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太爾-戴姆勒-普赫
斯太爾-戴姆勒-普赫 | |
---|---|
Steyr-Daimler-Puch AG | |
公司類型 | 股份有限公司 |
成立 | 1864年4月16日 |
結束 | 1987年(分拆) |
創辦人 | 約瑟夫·沃恩德爾 |
總部 | 奧地利 |
產業 | 車輛、武器製造業 |
母公司 | 赫爾曼·戈林國家工廠 |
斯太爾-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德語:Steyr-Daimler-Puch AG)是奧地利一間從事武器和車輛製造業的綜合企業,曾是奧地利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1],1987年分拆為多個獨立公司。
歷史
[編輯]1938年之前
[編輯]斯太爾起源於1830年由利奧波德·沃恩德爾在施泰爾附近開設的步槍工廠。
利奧波德·沃恩德爾之子約瑟夫·沃恩德爾於1864年4月16日開設約瑟夫和弗朗茨·沃恩德爾聯合-武器生產和奧地利鋸木廠(德語:Josef und Franz Werndl & Comp., Waffenfabrik und Sägemühle),斯太爾官方後來將該日期認定為公司成立日。1869年,該廠演化為奧地利輕武器製造公司(德語:Österreichische Waffenfabriks-Gesellschaft,簡稱ÖWG)。1894年,該廠開始生產自行車,1918年開始生產汽車。
1926年,ÖWG更名為斯太爾股份有限公司(德語:Steyr-Werke AG)。
斯太爾於1934年與奧地利戴姆勒-普赫公司合併,後者於1928年由奧地利戴姆勒、奧地利飛機製造廠和普赫合併而來。斯太爾-戴姆勒-普赫公司由此成立。
斯太爾早期的汽車型號包括1920年起ÖWG製造的斯太爾2型、斯太爾5型、斯太爾7型以及1925年起生產的中型車斯太爾12型。另一款早期中型車斯太爾4型銷量較少。
斯太爾乘用車的生產於1929年至1930年暫停,直至由費迪南德·保時捷設計的斯太爾30投產,該型號1933年衍生出430、530、630型。斯太爾亦曾於1932年嘗試與歐寶合作生產小型車,但銷量甚微。
1934年起,使用四缸發動機的流線型中型車斯太爾100及200型成為暢銷車種,同樣暢銷的還有1936年推出的小型車斯太爾50、55型。 同時,在200型基礎上改用六缸發動機的斯太爾120、125、220型投產,220型也衍生出敞篷車型號。此外,斯太爾在二戰前也製造了少量貨車、皮卡車、計程車、救援車和消防車。
此外,斯太爾-戴姆勒-普赫也製作過標有「STYRIA OLYMPIC」的裝在冰鞋底部的冰刀。
從1938年到1945年
[編輯]奧地利併入德意志帝國之後,斯太爾-戴姆勒-普赫新任董事長格奧爾格·邁因德爾將公司迅速轉變為軍備製造公司。
在納粹統治下的奧地利,斯太爾成為赫爾曼·戈林國家工廠的一部分,以軍備生產為主導。在這一段時間,斯太爾在格拉茨-圖恩多夫和聖瓦倫丁建立了新工廠。
毛特豪森集中營下屬集中營的囚犯被迫為二戰時期的斯太爾工作,而被占領的波蘭也有部分囚犯被迫進行生產工作。[2] 格拉茨-圖恩多夫工廠被轟炸之後,部分生產工作易址進行。
二戰期間,斯太爾開始生產卡賓槍、98K等德國標準步槍,此後也開始生產MG 42機槍和STG 44突擊步槍。
斯太爾為奧地利軍隊開發的250型和640型汽車也稍有發展。1940年,斯太爾生產了200型和220型敞篷車、轎車和政府用車,但當時的乘用車生產並無記錄。 1941年,斯太爾開始生產1500A型軍用車,該車型使用風冷V8發動機,並經過了全面重新設計。基於這一車型,斯太爾於1942年開發了東部用履帶式牽引車,並特許多個公司生產。
1945年以後
[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地利對商用車和拖拉機的需求很大。1946年,採用V8汽油發動機的370型卡車投產。1948年,第一輛斯太爾380型柴油卡車面世。隨著對乘用車需求的增加,斯太爾與菲亞特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奧地利銷售的菲亞特車型被標作「斯太爾-菲亞特」。
-
20世紀50年代的1100型
-
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1100D型
-
斯太爾-普赫500車頭標誌中的「菲亞特型號」
-
格拉茨約翰普赫博物館內的Pinzgauer原型車
-
普赫G的標誌
-
