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響尾蛇飛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響尾蛇防空飛彈
Crotale SAM
2007年巴黎航空展上的響尾蛇NG防空系統。
類型地對空飛彈
原產地法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71年—現今
使用方參見現役使用國家
參與戰爭/衝突查德—利比亞衝突
南非邊境戰爭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生產歷史
研發者湯姆森無線電
研發日期1960年代晚期
生產商湯姆森無線電(—2000年)
達利斯集團(2000年—)
三星集團(1999年—)
單位成本響尾蛇NG(不含載具):800萬歐元(90年代初)
K-SAM天馬座:4.7億歐元(2003年)
生產日期1970年代早期
製造數量6,600枚R440飛彈
基本規格
重量80公斤
75公斤(VT1)
長度2.89公尺
2.4公尺(VT1)
直徑15公分

彈頭R440、R460:前向爆炸戰鬥部
VT1:爆炸破片戰鬥部
彈頭量15公斤
13公斤(VT1)
引爆機制紅外近炸引信
後續型號為無線電近炸引信,觸發半徑8公尺。[1]

引擎R440:SNPE Lens 3固體燃料火箭引擎
R460:雙推力固體燃料火箭引擎
有效負載20g
35g(VT1)[1]
翼展54公分
作戰範圍11公里(VT1)
16公里(響尾蛇三型)
射高6公里(VT1)
9公里(響尾蛇三型)
升壓時間助推階段:
2.3秒
3秒(VT1)[1]
速度R440:800公尺/秒(2.3馬赫)
VT1:1250公尺/秒(3.6馬赫)
導引系統自動視線指令導引[2]
轉向系統前翼+尾翼控制
發射平台
陸基平台

響尾蛇飛彈(法語:Crotale EDIR (Ecartométrie Différentielle Infrarouge),直譯:響尾蛇·紅外微分測距系統)是一款短程面對空飛彈近迫武器系統,由湯姆森無線電生產,可用於攔截並擊毀低空飛行的敵軍飛行器空對面飛彈

響尾蛇飛彈系統根據安裝載具類型具有兩種型號,一款是可移動的4聯裝陸基型,另一款則是固定的8聯裝艦載型,而艦載型也可裝備於Sylver垂直發射系統A30型與A43型。[3]

歷史

[編輯]

最初的R440響尾蛇型號可追溯至1964年,南非希望為軍隊裝備一款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機動防空系統。在向英國政府要求被拒後,南非轉而委託湯姆森無線電為其開發新的武器系統,並由南非中央政府出資提供85%的開發費用。該計畫交由湯姆森無線電於法國的電子系統部門的約翰·加利彭領導的研發團隊著手進行設計,最終在法國蘭德斯飛彈測試中心英語DGA Essais de missiles經過一系列測試後,於1971年出口第一批裝備交付給南非軍隊,並命名為仙人掌(Cactus)。同時,該系統展現出的優異性能也獲得法軍的極高評價,並因此決定為旗下陸、海軍採購20組飛彈系統。[4]

最初的海基型響尾蛇飛彈系統包括艦載傳感器、砲塔射控系統和中央指揮系統。砲塔上的8聯裝防水發射器內各裝有1枚可立即發射的飛彈。砲塔後方還有一個可容納18發備用飛彈的彈藥艙。法軍則首先將裝載4聯裝飛彈發射器的陸基型R440響尾蛇安裝在四輪驅動軍用車上。之後為了提升機動性能,再將該系統安裝在法國AMX-30主力戰車的底盤上,並將發射器的數量增加到6聯裝,法國海軍也將該武器系統的海基型號安裝於拉法葉級巡防艦等軍艦上。日後的芬蘭陸軍亦採購了一批響尾蛇飛彈系統並著手改裝,將其安裝在XA-181裝甲運兵車英語Patria Pasi variants上,並將發射器的數量增加到了8聯裝。

設計

[編輯]

響尾蛇飛彈系統由兩個部分組成:一輛飛彈發射車,其上裝載跟蹤雷達以及兩側的2~8聯裝飛彈發射器;另一輛雷達車則裝載能全方位監視空域的搜索雷達。雷達車可與多輛飛彈發射車的系統連接,以協同執行防空作戰。後續的響尾蛇 NG型號則可將發射器、跟蹤雷達和搜索雷達集成在單一車輛中。

