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风
“Saxophone”的各地常用译名 | |
---|---|
中国大陆 | 萨克斯管、萨克斯 |
台湾 | 萨氏管、萨克斯风 |
香港 | 色士风 |
萨克斯风[1](英语:Saxophone),也叫萨克斯风、萨氏管、色士风,是一种木管乐器,但是管体通常是用黄铜制造,使得萨克斯风同时具有铜管类乐器的特性,这也导致了在归类上令不少人产生疑惑。由于从发声原理上来看,萨克斯风和同样使用单簧片的单簧管相同,所以便将它归类为木管乐器。萨克斯风同时也是一种移调乐器,常见调性为E♭和B♭,也有C调和F调。中音萨克斯风以其烟斗状的外形为人所熟知。
音乐表现力
[编辑]由于其结构特性,同时具备了木管乐器的细腻和灵活以及铜管乐器的大音量和爆发力,并发展出了介于铜管和木管间的演奏技巧。萨克斯风音域宽广,乐器通常提供从降B音到高两个八度的F音或升F音,通过技巧还能扩大。相对于其他木管乐器,萨克斯风的音色变化灵活,萨克斯风演奏家因此容易发展出有别于他人的个人音色。总体来说萨克斯风是高灵活性低约束性的乐器,有时也会让人有过于自我表现而不够内敛的印象。这也是萨克斯风在古典乐中出现相对较少而多在爵士乐或摇滚乐为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法国知名作曲家柏辽兹(Hector Berlioz)曾经形容萨克斯风是:“时而庄严、平静,时而梦幻、忧伤;时而如林间微风般难以察觉,有时却又如同钟鸣过后,留于谜样般的撼动。”
萨克斯风历史
[编辑]萨克斯风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于1840年发明的[2]。阿道夫是一位锐意的乐器制造者,擅长黑管和长笛演奏。他最初的设想是为管弦乐队设计一种低音乐器,比奥菲克莱德号(Ophicleide)吹奏灵活并能适应室外演出。他将低音单簧管的吹嘴和奥菲克莱德号的管身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改进,以自己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型乐器。
- 1841年第一支低音c调萨克斯风在布鲁塞尔向公众展出。一说那支萨克斯风曾被人恶意踢坏而无法展出,也有说当时是在幕布遮盖下展出以防止剽窃。
- 1844年阿道夫的好友、在巴黎音乐家圈中颇有影响力的柏辽兹对萨克斯风非常赞赏,3月13日于La Revue et gazette musicale介绍了这种"改造过的开孔大号"。6月12日再次于La Journal des Débats撰文大力推介,使萨克斯为世人所知。
- 其后阿道夫遭到竞争对手的联手攻击,萨克斯风受到抵制而没有被广泛使用。当时作曲家多采取谨慎态度,较少将萨克斯纳入管弦乐团编制。据说当时萨克斯风一度被抹去商标出口国外,后又被匿名引进法国。1845年法国军事部打算改良陈旧的军乐队,在阿道夫自荐之下,4月22日于巴黎战神广场举行了一场阿道夫的乐队与Carafa带领的传统乐队的比赛,由观众决定胜负。戏剧性的是支持阿道夫的一方的音乐家当天甚至缺席数人,阿道夫填空补缺、拿上两个萨克斯交替吹奏。新乐队音乐效果完全胜过传统乐队,观众完全倒向阿道夫这一方。于是萨克斯最先在军乐队中崭露头角。
- 1846年3月21日萨克斯风家族获得了法国的专利。
- 1927年法国古典萨克斯风手Marcel Mule建立了第一个萨克斯风四重奏团体。
- 1910年以后,爵士乐在美国兴起,萨克斯风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萨克斯风种类
