瓣膜置換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經皮主動脈瓣成形術等3種。

簡韶甫醫師表示,和傳統開心瓣膜置換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傷口較小、復原速度較快,而經皮主動脈瓣成形術,可能會有中風、嚴重主動脈閉鎖不全等併發症,而且再狹窄率較高,目前僅限於緩和治療及銜接至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的過渡治療。

每個患者的狀況不同,適合的治療方式也不同。潘姿菁專科護理師提醒,面對手術,患者應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術式,而手術後也應定期返診、藥物管理、密切注意相關症狀。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