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紀事本末:修订间差异
第4行: | 第4行: | ||
[[順治]]十三年(1656年)谷應泰官至[[浙江]][[學政]],於其間編撰此書,這本書是在官修《[[明史稿]]》、《[[明史]]》之前完成,屬於私人著述。大量參考[[張岱 (明)|張岱]]《[[石匱書]]》、[[談遷]]《[[國榷]]》、[[高岱]]《鸿猷录》、[[范景文]]《昭代武功编》、[[蔣棻]]《[[明史紀事]]》等私家著作,又廣納博採,聘有[[張岱 (明)|張岱]]、[[徐倬]]、張子壇等參與編撰,<ref>一般認為谷應泰只是掛名的作者。徐泓,〈《明史紀事本末˙南宮復辟》校讀:兼論其史源、編纂水平及作者問題〉,文中引鄭天挺的文章,“谷氏未嘗經過長期資料累積而忽然在兩三年之間作出一部六十萬字的有系統的有裁斷的歷史巨著,而這兩三(年)中,他還要全省十一府去按試,不能住在杭州。”張岱是否為作者,一直有爭議。而張子壇其人,趙鐵寒、陳錦忠都疑其是張岱。詳見梁紹傑,〈關於張岱《石匱書》的一些問題〉。</ref>至順治十五年(1658年)冬成書,<ref>赵荣福《燕行录》载:“今皇帝为设明史撰修之局,以大臣领之,诸学士甚多,而数十年未就。路逢业儒者,问其何间当可纂完,则答以为李自成之变,起居注所录并见焚烧,只有阁老冯升家藏日记几卷,而太半不足,故所失累朝事迹,无人知之者,且其失辽、失沈之事,难于为言,迄今未就。而丰润人谷应泰为浙江提学时,合通记、本末、编年、世法等书,补以闻见,撰《通鉴纪事》一部五十余卷,而始自至正,止于顺治十年前。应泰死,而其子因刊行之”。</ref>並請國史院大學士[[傅以禮]]作序。十七年即遭到御史[[董文驥]]的弹劾,<ref>《顺治朝甲编中董文骥小传》:“十二月疏劾浙江提學道谷應泰,私修《明史紀事本末》。謂本朝仗義討‘賊’,轉戰千里,雪前代之恥,應泰猥云‘賊臣’何騰蛟禽之羅公山下,而我師不與焉。遂使我皇上爲明季君臣討賊之大義,不白於天下。”另見王士祯《渔洋精华录》。</ref>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南苑召见董文骥,並下令检核原书,之后只赏董两杯剩茶略示鼓励,对谷则置而不问;但康熙即位后,却切责董无事生非,谷被弹劾之事最终不了了之。<ref>{{Cite web|url=http://qsyj.ruc.edu.cn/CN/abstract/abstract480.shtml |title=谷应泰与《明史纪事本末》 }}《清史研究》1983年第3期。</ref> |
[[順治]]十三年(1656年)谷應泰官至[[浙江]][[學政]],於其間編撰此書,這本書是在官修《[[明史稿]]》、《[[明史]]》之前完成,屬於私人著述。大量參考[[張岱 (明)|張岱]]《[[石匱書]]》、[[談遷]]《[[國榷]]》、[[高岱]]《鸿猷录》、[[范景文]]《昭代武功编》、[[蔣棻]]《[[明史紀事]]》等私家著作,又廣納博採,聘有[[張岱 (明)|張岱]]、[[徐倬]]、張子壇等參與編撰,<ref>一般認為谷應泰只是掛名的作者。徐泓,〈《明史紀事本末˙南宮復辟》校讀:兼論其史源、編纂水平及作者問題〉,文中引鄭天挺的文章,“谷氏未嘗經過長期資料累積而忽然在兩三年之間作出一部六十萬字的有系統的有裁斷的歷史巨著,而這兩三(年)中,他還要全省十一府去按試,不能住在杭州。”張岱是否為作者,一直有爭議。而張子壇其人,趙鐵寒、陳錦忠都疑其是張岱。詳見梁紹傑,〈關於張岱《石匱書》的一些問題〉。</ref>至順治十五年(1658年)冬成書,<ref>赵荣福《燕行录》载:“今皇帝为设明史撰修之局,以大臣领之,诸学士甚多,而数十年未就。路逢业儒者,问其何间当可纂完,则答以为李自成之变,起居注所录并见焚烧,只有阁老冯升家藏日记几卷,而太半不足,故所失累朝事迹,无人知之者,且其失辽、失沈之事,难于为言,迄今未就。而丰润人谷应泰为浙江提学时,合通记、本末、编年、世法等书,补以闻见,撰《通鉴纪事》一部五十余卷,而始自至正,止于顺治十年前。应泰死,而其子因刊行之”。</ref>並請國史院大學士[[傅以禮]]作序。十七年即遭到御史[[董文驥]]的弹劾,<ref>《顺治朝甲编中董文骥小传》:“十二月疏劾浙江提學道谷應泰,私修《明史紀事本末》。謂本朝仗義討‘賊’,轉戰千里,雪前代之恥,應泰猥云‘賊臣’何騰蛟禽之羅公山下,而我師不與焉。遂使我皇上爲明季君臣討賊之大義,不白於天下。”另見王士祯《渔洋精华录》。</ref>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南苑召见董文骥,並下令检核原书,之后只赏董两杯剩茶略示鼓励,对谷则置而不问;但康熙即位后,却切责董无事生非,谷被弹劾之事最终不了了之。<ref>{{Cite web|url=http://qsyj.ruc.edu.cn/CN/abstract/abstract480.shtml |title=谷应泰与《明史纪事本末》 }}《清史研究》1983年第3期。</ref> |