公司股票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斯太爾的生產範圍包括乘用車、卡車、越野車 、拖拉機、農業機械、滾動軸承、狩獵武器、坦克、摩托車、自行車和工具。斯太爾約三分之一的產品為出口產品,如奧地利軍隊及部分外國軍隊使用的Haflinger和Pinzgauer軍車。與梅賽德斯 - 奔馳G相似的普赫G型均在格拉茨生產,但只有少數以梅賽德斯-奔馳的品牌銷售。
截至1980年,斯太爾-戴姆勒-普赫是奧地利第三大工業企業,擁有約17000名員工。 1991年該公司分拆後,員工數目減至8900人。
1987年起的分拆
[編輯]1987年,斯太爾-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開始分拆,多個生產線相繼獨立或被裁撤:
- 1987年出售希臘工廠(此後獨立為ELBO)
- 1987年將武器生產線分拆成獨立公司斯太爾武器。
- 1987年將自行車生產線以普赫的品牌售予義大利比安奇公司,後被Cycleurope AB收購
- 1987年將輕便摩托車生產線售予義大利比亞喬集團。
- 將滾動軸承部門售予SKF。
- 1990年以斯太爾品牌將貨車生產線售予德國MAN集團。 [3]
- 20世紀90年代以斯太爾品牌將拖拉機生產線售予美國凱斯集團(後來的CNH)
- 20世紀90年代將斯太爾品牌巴士外包給瑞典沃爾沃集團。
- 1998年出售重型武器生產線,並於2003年將其轉售給美國通用動力。
- 1998年將剩餘的兩個汽車技術和驅動技術部門售予加拿大麥格納集團,驅動技術部門售予德國采埃孚。
留在格拉茨的斯太爾-戴姆勒-普赫汽車技術於2001年與麥格納歐洲公司合併為麥格納斯太爾,並成為麥格納的子公司。
車型
[編輯]乘用車(1920-1959年)
[編輯]型號 | 生產時間 | 汽缸數量 | 汽缸工作容積 | 功率 | 最高車速 |
---|---|---|---|---|---|
II (12/40 PS) | 1920–1924 | 直列6缸 | 3325 cm³ | 40 PS (29 kW) | 100 km/h |
IV (7/23 PS) | 1922–1924 | 直列4缸 | 1814 cm³ | 23 PS (17 kW) | 80 km/h |
VI Klausen Sport (19/145 PS) | 1922–1924 | 直列6缸 | 4900 cm³ | 145 PS (107 kW) | über 150 km/h |
60 / VI (12/60 PS) | 1922–1926 | 直列6缸 | 3325 cm³ | 60 PS (44 kW) | 120 km/h |
V (12/40 PS) | 1924–1925 | 直列6缸 | 3325 cm³ | 40 PS (29 kW) | 110 km/h |
VII (12/50 PS) | 1925–1929 | 直列6缸 | 3325 cm³ | 50 PS (37 kW) | 100 km/h |
XII (6/30 PS) | 1926–1929 | 直列6缸 | 1568 cm³ | 30 PS (22 kW) | 85 km/h |
VI Sport (15/80 PS) | 1928 | 直列6缸 | 4014 cm³ | 80 PS (59 kW) | 130 km/h |
VI Sport (17/100 PS) | 1928 | 直列6缸 | 4400 cm³ | 100 PS (74 kW) | 135 km/h |
XVI (15/70 PS) | 1928–1929 | 直列6缸 | 4014 cm³ | 70 PS (51 kW) | 110 km/h |
Austria (21/100 PS) | 1929 | 直列8缸 | 5295 cm³ | 100 PS (74 kW) | 120 km/h |
XX (8/40 PS) | 1929 | 直列6缸 | 2070 cm³ | 40 PS (29 kW) | 90 km/h |
30 / XXX / 130 (8/40 PS) | 1930–1932 | 直列6缸 | 2078 cm³ | 40 PS (29 kW) | 90 km/h |
30 Typ 45 Taxameter (8/40 PS) | 1930–1933 | 直列6缸 | 2078 cm³ | 40 PS (29 kW) | 90 km/h |
30 S / 230 (8/45 PS) | 1932 | 直列6缸 | 2078 cm³ | 45 PS (33 kW) | 110 km/h |
斯太爾-歐寶 (4,5/22 PS) |
1932 | 直列4缸 | 1169 cm³ | 22 PS (16,2 kW) | |
