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耐梅盖特龙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耐梅盖特龙科
化石时期:白垩纪後期,120–66 Ma
納摩蓋吐龍 Nemegtosauru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演化支 岩盔龙类 Lithostrotia
科: 耐梅盖特龙科 Nemegtosauridae
Barrett & Upchurch, 1995

納摩蓋吐龍科學名Nemegtosauridae)是一群蜥腳下目恐龍,屬於泰坦巨龍類,起初包含兩個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蒙古的屬,分別為納摩蓋吐龍非凡龍。科學家們爭論者這兩個屬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的關係,以及牠們是否構成一個有效的科。最近有其他屬被分類於這個演化支,而親緣分支分類法有助於了解納摩蓋吐龍科的演化關係。

分類歷史

[编辑]

在1990年,McIntosh將納摩蓋吐龍與非凡龍分類於叉龍科的叉龍亞科,因為牠們的頭顱骨類似叉龍,但在某些特徵上有差別。當納摩蓋吐龍的頭顱骨被發現時,被認為與缺乏頭部化石的後凹尾龍有關聯,McIntosh反對這個可能性,因為納摩蓋吐龍類似梁龍,而後凹尾龍類似圓頂龍

保羅·阿普徹奇在1995年將這兩個屬分類於獨立的納摩蓋吐龍科,但沒有提出親緣分支分類法定義。然而,在保羅·巴雷特與阿普徹奇稍早的研究中已提到納摩蓋吐龍科。

Wilson在2002年利用親緣分支分類法,將納摩蓋吐龍科從梁龍超科移到泰坦巨龍類

在2004年,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Sebastian Apesteguia)在敘述發現於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薩爾加多博妮塔龍時,首次將納摩蓋吐龍科定義為一個基群演化支,包含:泰坦巨龍類中,親近於納摩蓋吐龍,而離薩爾塔龍較遠的所有物種。他提出納摩蓋吐龍、非凡龍、掠食龍、以及博妮塔龍等屬之間有親緣關係,並參考Wilson在2002的種系發生學研究。

阿普徹奇等人在2004年,將納摩蓋吐龍科重新分類於梁龍超科,並將納摩蓋吐龍科定義為一個基群演化支,包含:梁龍超科之中,親緣關係接近納摩蓋吐龍,而離梁龍較遠的所有物種。而該科僅包含納摩蓋吐龍、非凡龍。

在2005年,Curry Rogers發表了一個到目前為止最完整的泰坦巨龍類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將納摩蓋吐龍與非凡龍重新分類於泰坦巨龍類,但他認為納摩蓋吐龍科與該演化支都是無效的。非凡龍被分類於薩爾塔龍亞科,而納摩蓋吐龍與掠食龍被分類於一個新的未命名演化支;該演化支如果被命名,可能稱為納摩蓋吐龍亞科或納摩蓋吐龍族。而後凹尾龍屬於後凹尾龍亞科。這些演化支都屬於薩爾塔龍科(=泰坦巨龍科)。

Wilson並沒有注意到阿派斯特圭的研究,而在2005年將納摩蓋吐龍科定義為一個基群演化支,包含:泰坦巨龍類之中,所有親緣關係接近納摩蓋吐龍,而薩爾塔龍較遠的所有物種。他同時提出後凹尾龍可能是納摩蓋吐龍的次異名

系統發生學

[编辑]

以下的演化樹是根據Zaher等人2011年的研究[1]

岩盔龍類 

馬拉威龍

納摩蓋吐龍科 

納摩蓋吐龍

掠食龍

塔普亞龍

伊希斯龍

迪亞曼蒂納龍

薩爾塔龍科 
後凹尾龍亞科 

阿拉摩龍

後凹尾龍

薩爾塔龍亞科 

內烏肯龍

薩爾塔龍

參考資料

[编辑]
  • Sebastian Apesteguia., 2004, "Bonitasaura salgadoi Gen. et sp. nov.: A beaked sauropod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Patagonia." Naturwissenschaften, v. 91, n. 10, p. 493-497.
  • Paul M. Barrett & Paul Upchurch, 1995. "Sauropod feeding mechanisms: Their bearing on palaeoecology," in Sun A. & Wang Y., eds., Sixth Symposium on Mesozoic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Biota, Short Papers,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107-110.
  • Kristina Curry Rogers, 2005, "Titanosauria: A Phylogenetic Overview" in Curry Rogers and Wilson (eds), The Sauropods: Evolution and Paleobiology pp.50-103
  • Jack McIntosh, 1990, "Sauropoda" in The Dinosauria, Edited by David B. Weishampel, Peter Dodson, and Halska Osmolsk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345-401.
  • Upchurch, P., 1995.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sauropod dinosaur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349: 365-390.
  • Upchurch, P., Barrett, P.M. and Peter Dodson 2004. Sauropoda. In The Dinosauria, 2nd edition. David B. Weihampel, P. Dodson, and Halszka Osmólska (ed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pp. 259-322.
  • Jeffrey A. Wilson (2005). Redescription of the Mongolian sauropod Nemegtosaurus mongoliensis Nowinski (Dinosauria: Saurischia) and comments on Late Cretaceous sauropod diversity.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3: 283-318. See New Nemegtosaurus pap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 synopsis.
  1. ^ Hussam Zaher, Diego Pol, Alberto B. Carvalho, Paulo M. Nascimento, Claudio Riccomini, Peter Larson, Rubén Juarez-Valieri, Ricardo Pires-Domingues, Nelson Jorge da Silva Jr., Diógenes de Almeida Campos. A Complete Skull of an Early Cretaceous Sauropod and the Evolution of Advanced Titanosaurians. PLoS ONE. 2011, 6 (2): e16663 [2013-02-10]. PMC 3034730可免费查阅. PMID 21326881. doi:10.1371/journal.pone.00166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