[编辑]萨克斯风有多种音域和调性,其中以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四种最为常见。古典萨克斯风以中音萨克斯为主,而在爵士乐、流行乐里是以中音、次中音为主。所有的萨克斯风指法基本都是一样的,吹奏者可以不用指法练习就更换乐器。
- 高音萨克斯风(Soprano Saxophone) 为降B调,实际音高比记谱低大2度。是萨克斯家族中高音调的乐器。常见的为直管,略微曲颈或类似中音萨克斯风的形状。相对于单簧管,高音萨克斯音量更大,更有穿透力。但由于管身细小紧凑,使得其不容易控制音准,上手难度较高。高音萨克斯主要用于独奏,在木管重奏中常用来替代双簧管。著名的高音萨克斯风演奏家有Sidney Bechet,Wayne Shorter,肯尼·基等。
- 中音萨克斯风(Alto Saxophone)是最常见的萨克斯,形状近似烟斗,降E调,实际音高比记谱低大6度,也是应用在古典乐独奏、合奏中最多的萨克斯风。由于按键距离适中,气息要求和嘴部控制难度相对简单,以及搬运成本容易,成为初学者入门最常使用的萨克斯。中音萨克斯对比其他萨克斯风音色最为温和。中音萨克斯风构成了管乐队萨克斯声部的最主要部分,在爵士大乐队编制中和次中音几乎占同等重要位置。其经常作为独奏乐器。中音萨克斯风是萨克斯风家族最有代表性的种类。著名的中音萨克斯风演奏家有爵士乐:保罗·戴斯蒙,查理·帕克(美国)等。古典乐:Marcel Mule(法国),谢德骥(香港)、Sigurd Raschèr(美国),Claude Delangle(法国),须川展也(日本)等。
- 次中音萨克斯风(Tenor Saxophone)为降B调,实际音高比记谱低大9度(一个8度又大2度),外形比中音萨克斯风稍大,弯管前端多了一个弯曲,音色温和稳重。在管乐队中次中音萨克斯数量少于中音,一般具备与作为辅助角色的长号和上低音号同样的功能。而在爵士乐中次中音起核心作用。1920年代Coleman Hawkins沙哑厚重的声音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次中音音色的概念。后来,约翰·柯川,斯坦·盖茨,桑尼·罗林斯,莱斯特·杨,麦可·布雷克一步一步地奠定了次中音声音的个性。
- 上低音萨克斯风(Baritone Saxophone)通常为降E调,实际音高比记谱低大13度(一个8度又大6度)。体积重量较大,近中音两倍左右,可用以作独奏或者低音声部,而在萨克斯四重奏中上低音萨克斯风以它低沉浑厚的音色把其他声音承托起来;在爵士大乐队中可作为低音支持,有时也会演奏旋律声部(通常演奏比中音萨克斯低一个8度的旋律,以此与其他萨克斯一起演奏出流动的七和弦);在管乐队中常和大号起类似的作用,有时让人联想起大提琴的声音。上低音萨克斯风最低音域原本与其他萨克斯风一样是降B,但自1980年代起开始设有
低音A 键(可以演奏记谱上的A,即实际音高的C,过去亦存在为了获得更轻快的音色而省略此构造的)之后上低音萨克斯风渐趋流行。著名演奏家有Gerry Mulligan、Ronnie Cuber等。
构造和发音原理
[编辑]萨克斯风主要可以分成管体、颈管、吹嘴、簧片四部分,另外还需束圈、盖帽、颈带等配件。
- 萨克斯管体是一个共鸣腔,其中的空气柱震动产生声音。萨克斯管管体为圆锥形,喇叭直径比其他木管乐器大,音量也就比较高。管身上多个有大小不同的音孔并构造了复杂的按键系统[3](根据波姆音键系统)。由21到23个按键通过连杆(rod)控制一系列盖板(pad)的闭合或者开启,同时改变了管身的有效长度(从吹嘴到最近打开的孔的距离,所有的孔闭合即整个管身长度),管身的有效长度控制了声波的波长,于是产生了不同的音高。容易想象,盖板的密闭性对于音准非常重要。管体上设有两个八度控制的小开口(其中一个可能在脖管上),开启时能干扰基频声波,以造出高频的声音。