30 SL / 330 (8/45 PS) | 1932–1933 | 直列6缸 | 2078 cm³ | 45 PS (33 kW) | 95 km/h |
430 | 1933–1935 | 直列6缸 | 2078 cm³ | 45 PS (33 kW) | 110 km/h |
100 | 1934–1936 | 直列4缸 | 1385 cm³ | 32 PS (23,5 kW) | 100 km/h |
120 Super | 1935–1936 | 直列6缸 | 1990 cm³ | 50 PS (37 kW) | 120 km/h |
530 | 1935–1936 | 直列6缸 | 2260 cm³ | 55 PS (40 kW) | 105 km/h |
125 Super | 1936–1937 | 直列6缸 | 2078 cm³ | 50 PS (37 kW) | 120 km/h |
50 | 1936–1938 | 水平對置4缸 | 984 cm³ | 22 PS (16,2 kW) | 90 km/h |
200 | 1936–1940 | 直列4缸 | 1498 cm³ | 35 PS (25,7 kW) | 100 km/h |
630 | 1937–1939 | 直列6缸 | 2260 cm³ | 55 PS (40 kW) | 100 km/h |
220 | 1937–1941 | 直列6缸 | 2260 cm³ | 55 PS (40 kW) | 120 km/h |
55 | 1938–1940 | 水平對置4缸 | 1158 cm³ | 25,5 PS (18,8 kW) | 95 km/h |
2000 | 1953–1959 | 直列4缸 | 1997 cm³ | 65–86 PS (48–63 kW) | 135 km/h |
2300 Sport | 1956–1959 | 直列4缸 | 2260 cm³ | 95 PS (70 kW) | 160 km/h |
Steyr-Puch 500 | 1957–1973 | 水平對置2缸 | 493 cm³ | 16 PS (11,8 kW) | 100 km/h |
載貨汽車
[編輯]* 1920年生產的III型卡車底盤
- 斯太爾12型
- 斯太爾17型
- 斯太爾40型
- 斯太爾6×4
- 斯太爾270
- 斯太爾260
- 斯太爾370
- 斯太爾380
- 斯太爾380-480系列
- 斯太爾580-586系列
- 斯太爾680-880系列
- 斯太爾680M
- 斯太爾90-Plus系列
- 斯太爾590-690系列
- 斯太爾91
- 斯太爾591-691系列
- 斯太爾92型
- 斯太爾12M18
巴士
[編輯]1949年,斯太爾基於380系列貨車製造前置引擎客車380a和380b型[5],1953年推出優化型號380b和380q。 [6]
1956年,斯太爾推出480a型城市客車和488b型長途客車,這些車型仍然是前置發動機,但採用平頭車身。
1962年起,斯太爾與Saurer共同製造780a型客車。[7]
從1968年到1978年,斯太爾SL 12H 210型城際客車已生產超過1600輛。
隨後,斯太爾開始與其他公司合作生產客車。與伊卡路斯一起開發的兩種型號分別為斯太爾-伊卡路斯SIR 11(12)H210(1968-1972年生產)和斯太爾-伊卡路斯SIR / SIL 7H 132(1971-1976年生產)。 [8]
20世紀70年代,斯太爾獲授權製造梅賽德斯 - 奔馳巴士,包括VÖV標準城市客車和O 303型郊區用客車。1976年到1986年,斯太爾生產了近1000輛Steyr-Mercedes SML 14H 256型城際客車。
從1986年到1992年,斯太爾生產了超過500輛SL 11 HUA 280型,隨後開始進一步開發自己的Transitbus系列客車。 這些城際巴士主要用戶為奧地利聯邦鐵路和奧地利郵政,該車型也存在鉸接版本。
20世紀90年代開始,斯太爾客車開始使用沃爾沃底盤結構,客車生產線後來售予沃爾沃。
裝甲戰鬥車輛
[編輯]- 東部用履帶式牽引車
- SK-105胸甲騎兵式輕型坦克
- Pandur
- Saurer
- Ascod
- 格雷夫A1
摩托車
[編輯]斯太爾-戴姆勒-普赫生產的摩托車中,較為知名的型號包括普赫500和普赫800。
相關文獻
[編輯]- Friedrich F. Ehn: Das große Puch-Buch. Die Zweiräder von 1890 bis 1987, 8. Auflage, Weishaupt, Gnas 2013, ISBN 978-3-900310-49-3.