||
[[乾隆]]登基之前曾读过《明史纪事本末》,还对其行文颇为赞赏,但是到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看了编辑《四库全书》的人进呈的抄件后,对其中关于山海关战役的描述不满,认为谷夸大了[[吴三桂]]的作用和功劳,还诏令军机大臣“将书中一节,重行改正,以昭正论信史。”<ref>{{Cite web|url=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ishizhuanji/daqinggaozongchunhuangdishilu/98238.html |title=《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二百五十九 乾隆五十一年壬戌条}}壬戌谕:“《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系谷应泰所撰,朕从前在书房时,即曾见其书,以其举有明一代之事,仿[[袁枢_(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之体逐事贯穿始末,俾览者了然,而逐殷所论四六文颇佳。兹因四库馆钞出进呈,复详加披阅,其中所载李自成攻陷京师,挟太子二王东向永平,吴三桂顿兵山海关,悉锐出战,击杀数千人,大清兵绕至三桂之右,所向披靡,自成遁走,三桂复率大兵追贼,连战于保定正定,西度固关入山西等语,其言不足传信。当流贼攻陷京城时,吴三桂以一旅偏师,顿兵山海关外,而贼方以太子二王为奇货,载之马上东行,且欲招致三桂,执其父襄、胁令作书以诱其子。其时三桂之惧贼,不啻风鹤皆惊,一军胆慑,其所以乞兵复仇,皆藉本朝兵力。及我睿亲王、奉命统率义师,入关讨贼,我兵奋勇冲杀,贼人望风披靡,自相蹂践,自成遂弃京师四走。而英亲王、复率归驱逐,贼即狼狈窜死,实录所载甚明,是李自成之窜败,皆系本朝满洲兵力。使三桂彼时,果能办此,伊尚将攘为已有,安肯复请本朝兵乎!此自成之败,非三桂之力,更为彰明较着者也。而谷应泰乃称三桂顿兵山海关,悉锐出战,击杀数千人,追奔逐北,似贼人之败于三桂,而非败于本朝。谷应泰系汉人,犹及明末未免意存回护,故为左袒,而非当日实在情事,不足传信。着军机大臣,详查开国方略所载入关杀贼实事,将书中此一节,重行改正,以昭正论信史。”</ref> |
|||
書中記載始於[[元朝|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迄於[[明朝|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選定八十個歷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排列,記述其事件始末,每卷多則數千百萬言。並附有作者“谷應泰曰”的史論,採駢偶文體。<ref>台灣學者徐泓、林丽月等组成“明代典籍研读会”,發現《明史纪事本末》應是出自多人之手,非谷應泰一人之功,且在编目、史源上主要来自张岱的《石匮书》、《石匮书后集》,而“谷应泰曰”则基本上是抄自蒋棻的《明史纪事》。(詳見徐泓《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ref>此書詳於政治,略於經濟、文化、制度,對於山東[[唐賽兒]]起義、[[鄖陽起義]]、[[浙閩礦工起義]]皆有記載。其書多摭拾野紀稗乘,訛誤與疏漏之處甚多,甚至說法前後矛盾,如《江陵柄政》一文,肯定[[張居正]]之功,說他“成君德,抑近倖,嚴考成,覈名實,清郵傳,核地畝,一時治績炳然”;但在史論部分,卻說他是“傾危峭刻,忘生背死之徒”。<ref>林麗月,〈讀《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兼論明末清初幾種張居正傳中的史論〉,《師大歷史學報》第24期</ref>但因成書較早,綜合多種明代史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排比纂次,詳略得中,首尾秩然,於一代事實極為淹貫。”至今仍是“明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史籍之一”。<ref>《文史》,30-32卷,p181,1988</ref>後來[[彭孫貽]]又撰《[[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倪在田]]《[[續明紀事本末]]》,可補原書不足。 |