- 有些萨克斯风设有低音A,喇叭口一端比较长,多了一个音孔,也多设一个按键来操作。
- 典型的萨克斯管身用黄铜制成,盖板膜上皮革,按键绝大部分采用触感良好的珍珠母,少量品牌会采用研磨过的宝石替代珍珠母。管体外常会有附加镀层防止黄铜氧化影响外观。最常见的萨克斯风镀的是金色的丙烯酸清漆,此外还有银,黑镍,彩色烤漆甚至镀金。镀层会不会改变音色存在争议。此外管身还常经过雕花工艺显得更加美观。其他被用作量产的管体材料包括银、磷铜、青铜、塑胶、木等。
- 脖管连接吹嘴与管体,一般是与管体可拆分的,也有脖管与管体一体成形的萨克斯风,常见于高音和超高音萨克斯风。中音及次中音萨克斯风脖管上有一个八度控制的小开口,透过杠杆由管体按键操作。脖管连接吹嘴的一端以水松覆盖表面,吹嘴套牢在脖管上。
- 吹嘴(笛头)是一个激振器,固定在其上的簧片经由吹奏者吹入气流激发其震动,传入管身。萨克斯吹嘴和单簧管一样使用单簧片但内腔更大。吹嘴一般以硫化硬橡胶或黄铜制作,也有塑胶、银、不锈钢、陶瓷、木或其他合成材质。吹嘴的长度,内腔形状,开口大小(末端和簧片的夹角大小)以及材质都会对音色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内腔细小扁平的吹嘴音色更尖响明亮,常见于现代音乐当中;而内腔宽大圆润的吹嘴音色较温暖柔和,常见于古典乐和传统爵士乐。近年对于吹嘴材质会不会改变音色也开始存在争议。[4]
- 簧片(哨片)是真正将吹奏者的气息转化为空气震动的部件,它一般由芦竹(Arundo donax)制成,后来出现了塑胶材质的哨片。对于不同大小的吹嘴使用不同的哨片,软硬度是哨片的关键参数。
萨克斯风的音乐领域和表演形式
[编辑]古典乐
[编辑]萨克斯风由于自身音量较单簧管要响许多,在发展早期并不受古典音乐家欢迎,仅某些乐曲中偶有独奏片段,交响乐队编制中往往也仅有1位萨克斯手,例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中的独奏乐章;丹第(樊尚·丹第)的歌剧《苏瓦尔》;圣桑、柏辽兹、马斯内、利奥·德里布等也曾将其用于他们的作品中。
直到20世纪初萨克斯风在美国得到真正发展之后,古典作曲家越来越多地将其用在乐队中或专为它创作独奏乐曲。著名的有:欣德米特的歌剧《卡迪拉克》;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甚至在《Lieutenant Kijé》作品中运用了从高音到上低音的四种萨克斯风完整编织;拉威尔的《包列罗舞曲》和《古堡》;威廉姆斯(拉尔夫·沃恩·威廉斯)的《第六交响曲》;伊贝尔(雅克·伊贝尔)的《小协奏曲》,德彪西的《狂想曲》;海托尔·维拉-罗伯斯的《幻想曲》,格拉祖诺夫的《萨克斯风协奏曲》, 巴托克的《木刻王子》,柯普兰(阿隆·科普兰)的钢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其他运用萨克斯风的作曲家有:米约(达律斯·米约),杰帕西(珀西·格兰杰)等。
萨克斯风四重奏(Saxophone Quartet)
[编辑]以高音(soprano)、中音(alto)、次中音(tenor)及上低音(baritone)萨克斯风各使用一把,这样的组合让乐器在声音上不但可融合在一起,产生多层次的感受,可演奏的曲风范围也很丰富,包含轻音乐,流行歌,民谣,爵士乐,到由古典名曲改编的乐曲都有;而近来也有专为它们作的高品质的曲子,如德彪西,葛拉朱诺夫,Jean Bouvard等等.