該飛彈由固體火箭發動機提供推進力,可在2秒內加速至2.3馬赫的最高速度。飛彈接收主機發送的導引指令並保持在視線範圍內飛行,直到紅外近炸引信偵測到附近的目標並引爆。搜索雷達及跟蹤雷達的範圍為20公里,電視引導的有效射程則可達15公里。電視引導系統使用一般攝像機及紅外攝像機,可以同時跟蹤8個目標。跟蹤雷達可以鎖定懸停的直升機以及超過2馬赫的戰鬥機。響尾蛇飛彈系統還可以使用來自其他系統的雷達數據、光學監視數據以及來自國家防空通信系統的航拍照進行定位。早期版本的響尾蛇飛彈能夠在20秒的飛行時間內擊中8.5公里的移動目標,並具有自動指令視距導引系統,可利用雷達和紅外傳感器來定位、跟蹤目標和飛彈。

型號

[編輯]
法國陸軍裝備的響尾蛇飛彈。
VAB裝甲車上裝備的響尾蛇飛彈。
拉法葉級巡防艦上裝備的響尾蛇飛彈。
伊朗裝備的亞扎赫拉防空系統。
R440響尾蛇(R440 Crotale)

原始的響尾蛇飛彈系統型號,南非軍方稱作仙人掌(Cactus)。具有陸基及海基型(海響尾蛇)兩種系統。總共銷售了超過330組系統及數千發彈藥,出口給超過15個國家使用。

R460 SICA(Shahine)

湯姆森無線電為沙烏地阿拉伯開發的一款名為「沙欣」(Shahine)的響尾蛇衍生型號,於1980年投入使用。與原版主要的差異在於沙欣所使用的飛彈載具為AMX-30主力戰車的底盤而非原版的四輪驅動車,以及原來的4聯裝發射器被改裝成了6聯裝。目的是為了讓沙欣的飛彈發射車及雷達車能安全地在戰場上機動,跟上沙軍的裝甲部隊並即時提供防空保護。列裝該型號裝甲車的沙烏地軍防空部隊是在波斯灣戰爭後期,聯合軍進駐並解放科威特的第一批部隊之一,並在《新聞週刊》雜誌廣泛宣傳了該場景的照片。

紅旗-7近程防空飛彈(HQ-7)

紅旗七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短程防空飛彈,1980年代自法國引進海基型響尾蛇飛彈系統後進行逆向工程仿製,並開發出許多後續改良型號。

亞扎赫拉防空系統英語Ya_Zahra_air_defense_system(Ya Zahra air defense system)

2013年,伊朗在未取得授權的情況下複製並生產中國解放軍的紅旗七號防空系統,並重新命名為亞扎赫拉防空系統。

「自由號」前線防空系統(「Liberty」 Forward Area Air Defense System)

「自由號」前線防空系統是湯姆森無線電與LTV電子系統英語Ling-Temco-Vought聯合為參與美國陸軍前沿區域防空計畫中的視距前線重型防空(LOS-FH)計畫的競標而開發的型號,樣車為R460 SICA型號,以「自由號」名字參與性能測試。[5]

響尾蛇NG(Crotale NG)

新世代型號(法語:Nouvelle Génération),於1990年投入生產並由芬蘭陸軍首先列裝。該型號將發射器、跟蹤雷達和搜索雷達集成在一輛載具中,使用8聯裝發射器及LTV電子系統的新型VT1飛彈,最高速度為3.5馬赫,最大負載為35g,射程11公里、射高6公里,戰鬥部重量13公斤,爆炸殺傷範圍為8公尺。該系統包括S波段都卜勒雷達(20公里)、Ku波段行波管跟蹤雷達(30公里)、熱成像儀(19公里)、感光耦合元件相機(15公里)和紅外定位器。[6]90年代初,法軍曾提出將該系統安裝於勒克萊爾主力戰車底盤上,提供野戰機動防空火力來保護移動中的裝甲部隊,但該計畫最終因冷戰結束而流產。該系統不包含載具的成本約為800萬歐元。希臘於1998年亦花費10億法郎採購了11組該型號的響尾蛇飛彈系統,9組用於希臘空軍,2組用於海軍。

響尾蛇三型(Crotale Mk.3)