書中記載始於[[元朝|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迄於[[明朝|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選定八十個歷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排列,記述其事件始末,每卷多則數千百萬言。並附有作者“谷應泰曰”的史論,採駢偶文體。<ref>台灣學者徐泓、林丽月等组成“明代典籍研读会”,發現《明史纪事本末》應是出自多人之手,非谷應泰一人之功,且在编目、史源上主要来自张岱的《石匮书》、《石匮书后集》,而“谷应泰曰”则基本上是抄自蒋棻的《明史纪事》。(詳見徐泓《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ref>此書詳於政治,略於經濟、文化、制度,對於山東[[唐賽兒]]起義、[[鄖陽起義]]、[[浙閩礦工起義]]皆有記載。其書多摭拾野紀稗乘,訛誤與疏漏之處甚多,甚至說法前後矛盾,如《江陵柄政》一文,肯定[[張居正]]之功,說他“成君德,抑近倖,嚴考成,覈名實,清郵傳,核地畝,一時治績炳然”;但在史論部分,卻說他是“傾危峭刻,忘生背死之徒”。<ref>林麗月,〈讀《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兼論明末清初幾種張居正傳中的史論〉,《師大歷史學報》第24期</ref>但因成書較早,綜合多種明代史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排比纂次,詳略得中,首尾秩然,於一代事實極為淹貫。”至今仍是“明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史籍之一”。<ref>《文史》,30-32卷,p181,1988</ref>後來[[彭孫貽]]又撰《[[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倪在田]]《[[續明紀事本末]]》,可補原書不足。 |
2024年9月28日 (六) 03:30的版本
《明史紀事本末》,清代谷應泰(1620年-1690年)著,紀錄明朝歷史的紀事本末體史書。
歷史沿革
順治十三年(1656年)谷應泰官至浙江學政,於其間編撰此書,這本書是在官修《明史稿》、《明史》之前完成,屬於私人著述。大量參考張岱《石匱書》、談遷《國榷》、高岱《鸿猷录》、范景文《昭代武功编》、蔣棻《明史紀事》等私家著作,又廣納博採,聘有張岱、徐倬、張子壇等參與編撰,[1]至順治十五年(1658年)冬成書,[2]並請國史院大學士傅以禮作序。十七年即遭到御史董文驥的弹劾,[3]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南苑召见董文骥,並下令检核原书,之后只赏董两杯剩茶略示鼓励,对谷则置而不问;但康熙即位后,却切责董无事生非,谷被弹劾之事最终不了了之。[4]
乾隆登基之前曾读过《明史纪事本末》,还对其行文颇为赞赏,但是到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看了编辑《四库全书》的人进呈的抄件后,对其中关于山海关战役的描述不满,认为谷夸大了吴三桂的作用和功劳,还诏令军机大臣“将书中一节,重行改正,以昭正论信史。”[5]