爵士乐
[编辑]萨克斯风或许是爵士乐最具标志性的乐器,萨克斯风乐手也对爵士乐产生了巨大影响。最早成名的爵士萨克斯风手可能是西德尼·贝彻。从1920年以后优秀的爵士萨克斯风手层出不穷,其中查利·帕克把爵士乐从摇摆乐带入了毕波普(咆勃爵士乐)时期,Coleman Hawkins确立了次中音萨克斯风的地位,奥尼特·科尔曼最早开始了自由爵士(free jazz)的尝试等等。萨克斯风作为主奏的旋律性乐器需要节奏部分以及和声部分来支持,所以较少以独奏或者单纯的萨克斯风重奏形式出现。最常见的乐队构成是四重奏形式:萨克斯风、鼓、贝斯和键盘,在这种构成中音萨克斯风起着类似司机的作用。
现代流行音乐
[编辑]1980年代开始后,以美国萨克斯风手肯尼·基、杰拉德·欧布莱特(Gerald Albright)以及戴夫·考兹为代表的大多数萨克斯风演奏家开始活跃于世界各地的流行乐坛,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多数将轻爵士乐带入流行音乐中,配合萨克斯风的伴奏来形成一种新浪潮方式的流行音乐,并与众多著名流行乐巨星进行合作。肯尼·基亦成为了当代世界上唱片销量最高的独奏乐器演奏家,他的作品广为流行,为萨克斯风于世界各地的普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其他音乐风格
[编辑]萨克斯风在传统的摇滚中,以及灵魂乐,布鲁斯,摇滚乐尤其是新浪潮(新浪潮)中亦经常出现。
表演形式
[编辑]在管弦乐队中萨克斯风较常作为伴奏乐器;室内乐中有时会作为木管的代替;而在军乐队,普通管乐队,爵士大乐队中萨克斯风都有相对庞大的声部;爵士乐中萨克斯风组队灵活;此外还有萨克斯四重奏,六重奏等固定形式的纯萨克斯风乐队。
萨克斯风学习和技巧
[编辑]一般认为萨克斯入门学习相对于其他木管类乐器要容易。尤其是从其他木管转向萨克斯风学习在一定量的练习保证下可以较快上手。萨克斯风技巧包括指法掌握和声色控制,具体则根据音乐风格(古典, 爵士, 流行等)要求不尽相同。当然从音乐本身的意义上看,萨克斯风包括其他乐器技巧学习都是为了演奏者能尽量无碍地音乐表达而服务的,演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比技巧高低重要的多。
有一种误解认为萨克斯风作为管乐器演奏时很费力气,需要强健的体魄才能控制它。其实萨克斯风的吹奏主演取决于乐器的状态和演奏者的方法,正常演奏一场音乐会(大约90分钟)是丝毫没有负担的。由于萨克斯制造工艺的迅速发展和科学的演奏方法,一般来说在七、八岁门牙发育完成后开始学习会比较妥当。萨克斯风的技巧包括:
- 颤音(Vibrato):产生抖动的效果,发出“呜啊呜啊”或者“啊一啊一”的声音。萨克斯颤音可以通过下颚抖动、喉部控制或气息控制。
- 滑音(Glissando):使一个音利用演奏者舌部控制内腔大小来调整音高并“滑动”过度到另一个音上。常见于爵士乐,典型的例子是蓝色狂想曲开始部分的大范围上行滑音。
- 柔弱音(Ghost Note):使一个音透过演奏者调整舌头在吹嘴的位置来发出发出“唔一唔一”的柔弱声音。见于爵士乐。
- 泛音(Overtone):透过气息与喉部肌肉的控制,在基本指法范围内以同一指法吹出基音以上的泛音(例如按低音C而发出高八度的C、再高五度的G等等)。
- 超高音(Altissimo):结合泛音的使用与特殊的指法,吹出比正常音域还高的音,是常见的进阶演奏技巧,在现代音乐上大量被应用,在其他音乐领域也被用来炫技。
- 咆哮音(Growl):使萨克斯发出沙哑粗糙的声音,常见于爵士乐,摇滚乐等。
- 复音(Polyphony):同时吹几个音,非常高阶的技巧。约翰·柯川曾钻研过和声演奏,麦克·布雷克和James Carter也熟悉此技。
- 循环换气(Circular breathing):最早用于唢呐的吹奏中,后被引入笛子的演奏中。笛子循环呼吸的特点,主要在于循环“换气”。常规换气是以鼻、口同时呼吸,间隔进行循环换气则由鼻吸口呼,同步进行。这一反常规现象,要求吹奏者必须能够以其理智指令去调动人体各有关肌肉的运动机能作出相应配合,改变其自然的呼吸习惯。而腹膈肌肉的能力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环节。
- 拍音(Slap tonguing):通过下颚抖动、嘴唇吐气和舌头收放发出“啪﹑啪”的声音。
- 多乐器同奏:同时吹奏多于一支萨克斯风,著名乐手有 Rahsaan Roland Kirk。
