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齋戒: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MerlIwBot留言 | 贡献
机器人移除:lb,pl,bs,es,ta,ms,hu,sw,et,br,sq,el,sv,ar,nl,pt,eo,sr,tr,mk,fi,uk,be-x-old,nn,hr,az,tl,da,fr,he,ko,be,arz,li,it,id,de,ja,ml,simple,sh,scn,hi,ku,sk,en,no,ro,ca,sl,fa,bg,mr,ka (strongly connected to zh:禁食)
第5行: 第5行:


==中国的斋戒==
==中国的斋戒==
[[古中国]]的[[斋戒]]分为种,一种是[[帝王]]、[[官吏]]、[[士族]]、[[平民]]在[[祭祀]]前的斋戒,一种是宗教性的斋戒。
[[古中国]]的[[斋戒]]分为种,一种是[[帝王]]、[[官吏]]、[[士族]]、[[平民]]在[[祭祀]]前的斋戒,一種是[[還願]]的[[齋戒]],一种是宗教[[戒律]]性的[[斋戒]]


===祭祀前的斋戒===
在祭祀斋戒中,斋戒者在[[祭天]]、[[祭祖]]及祭拜其他神明前数日(通常是三日)停止食用[[荤]]食(用[[蒜]]、[[韭]]、[[葱]]等香辛料烹制的菜肴,并非要[[素食]]),停止[[饮酒]],停止[[房事]]。《[[明史]]》[[洪武]]二年学士朱升等奉敕所撰《斋戒文》对斋戒的行为规则作出了规范:“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专门的斋戒住宿场所居住),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这种斋戒在现代的中国已经罕见,但在海外[[漢字文化圈]]中还有保留。
在祭祀前的斋戒中,斋戒者在[[祭天]]、[[祭祖]]及祭拜其他神明前数日(通常是三日)停止食用[[荤]]食(用[[蒜]]、[[韭]]、[[葱]]等香辛料烹制的菜肴,并非要[[素食]]),停止[[饮酒]],停止[[房事]]。《[[明史]]》[[洪武]]二年学士朱升等奉敕所撰《斋戒文》对斋戒的行为规则作出了规范:“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专门的斋戒住宿场所居住),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这种斋戒在现代的中国已经罕见,但在海外[[漢字文化圈]]中还有保留。


===還願的斋戒===
[[還願]],是向[[神祇]]許下[[願望]],應驗後對神祇、廟宇或者是社會進行回饋的行為,常有人以「齋戒」作為還願條件。又分為兩種:大齋、小齋;小齋僅不食[[葷]],大齋者連[[飲酒|酒]][[性交|色]]並戒。

小齋也有兩種:一是自己喫素食一段時間。二是改為布施免費的[[素食]],供應他人食用,俗稱「認菜盤」。

===宗教戒律性的斋戒===
[[汉傳佛教]]的斋戒为长期斋戒,主要为不[[杀生]]、不食肉、不茹荤、不饮酒、不接觸性相關的事物(典籍上多作「不近女色」)。中国佛教徒茹素的[[齋食]]制度为[[梁武帝]]所创,[[520年]]梁武帝根据《大般涅槃经》要求[[佛教]][[僧侣]]全面禁止肉食,当时曾遭到[[佛教徒]]的反对,称“律中无断肉及忏悔食肉之法”<ref>《大正藏经》第五十二卷。為此 ,梁武帝親自寫了一篇「斷酒肉文」,文中引證大般涅槃經、楞枷經、央掘魔羅經等大乘經典為依據。</ref>,但后来逐渐为[[中国]][[汉族]]佛教徒所接受。[[藏传佛教]]仍然保持了可食[[三净肉]]的习惯。
[[汉傳佛教]]的斋戒为长期斋戒,主要为不[[杀生]]、不食肉、不茹荤、不饮酒、不接觸性相關的事物(典籍上多作「不近女色」)。中国佛教徒茹素的[[齋食]]制度为[[梁武帝]]所创,[[520年]]梁武帝根据《大般涅槃经》要求[[佛教]][[僧侣]]全面禁止肉食,当时曾遭到[[佛教徒]]的反对,称“律中无断肉及忏悔食肉之法”<ref>《大正藏经》第五十二卷。為此 ,梁武帝親自寫了一篇「斷酒肉文」,文中引證大般涅槃經、楞枷經、央掘魔羅經等大乘經典為依據。</ref>,但后来逐渐为[[中国]][[汉族]]佛教徒所接受。[[藏传佛教]]仍然保持了可食[[三净肉]]的习惯。



2013年6月28日 (五) 17:18的版本

斋戒是一种与宗教有关的个人行为,其主要方式为对饮食性生活的限制。斋戒分为长期斋戒和短期斋戒。

起源

斋戒行为在很多宗教中都有,作为信仰的准则,以准备节日,反省自身,或教导信徒节制贪欲,进求更高层次的生活。

中国的斋戒

古中国斋戒分为三种,一种是帝王官吏士族平民祭祀前的斋戒,一種是還願齋戒,一种是宗教戒律性的斋戒

祭祀前的斋戒

在祭祀前的斋戒中,斋戒者在祭天祭祖及祭拜其他神明前数日(通常是三日)停止食用食(用等香辛料烹制的菜肴,并非要素食),停止饮酒,停止房事。《明史洪武二年学士朱升等奉敕所撰《斋戒文》对斋戒的行为规则作出了规范:“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专门的斋戒住宿场所居住),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这种斋戒在现代的中国已经罕见,但在海外漢字文化圈中还有保留。

還願的斋戒

還願,是向神祇許下願望,應驗後對神祇、廟宇或者是社會進行回饋的行為,常有人以「齋戒」作為還願條件。又分為兩種:大齋、小齋;小齋僅不食,大齋者連並戒。

小齋也有兩種:一是自己喫素食一段時間。二是改為布施免費的素食,供應他人食用,俗稱「認菜盤」。

宗教戒律性的斋戒

汉傳佛教的斋戒为长期斋戒,主要为不杀生、不食肉、不茹荤、不饮酒、不接觸性相關的事物(典籍上多作「不近女色」)。中国佛教徒茹素的齋食制度为梁武帝所创,520年梁武帝根据《大般涅槃经》要求佛教僧侣全面禁止肉食,当时曾遭到佛教徒的反对,称“律中无断肉及忏悔食肉之法”[1],但后来逐渐为中国汉族佛教徒所接受。藏传佛教仍然保持了可食三净肉的习惯。

道教的斋戒包括禁酒、禁食五荤(五種蔬菜,蕓薹胡荽)。和三厌(大雁乌鱼,另說《上清靈寶大法》有言的;等肉,號稱「三官所厭,簡稱三厭」)。禁酒是为了防止乱性,禁止茹荤则是因为食后嘴中会发出发出异味,对神明不敬(同为香辛料的因食后无异味而不在五荤之列)。此外还认为五荤生食易动肝火,熟食则具有促進性慾作用。

西方的斋戒

相关条目

参见

索引

  1. ^ 《大正藏经》第五十二卷。為此 ,梁武帝親自寫了一篇「斷酒肉文」,文中引證大般涅槃經、楞枷經、央掘魔羅經等大乘經典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