書中記載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選定八十個歷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排列,記述其事件始末,每卷多則數千百萬言。並附有作者“谷應泰曰”的史論,採駢偶文體。[6]此書詳於政治,略於經濟、文化、制度,對於山東唐賽兒起義、鄖陽起義、浙閩礦工起義皆有記載。其書多摭拾野紀稗乘,訛誤與疏漏之處甚多,甚至說法前後矛盾,如《江陵柄政》一文,肯定張居正之功,說他“成君德,抑近倖,嚴考成,覈名實,清郵傳,核地畝,一時治績炳然”;但在史論部分,卻說他是“傾危峭刻,忘生背死之徒”。[7]但因成書較早,綜合多種明代史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排比纂次,詳略得中,首尾秩然,於一代事實極為淹貫。”至今仍是“明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史籍之一”。[8]後來彭孫貽又撰《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倪在田《續明紀事本末》,可補原書不足。
注釋
- ^ 一般認為谷應泰只是掛名的作者。徐泓,〈《明史紀事本末˙南宮復辟》校讀:兼論其史源、編纂水平及作者問題〉,文中引鄭天挺的文章,“谷氏未嘗經過長期資料累積而忽然在兩三年之間作出一部六十萬字的有系統的有裁斷的歷史巨著,而這兩三(年)中,他還要全省十一府去按試,不能住在杭州。”張岱是否為作者,一直有爭議。而張子壇其人,趙鐵寒、陳錦忠都疑其是張岱。詳見梁紹傑,〈關於張岱《石匱書》的一些問題〉。
- ^ 赵荣福《燕行录》载:“今皇帝为设明史撰修之局,以大臣领之,诸学士甚多,而数十年未就。路逢业儒者,问其何间当可纂完,则答以为李自成之变,起居注所录并见焚烧,只有阁老冯升家藏日记几卷,而太半不足,故所失累朝事迹,无人知之者,且其失辽、失沈之事,难于为言,迄今未就。而丰润人谷应泰为浙江提学时,合通记、本末、编年、世法等书,补以闻见,撰《通鉴纪事》一部五十余卷,而始自至正,止于顺治十年前。应泰死,而其子因刊行之”。
- ^ 《顺治朝甲编中董文骥小传》:“十二月疏劾浙江提學道谷應泰,私修《明史紀事本末》。謂本朝仗義討‘賊’,轉戰千里,雪前代之恥,應泰猥云‘賊臣’何騰蛟禽之羅公山下,而我師不與焉。遂使我皇上爲明季君臣討賊之大義,不白於天下。”另見王士祯《渔洋精华录》。
- ^ 谷应泰与《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研究》1983年第3期。
-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二百五十九 乾隆五十一年壬戌条.壬戌谕:“《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系谷应泰所撰,朕从前在书房时,即曾见其书,以其举有明一代之事,仿袁枢通鉴纪事之体逐事贯穿始末,俾览者了然,而逐殷所论四六文颇佳。兹因四库馆钞出进呈,复详加披阅,其中所载李自成攻陷京师,挟太子二王东向永平,吴三桂顿兵山海关,悉锐出战,击杀数千人,大清兵绕至三桂之右,所向披靡,自成遁走,三桂复率大兵追贼,连战于保定正定,西度固关入山西等语,其言不足传信。当流贼攻陷京城时,吴三桂以一旅偏师,顿兵山海关外,而贼方以太子二王为奇货,载之马上东行,且欲招致三桂,执其父襄、胁令作书以诱其子。其时三桂之惧贼,不啻风鹤皆惊,一军胆慑,其所以乞兵复仇,皆藉本朝兵力。及我睿亲王、奉命统率义师,入关讨贼,我兵奋勇冲杀,贼人望风披靡,自相蹂践,自成遂弃京师四走。而英亲王、复率归驱逐,贼即狼狈窜死,实录所载甚明,是李自成之窜败,皆系本朝满洲兵力。使三桂彼时,果能办此,伊尚将攘为已有,安肯复请本朝兵乎!此自成之败,非三桂之力,更为彰明较着者也。而谷应泰乃称三桂顿兵山海关,悉锐出战,击杀数千人,追奔逐北,似贼人之败于三桂,而非败于本朝。谷应泰系汉人,犹及明末未免意存回护,故为左袒,而非当日实在情事,不足传信。着军机大臣,详查开国方略所载入关杀贼实事,将书中此一节,重行改正,以昭正论信史。”
- ^ 台灣學者徐泓、林丽月等组成“明代典籍研读会”,發現《明史纪事本末》應是出自多人之手,非谷應泰一人之功,且在编目、史源上主要来自张岱的《石匮书》、《石匮书后集》,而“谷应泰曰”则基本上是抄自蒋棻的《明史纪事》。(詳見徐泓《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
- ^ 林麗月,〈讀《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兼論明末清初幾種張居正傳中的史論〉,《師大歷史學報》第24期
- ^ 《文史》,30-32卷,p181,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