此外现在有越来越多萨克斯风尝试使用电子设备来改变音色,获得更加金属的声音质感。
著名萨克斯风品牌
[编辑]- 法国
- 萨尔玛公司
- Buffet Crampon
- 德国
- Julius Keilwerth (2010年并入Buffet Crampon)
- 日本
- YAMAHA
- Yanagisawa(柳泽)
- Forestone
- 美国
- Jean Paul
- Antigua Winds
- Cannonball
- Conn (已停产)
- Buescher (已停产)
- King (已停产)
- 英国
- Trevor James
- Atlantic London
- 中国
- Rollins
- Sakkusu
- Eastman
- 台湾
- Jupiter
- 保尔莫莉亚(P. Mauriat)
萨克斯风的其他特别构造
[编辑]已停产或式微的萨克斯风构造
[编辑]- 高音标(High Pitch)萨克斯风:在1900年代至1930年代之间,乐界的标准音高经历变革[5],当时生产的萨克斯风有些根据较低的A=440赫兹制造,有些则根据较高的A=457赫兹制造,二者的长度大小微有不同[6][7]。随着1930年代后高音标式微,高音标萨克斯风也停产了。
- C调萨克斯风:C调,音域介乎次中音与中音萨克斯风之间。
- C调高音萨克斯风:C调,音域比高音萨克斯风再高一度。
- 次高音萨克斯风:F调,音域介乎中音与高音萨克斯风之间。
- 低音A中音萨克斯风:法国塞尔玛公司曾经制造过有低音A的中音萨克斯风[8],管身喇叭口端较长,多开一个音孔,其控制键在八度键拇指垫的下方。
未普及的萨克斯风构造
[编辑]- G调高音萨克斯风:由丹麦技师Peter Jessen研发及制造[9],音域介乎中音与高音萨克斯风之间。[10]
- Soprillo:比超高音萨克斯风更高音的萨克斯风,降B调。其管身太短,以致原本在脖管上的八度控制小开口要移到吹嘴上。目前只有开发它的公司Eppelsheim生产。
- 线性按键萨克斯风:由Jim Schmidt研发,按键不同于常见的波姆音键系统,多数的相邻按键音距为半音。[11]
- 无键萨克斯风:也称作无音孔萨克斯风,主要用于练习泛音。[12]
- Aulochrome:由Francois Louis发明的双高音萨克斯风乐器,改建的按键系统能允许吹奏者奏出远比“同奏”广泛的和声。
其他
[编辑]- 单手按键萨克斯风:原本按键系统需双手操作,但经过改装,也可以单手操作,不过改装方法因人而异。[13]
参考文献
[编辑]- ^ 薩氏管 saxophone(中國大陸譯名:萨克斯管). 双语词汇、学术名词暨辞书资讯网. 国家教育研究院. [202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中文(台湾)).
- ^ 存档副本.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30).
- ^ http://www.schreiber-keilwerth.com/deutsch/allgemein/grifftabelle_sax.htm[永久失效链接]
-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http://forum.saxontheweb.net/archive/index.php/t-174236.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4).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0).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5).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 存档副本.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6).
参考资料
[编辑]Sax, Mule & Co, Jean-Pierre Thiollet, Anagramme, 2004. ISBN 2 914 266 03 0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