- Friedrich F. Ehn: Die Puch-Automobile 1900–1990 (2. Auflage 2000).
- Hilde Harrer: Grazer Radfahrvereine 1882–1900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s steirischen Radfahrwesens), Historische Landeskommission für Steiermark, Graz, 1998, ISBN 3-901251-12-X
- Franz Knogler: Personenkraftwagen Steyr von 1920–1941. Steyr Daimler Puch AG, Steyr 1998, ISBN 3-9500823-1-X.
- Matthias Marschik; Martin Krusche: Die Geschichte des Steyr Puch 500 (In Österreich weltbekannt), Verlagshaus Hernals, 2012, ISBN 978-3-902744-55-5.
- Martin Pfundner: Austro Daimler und Steyr. Rivalen bis zur Fusion. Die frühen Jahre des Ferdinand Porsche. Böhlau, Wien 2007. ISBN 978-3-205-77639-0.
- Egon Rudolf: Puch. Eine Entwicklungsgeschichte, Weishaupt, Gnas 2007, ISBN 978-3-7059-0259-6.
- Hans Seper u. a.: Österreichische Automobilgeschichte. Eurotax Verlag, Klosterneuburg 1999, ISBN 3-905566-01-X.
- Hans Seper: 100 Jahre Steyr-Daimler-Puch A.G. 1864–1964. 3. Auflage, Weishaupt, Gnas 2009, ISBN 978-3-7059-0290-9 (Vorabdruck aus: Blätter für Technikgeschichte. Heft 26).
- Wolfgang J. Verwüster: Puch. Mopeds, Roller und Kleinkrafträder, Weishaupt, Gnas 2012, ISBN 978-3-7059-0254-1.
- Wolfgang Wehap: frisch, radln, steirisch. Eine Zeitreise durch die regionale Kulturgeschichte des Radfahrens. Steirische Verlags-Gesellschaft, Graz 2005, ISBN 3-85489-126-1, S. 103 ff.
腳註
[編輯]- ^ 王冬妹. 斯泰尔91系列车型简介. 汽車配件 (上海百聯汽車服務貿易有限公司). 1984, (05): 16-18+71. ISSN 1006-0162.
- ^ Wolfgang Benz, Barbara Distel (Hrsg.): Der Ort des Terrors. Geschichte der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Konzentrationslager. Band 7: Niederhagen/Wewelsburg, Lublin-Majdanek, Arbeitsdorf, Herzogenbusch (Vught), Bergen-Belsen, Mittelbau-Dora. C.H. Beck, München 2008, ISBN 978-3-406-52967-2, S. 96 ff.
- ^ 存档副本 (PDF).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1-31).
- ^ news.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eyr Motors「 kehrt in Heimatstadt zurück, 4. Juli 2003
- ^ Steyr Diesel 380 I - Omnibusse und Kastenwagen. [2017-08-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 ^ Steyr Diesel 380 II - Omnibusse. [2017-08-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 ^ Steyr Diesel 480 und Steyr-Saurer Omnibusse. [2017-08-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 ^ SIR/SIL 7H 132.
延伸閱讀
[編輯]- Ehn, Friedrich F. Das große Puch-Buch. Die Zweiräder von 1890 bis 1987, 8. Auflage, Weishaupt, Gnas 2013, ISBN 978-3-900310-49-3.
- Perz, Bertrand. Projekt Quarz: Steyr-Daimler-Puch und das Konzentrationslager Melk. Industrie, Zwangsarbeit und Konzentrationslager in Österreich 3. Verlag für Gesellschaftskritik. 1991. ISBN 978-3-85115-115-2 (德語). Reprinted by Studienverlag (2014) ISBN 978-3-7065-4185-5.
- Pfundner, Martin. Austro Daimler und Steyr. Rivalen bis zur Fusion. Die frühen Jahre des Ferdinand Porsche. Böhlau, Wien 2007. ISBN 978-3-205-77639-0.
- Rudolf, Egon. Puch. Eine Entwicklungsgeschichte, Weishaupt, Gnas 2007, ISBN 978-3-7059-0259-6.
- Seper, Hans. 100 Jahre Steyr-Daimler-Puch A.G. 1864–1964. 3. Auflage, Weishaupt, Gnas 2009, ISBN 978-3-7059-0290-9 (Vorabdruck aus: Blätter für Technikgeschichte. Heft 26).
- Verwüster, Wolfgang J. Puch. Mopeds, Roller und Kleinkrafträder, Weishaupt, Gnas 2012, ISBN 978-3-7059-0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