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
《毛澤東時代的真實社會》:地方幹部對報告大饑荒餓死多少人小心謹慎,虛報人口還可以增加分得的糧食
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他們夢想著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願景。直到1976年為止,中國看似達成了許多成就:發展工業、鋪設鐵路推廣教育、提高衛生、保障婦女權利,並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是也引發了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這樣的人間悲劇,為那一代中國人劃下了無法撫平的苦難。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充滿矛盾的中國社會?
《老家人:范毅舜攝影文集》:在那個年代,飢餓是足以致命的生存考驗
1991年4月,時報出版推出了范毅舜的《老家人》攝影文集。2023年5月新版《老家人》讓我們再一次有機會去凝視、去感受,在同一個文化傳承中的天地人及他們的真實樣貌。全書自萬千影像中精選148張影像,精裝呈現。
《國家VS農民:廣西大饑荒》:「反瞞產運動」如何致使大饑荒更為惡化?
人民公社化後,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在集體化體制內得以順利推展,各地紛紛召開會議,「自上而下,層層開展反『瞞產』,通過大會小會輪番『核產』」, 以各級幹部會議打開反瞞產運動的局面。
《殺劫》:西藏的農牧民至今不能忘卻對「人民公社」的記憶
書中,作者提及「凡是革命者,都善於製造標語口號,製造革命術語和政治運動,製造沒完沒了的集會和狂歡」。今日再看,感慨更甚。中國培養出一批高舉愛國心的新世紀紅衛兵:小粉紅。於是西藏成為不可干涉的「國家內政」,文革已是過去式。
中國「供銷合作社」「社區食堂」遭指開計劃經濟倒車,官員稱服務長者「不是搞大鍋飯那一套」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謝田則向《自由亞洲電台》指出,「社區食堂」和供銷社都是國有壟斷企業,會慢慢控制所有商品來源和上游農產品,操控價格,擠壓民營小企業、菜市場、餐館的空間,是「國進民退」的又一象徵。若國家出現食品供應等經濟上或其他危機,供銷社和食堂便有穩定民情和社會局面的用處。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大躍進一開頭,毛就告誡中共高層做好大批死人的思想準備
在為大躍進揭幕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大談死亡是「白喜事」:「是喜事,確實是喜事。你們設想,如果孔夫子還在,也在懷仁堂開會,他二千多歲了,就很不妙。講辯證法,又不贊成死亡,是形而上學。」
馮客《毛澤東的大饑荒》:在集體化的衝擊下,傳統社會對性的禁忌被打破,強姦像傳染病般蔓延
過去西方世界談論二十世紀獨裁政權帶來的災難,多半聚焦希特勒與史達林,《毛澤東的大饑荒》一書則讓許多西方讀者警覺,當代中國也曾發生過這麼一段悲劇般的歷史。
「布列松在中國」特展:城市漫步者布列松,打開世界看見中國人文地景的窗口
不管這批照片是不是以人為本的人道關懷,或是以報導為出發點的捕捉時代亮點,布列松的作品,如他所說,捕捉了中國在這些年間的生活樣態,人民對受政治波及的生活所展現的情緒。
《四帝世紀》:西方崇毛者還說,革命領袖會把他的飯分給每個中國人吃
造成同胞痛苦不堪的饑荒卻是一點都不能打動毛主席的心,他還是認為只有空著肚子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只有天文數字的產量才值得被考慮。就算是最小的編造的統計數字,都會讓他高興。
【TIDF20週年】動作間的轉換:紀錄劇場《閱讀飢餓》
2016《回憶:飢餓》以極大篇幅呈現採訪者自身的生命經驗,在「三年大饑荒」的年代,各式各樣的樹皮土塵成為了賴以維生的食物;而2018《閱讀飢餓》,投影幕打出「飢餓是一種記憶」的字卡,而後記憶離開了,只留下飢餓。
我在意大利的人民公社和37個人結婚
人民公社就像一把筷子的力量,一群人共享資源、財產、房子、車子,每一個人帶著自身專業和對未來的憧憬加入人民公社,一個人不能完成的夢想,一群人一起實現。
我在義大利的人民公社和37個人結婚
人民公社就像一把筷子的力量,一群人共享資源、財產、房子、車子,每一個人帶著自身專業和對未來的憧憬加入人民公社,一個人不能完成的夢想,一群人一起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