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
除了供應大腸細胞能量,還能抑制大腸癌,如何確保體內有足夠的「短鏈脂肪酸」?
除了供應大腸細胞能量外,短鏈脂肪酸也有益於腸道細胞分化與抑制壞菌生長,並幫助維持腸黏膜完整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科學家投入短鏈脂肪酸的相關研究,發現它們可能有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發炎性代謝疾病的風險。甚至有抑制大腸癌、減緩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症狀等功能。
健康闢謠:常放臭屁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
放的屁總是很臭,是大腸癌的前兆嗎?儘管我竭盡所能,花了數小時的時間搜查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但就是搜不到有任何可以支持此一說法的論文。
為什麼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便秘?三天才排一次正常嗎?
我們本來就沒要求要每天排便,有人的腸子動得快,一天排便可達3次;有人的就很慢,3天才排一次。快慢不是重點,掌握自己的節奏、排便時輕鬆愉快就好。
「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除了腹痛、血便,罹患大腸癌風險也較高
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20-35歲,以及40-60歲之族群,以學生、上班族為主。患者大多是年輕人,但其他年齡層也有可能發生,且愈年輕症狀會愈難治療。
如何知道自己是吃壞肚子還是「腸躁症」?
罹患腸胃炎的病患中,約有百分之十的患者會轉為大腸激躁症,這些患者通常是女性,感染腸胃炎的時間較久,而且在感染時可能承受了壓力,亦或者他們本來就有憂鬱症、長期失眠等精神方面的困擾,因此而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