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報導

以色列軍方軍人軍隊進入半島電視台辦公室

以色列軍方突擊《半島電視台》辦公室,稱法院下令關閉45天

國際 TNL 編輯

以色列軍方多次指控《半島電視台》記者是加薩的「恐怖分子」,電視台否認以色列政府的指控,並稱以色列有系統地針對其在加薩走廊的員工。

螢幕快照_2023-09-21_下午12_53_11

台灣媒體亂象對社會的影響:倫理倡議和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 方格子vocus

前幾天看了Youtuber錫蘭的影片〈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也很清晰,一一回擊並解析了媒體對他與其他網紅如何的斷章取義、標題殺人。電視台或是報業記者,不是在寫個人部落格、寫故事、寫小說,是在傳播給國家社會客觀事物變動的消息,從荀子的〈性惡篇〉來看,更能發現在社會中,缺乏倫理和道德規範會導致混亂。

lmmysuscjclb8lk4ob15e4p2b51ovo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記者學者齊聚台北:財務影響報導獨立性,太快用AI寫新聞不見得是好事

社會 中央通訊社

華姆斯利認為,新聞業不用急著運用AI,可以「放慢腳步」。他說表示,ChatGPT目前的語料庫大量參考上百家媒體的報導,有些內容比較極端,ChatGPT的語彙也可能偏差,太快使用AI寫報導不見得是好事。馬來西亞媒體《當今大馬》數位編輯覃心皓則表示,收入多元化非常重要,因為新聞媒體的財務能力牽涉到新聞報導的獨立性。

RTXNQPD

一反「揭露問題」的傳統新聞調性,強調解決策略的「解方新聞學」如何實踐?

從讀者的角度,描述問題的報導令人悲傷而無助,研究也發現新聞帶來的負面情緒以及對新聞失去信任,是民眾迴避新聞的兩大主因。而「解方新聞學」或許就是解方報導重建新聞公信力的跡象,也是增加公民意識、進而支持新聞業的力量。

ziaivoxh9rdagrnzptweo8qx0k35qm

選舉新聞監測分析:媒體報導嚴重「重北輕南」,高聲量未必代表高支持度

TNL+ 政治 柳金財

這次由2022年電視選舉新聞學者監測聯盟發起,針對有線7家及無線5家的選舉新聞監測,首次統計10月8日至14日為期一週的新聞報導。秉持「價值中立」的社會科學分析方式,透過客觀、公平及公正精神進行比對,發現6都及新竹市的選舉新聞仍偏重某些是媒體聲量王的候選人,且集中報導特定區域,頗值得關注及探究。

launch_01

【講座】獨立記者朱淑娟: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如何實現永續經營的記者夢?

剛出道時主管可能會跟你說,記者要什麼都會寫,但實務上是不可能的,每個領域都浩瀚如海,要學習一個領域的專業,前提是要選擇一個喜歡的領域,然後在這個領域夠久,頻繁換線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也要注意累積人脈......

RTS68UGH

俄烏戰爭報導的媒體倫理守則,與照顧新聞工作者的心理衛生原則

從Covid-19疫情到烏俄衝突,不但新聞媒體報導時的高標準已經越來越重要,甚至有調查報告研究發現,許多記者或編輯在報導相關新聞的時候,表現出焦慮和憂鬱的跡象。

異鄉人_作品封面

【紀實漫畫】鐘聖雄X曾耀慶對談〈異鄉人〉(上):作為報導者和創作者時,如何「不只是旁觀」?

藝文 慢工出版

曾耀慶:不管你有沒有把它稱作是自己的作品,也許從別人的角度,像是從我的角度,每次寫〈異鄉人〉的簡介的時候,我都會說這是從鐘聖雄的報導改編成的漫畫。不過其實我心裡第一個浮上來的字都是作品而不是報導。

gljdeaobfap0s5r2nqdxbqiyst8kvj

資深社會記者王瑞德:跑新聞時發現主角是認識的同行或警察,該如何處理?

