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型態
《數位游牧》:有經驗的移居者都會告訴你,生存下來很重要,但能好好生活才是關鍵
首先你要先思考的,就是你喜不喜歡、能不能離開公司所在地工作。很現實的,如果你無法擁有一個不用在固定地點的工作,那數位游牧生活就不可能成眞。但我並不是說如果你「現在」的工作無法,就等於你永遠無法。有非常多的人,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在世界各地透過網路工作來賺取收入,而決定換雇主或甚至換跑道。
後疫情旅遊趨勢觀察:「慢遊」、「workation」、「旅遊房產」成熱門關鍵字
很多人認為疫情讓世界回不去原本的樣貌了,「慢遊」、「回歸自然」、「workation」等概念登上浪頭,下一波新型態的旅行風潮正在醞釀中,也帶來全新的商機。業者在這波熱潮再起前應該作好甚麼預備?本文將就現況及未來提出觀點及建議。
《三無世代》:疫情下被迫停止腳步,反而讓公司平時看不到的問題浮上檯面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企業被迫停止營運,停下腳步。也正因為停下所有的腳步,公司組織到底被多少不必要不緊急的事物汙染,這種無謂的真實才能浮上檯面。
同樣是「拖延症」,不同人格特質可能造成不同的結果
被動拖延對於學業成績表現有害,但當個體選擇經過深思熟慮的「拖延」時,反而會強化他們的表現——主動拖延者則對於手頭上的這些任務會抱有期待,且期望能將其完成。
「遠距工作」聽起來美好,但朝九晚五的通勤上班族在心理上、技術上準備好了嗎?
缺乏非語言訊息、缺乏閒聊場合、缺乏遠距合作的心理準備是三個造成我們跟遠距同事合作不順利的原因,合作順利仰賴彼此之間的共識建立,但是這幾個因素會使得位在不同地方的同事們難以了解彼此,加深溝通成本,進而影響合作品質。
行動波希米亞人:選擇居住地的標準是生活型態,而非工作型態
如果能夠不再以工作為中心決定居住場所,而是以「自己想做的事」為中心,那麼,我們必然可以將自己所有的時間、自己的人生「納為己有」。
我義正言辭的教訓那個「不會帶」小孩的爸爸,後來才發現自己真是個笨蛋
長久以來我們的公共空間被塑造成一種很特定的成人的空間,很有禮貌、很有距離、很整齊、很不互相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