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料理
串聯台灣人對家鄉情感的美食記憶:台味經典食譜「高麗菜飯」
美食是臺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合了臺灣傳統的烹飪技巧和食材,以及多元的文化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和口感。高麗菜飯是臺灣經典小吃之一,以白米、高麗菜、香菇、蝦米等食材烹製而成,風味十足。做法簡單,在家中即可輕鬆完成。
山脇璃珂《終於一個人去旅行》:在台灣的單人旅途中,我積攢了多少「幸福存款」啊!
從最基本的行李準備、行程安排,到自家日本國內踩點的趣味,飛向巴黎、台灣的新奇興奮。她讓我們知道, 想像力即是準備力 ,不管你現在幾歲,好奇心永遠能夠為你儲存快樂,哪怕只是一點一滴,或者當下你根本沒有察覺,那個勇敢出發的自己,正在成長,正在改變。
名廚江振誠宣布引退投入餐飲教育,RAW餐廳年底劃句點將成料理學院
RAW餐廳原址將進化成為江振誠心中的國際級料理學院Culinary Academy。而RAW最後的菜單餐期,將從8月1日開始開放訂位至年底。8月16日的最終篇The Last Dance正式展開,將化身為劇場級的沉浸式用餐環境,江振誠把它定位成寫給所有熱愛料理、關心RAW餐廳的人的一封情書,這也將是他與RAW團隊的「最後一支舞」。
日本黃金週現「觀光公害」:高野山居民無救護車可用,大阪京都遊客爆炸,東京晴空塔「台灣祭」熱鬧登場
根據JTB調查,日本民眾在黃金週不出門旅行的最大原因是「擁擠」,選擇這個因素的人有47.2%,比去年增加4.7個百分點。至於在日本國內旅遊的人,選擇旅遊地時的最大考量是「感覺遊客不多」,這或許是他們對大阪敬而遠之的原因。根據「近畿日本Tourist」民調,最近遊客爆炸的京都府連前10名都沒有排進去,而外國觀光客相對較少的兵庫縣,則從去年第6名上升至第5名。
評楊双子《四維街一號》:用小說培育在地的百合花樣,也為歷史找到自己的聲音
小說家楊双子繼《臺灣漫遊錄》後,首度將歷史題材延伸至戰後與當代社會,將一棟臺中市現存的歷史建築「西區四維街日式招待所」變身成女子宿舍,透過細膩鮮活的人情小劇場,描繪出以古蹟空間與飲食文化探索歷史的趣味,以及觀測當代族群政治的另類切面。《四維街一號》再度展現楊双子考證歷史細節、架構人物場景、結合料理與人情之美的能力。
台裔記者魏貝珊探尋台菜與認同,新書《台灣製造》向世界訴說島國故事
對於台灣料理是否為中國料理分支的質疑,魏貝珊反問:「新加坡料理是中國料理的分支嗎?」她表示,台灣是民主政體,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之,「中國料理是台灣的一部分」,此外還有日本和西方的影響。
【日本城市一隅的正統台灣味】台灣人一看就知道是家鄉味——東京台東區「台灣茶館 家豆花」
「日本城市一隅的正統台灣味」系列,是TNL日本編輯部為讀者們介紹這些身處日本、十分講究台灣飲食文化料理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對美食的追求。這次介紹的是位於東京都台東區的「台灣茶館 家豆花」,延續代代相傳的家鄉味道,是他們的堅持。
台灣美食在歐洲市場打出一片天,歐媒:民主的滋味與中國極權成鮮明對比
《日內瓦論壇報》不僅特別介紹花枝丸等在地美食,更將台灣料理形容為「民主的滋味」,寫道:「混和與多元,台灣料理有著歷史、擁抱世界。它的民主文化和多元性遭嚴重控制的中國形成鮮明對比。」