如果我跑新聞時發現有認識的人,會如何處理?公是公、私是私,身為新聞人考慮的是新聞重要性,而不是私人交情,這就是無冕王必須堅持捍衛的專業。

雷震

初探台灣60年代新聞工作者的困境,雷震案、白色恐怖造成了什麼影響?

社會 方格子vocus

現代研究白色恐怖時期的報業時,常常會引用一種「保護主與侍從」的理論:國家作為報業的保護主,給予報業合理的環境與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便要求報業相對應地付出代價作為政府的宣傳工具;當保護主的政策較為寬鬆時,報業便可以順應民情發展出不同的論述或是其他內容,而當保護主收緊繩子時,報業便相對會受到來自政權的壓制,不得不低頭。

shutterstock_1341939314

BBC「氣候創意節」與會筆記:如何講述環境議題,才能讓觀眾更有感?

或許少一些科學數據,多一些幽默感,有助於提升一般人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認識,讓大家知道「像我一樣的平凡人也可以替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因為人們必須先認識這個議題,才能思考該怎麼行動。

shutterstock_1890489592

新聞媒體處理自由派與保守派抗爭時,是否存在雙重標準?

研究者分析了1500份與抗爭相關的的新聞報導,發現若是報導保守派抗議的新聞,幾乎不太會被定義為「暴動」,新聞報導的焦點也多會集中抗議者財務損失以及與警察的對抗之上,然而像「BLM」這類的抗議活動,則較容易被定義為暴動。

5ggrseocrex5bz0lsx45d7jhinxdxt

雞排妹性騷擾風暴中,看不見的媒體深淵如何「圍獵」鄭家純

社會 《思想坦克》

記者不問翁立友對鄭家純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反而選擇「沒有發生問題」的對象、狀況,來報導「沒有發生性騷擾」。這是轉移焦點。

中國公民記者張展

公民記者張展在中國報導武漢疫情被控「尋釁滋事」遭判4年,另還有3人下落不明

中國 TNL 編輯

張展在看守所期間以絕食抗議、堅持不認罪,但因此導致身心健康狀況極差。而張展被判刑後,中國主流媒體全面噤聲未報導,美國國會及聯合國則各自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聲援張展。

dt7bbm7jwo3tm8dyd9u1mtqvvwkhdm

台灣人的美國大選激情:看著三手新聞,假裝人在現場

國際 王克殷

台灣的記者常沒有國外的一手材料,對於陌生的事件,沒有人事時地物的接觸,缺乏特派記者,用改寫,編譯、臆測支撐結構,用夾敘夾議取代採訪,用別人的畫面填滿空白,而看著「故事」而非「新聞」的許多台灣人,就這麼創造了美選開票當日的激情,彷彿真的經歷了一戰。

RTS3C6ZR

疫情蔓延時,媒體該如何做好新聞專業、減少不實報導?

在理想的情況下,科學家與記者在做的事情非常相近——提供正確的資訊並據以解讀——只是受眾以及時間跨度不同。然而在追蹤疫情時,面對泉湧而出的訊息,不論記者的動能再豐沛、動機再良善,持續保持這樣的警覺依然有著相當的難度。

螢幕快照_2020-06-04_下午2_39_58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都在憲法的保障範圍內,兩者的界限在哪裡?

社會 讀者投書

兩者都在憲法的保障範圍內,那「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界限又在哪裡?在處理八卦新聞時,記者又該如何拿捏?

2jjpnvmrb9qbo3eb47pjh4xan6x7tm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書評:沒有人願意幹傻事,但願我們能成為那個「沒有人」

藝文 方格子vocus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這本書不只剖析了日本社會的弊病,許多情節在台灣也有十足的既視感,凸顯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Depositphotos_168544862_l-2015

朱淑娟的報導寫作課:如何保持手感?文章要修到多好才能出手?

專欄不同於一般新聞,最重要的是「觀點」,觀點要清晰就需要經過沉澱,即寫即發的稿子通常很難有好的品質。不過現在網路新聞快速,很多新聞熱度維持不了幾天,沉澱一週的評論還有讀者要看嗎?我認為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