2008年1月,法國在比斯卡羅斯的CELM飛彈發射測試中心試射了新型響尾蛇三型系統,該系統的最高速度及最大射程皆獲得了提升。2008年1月15日,響尾蛇三型系統的VT1飛彈在11秒內成功攔截了一架在970公尺高、8公里遠飛行的女妖式靶機英語Meggitt Banshee。隨後,2008年1月31日,該系統在35秒內又成功攔截了另一架在500公尺高、15公里遠飛行的靶機。[7]

K-SAM天馬座(K-SAM Chunma "Pegasus")

1999年,大韓民國國軍三星集團、達利斯集團簽訂合同,共同開發命名為「K-SAM天馬座」的韓國改進型響尾蛇 NG系統。該系統裝備了新的傳感器系統,以滿足K-SAM天馬座[8]以及LIG Nex1公司英語LIG Nex1的新型本土飛彈所需的作戰能力。[9]其中電子設備和雷達由三星電子開發。[10]斗山集團將改進後的響尾蛇 NG系統與K200步兵戰車英語K200 KIFV集成為K-SAM天馬座。最初生產了48輛,單價為3.3億歐元。[11]2003年南韓軍再度訂購了第二批66台,單價4.7億歐元。

多重防禦100型(MultiShield 100)

達利斯集團在2007年的巴黎航展上展示了配備新型褐耳鷹(Shikra)雷達的更新版響尾蛇 NG系統。[12]該系統結合了響尾蛇三型系統、VT1飛彈和褐耳鷹多波束搜索雷達,具有150公里的搜索距離。[13]

作戰紀錄

[編輯]

響尾蛇飛彈系統在1966~1990年間的南非邊境戰爭中作為南非國防軍裝備參戰。

利比亞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部署了一支裝備響尾蛇飛彈系統的防空部隊。另外,據報導在1986年4月14日至15日夜間的黃金峽谷行動中,一架美軍F-111戰鬥轟炸機利比亞國民軍的響尾蛇系統發射的飛彈擊落。

法國在查德—利比亞衝突期間於查德國民政府領土內部署該系統。1987年9月7日,一架利比亞軍的圖-22轟炸機襲擊阿貝希空軍基地,法軍發射了4枚飛彈將其驅離並成功阻止空軍基地受到空襲。在此衝突期間,法軍也在法國本土部署了該系統,但最終並未投入到戰鬥中。

沙烏地阿拉伯波斯灣戰爭後期解放科威特首都期間,部署該系統於科威特。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法國烏克蘭軍捐贈數組該系統以用於對抗俄羅斯巡弋飛彈

現役使用國家

[編輯]

藝廊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文

[編輯]
  1. ^ 1.0 1.1 1.2 Friedman 1997,第396頁.
  2. ^ Crotale (Rattlesnake) / Shahine. www.globalsecurity.org. [202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5). 
  3. ^ Crotale NG. Army-Technology. [27 June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07). 
  4. ^ Crotale Système d’arme sol-air à courte portée (France) (PDF). [2023-06-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2-07) (法語). .
  5. ^ Acquisition of the Army’s Line-of-Sight Forward Heavy Air Defense System (PDF). June 1988 [2023-06-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6-29). 
  6. ^ Crotale NG. Army-Technology. [27 June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07). 
  7. ^ Crotale Mk3 Demonstration Firings : Missiles and Bombs : Defense News Air Force Army Navy News. [26 March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March 2008). 
  8. ^ Marine Week 2011. MarineWeek.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July 2011). 
  9. ^ Pegasus missile of LIG Nex1. eMilitarynews. [202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9). 
  10. ^ Defense & Security Intelligence & Analysis: IHS Jane's - IHS. articles.janes.com. [10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7 July 2012). 
  11. ^ Chunma. Deagel.com. [27 June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September 2007). 
  12. ^ THALES at the International Paris Air Show - Le Bourget 18 – 24 June 2007 (PDF). [2007-06-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30 September 2007). 
  13. ^ Raising the Shield: Air Defence adapts to a changing world (PDF). Thales. [2007-06-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7 October 2006). 
  14. ^ Aide militaire à l'Ukraine: Lecornu assure que la France est "l'un des 5 plus gros contributeurs au monde". [202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0). 

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