《1940在台南》:很多人以為「阿霞飯店」一路走來都很順遂,其實也曾有過慘淡歲月
本書特色:1. 述說阿霞飯店從第一代創始人到第四代的80年傳承故事。2. 以飲食文化的角度揭開老台菜的歷史文化、背景由來、食材選用的豐富面貌。3. 收錄阿霞飯店菜單的36道經典料理,並以圖文解說詳細的材料與步驟。
台式炸雞風行美國,「紐時」報導:台裔廚師巧手改造,炸雞供不應求
除了珍珠奶茶在世界造成飲品旋風,台式炸雞也征服外國饕客的味蕾,逐漸在世界美食版圖上站穩腳步,這些跨出台灣的鹽酥雞結合了當地的飲食習慣,加上酸黃瓜、捲心菜、甜醋泡菜、青辣椒美式乳酪等不同配菜與調料,成為獨特的台式炸雞三明治。
繞著中央山脈走一圈,「百味環島」七個餐桌上的故事
環了台灣一圈,身心靈都因為料理而有感,拆封這些美食,封藏在我們生活的味蕾,台灣其實就像是一座承載百年味蕾記憶的五顆星餐廳,引領有緣人體驗舌尖之旅,與美食的相遇,更不只在餐桌。
在日台人的「台灣Loss」:吃不到豆干、焢肉沒豬皮,家鄉味就是少一味
最近日本流行的「臺灣LOSS」一詞,主要是指喜愛臺灣的日本人因為無法訪臺,產生一種嚴重的失落感,事實上,不只日本人,住在日本的臺灣人也有嚴重的「臺灣LOSS」,短期內難以自由返臺或許還能忍耐,但無法滿足對家鄉味的渴望,可能才是觸發在日臺灣人「臺灣LOSS」的主因。
《蓬萊百味臺灣菜》:雖然北投曾風光一時,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仍注定走向失敗
包含現在大家看到的《蓬萊閣菜譜》,裡面記載了閩、川、粵三種料理,我們什麼都學,我仔細、認真的看,到我成為師傅時就開始不斷改良、創新菜色,直到闖出名號,我才能大聲地說「我做的就是『台灣料理』!」
越式又帶點洋派的熱鬧——胡志明市最有西貢個性的餐廳「Baozi」
我想像中的西貢個性,越式中帶點洋派的熱鬧、寬宏的包容性、面貌繽紛多元。位在胡志明市的餐廳「Baozi」中,餐點就是這般豐富,甚麼都有。
S1E22|美食作家葉怡蘭(下):在台灣小吃裡,「內臟料理」是個很重要的核心
為什麼葉怡蘭特別愛好內臟料理?有什麼特別的風味跟獨特之處嗎?還有台灣小吃如何與威士忌做餐酒搭配?有什麼基本原則跟技巧嗎?除此之外,在下集裡葉怡蘭也為大家解開了一個疑惑,關於「這個甜點不甜,很好吃!」的謎團,既然甜點不甜,我們為什麼要吃甜點?而且不甜的甜點還很好吃?
法國知識份子有沙龍,台灣日治時期則有「火鍋」趴
當時酒樓有可以聽歌的「藝旦」表演,類似現今尾牙場合中的歌手表演,由藝旦搭配曲師的演奏,演唱哀怨悠長的南音,或是活潑熱鬧的北管、亂彈。現在「蔡依林」是各公司最渴望請到的歌手,而在清末時台北的「阿波」因歌唱絕佳,人氣也是相當高。
國民教育早已暗渡陳倉 去殖民化炮製「Nǐ hǎo」的小嘍囉
「我們本是一個說廣東話、中英兼擅、工作效率其高、長期受華洋文化浸淫而變得特別、能站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的族群,而不是中國屬下一個毫無特色只會唯唯諾諾說『Nǐ hǎo』的小嘍囉。」
國民教育早已暗渡陳倉 去殖民化炮製「Nǐ hǎo」的小嘍囉
「我們本是一個說廣東話、中英兼擅、工作效率其高、長期受華洋文化浸淫而變得特別、能站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的族群,而不是中國屬下一個毫無特色只會唯唯諾諾說『Nǐ hǎo』的小嘍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