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
台灣「重理科輕人文」的底層邏輯:四百年殖民遺毒未清,現代轉型壓力又夾攻而來
史學家、文學大師、政治、哲學思想家的培養,都需要整體社會環境累積上百年才能養成。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結合工業革命,歷經百年以上戰爭、數次社會革命,才有現在的人文底蘊。要台灣在長期被殖民的狀態下,在短短20多年時間內生出什麼影響世界的文化大師,無疑強人所難。
「賽先生」是東亞社會最佳解嗎?談我們為何需要博雅教育?
在中國古代,表彰人文學養的科舉制度,是讀書人唯一向上爬升的管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俗諺就是在此脈絡中誕生。然而這個槓桿在清朝末年被打破,在「賽先生」強勢入侵下,人文研究被打為陳舊、腐敗,對社會整體進步發展無用的學科⋯⋯。
劉仲敬《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以文科為職業的人,皆無法避免變成不同層次的無產階級
本書蒐集劉仲敬對於人生百態的各種看法,分為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教育、職業、財富和各種日常生活的疑難雜症等十一個面向,以問答的形式呈現。不想當沒有主見的費拉順民?想要提升階級?那本書就是你的必讀人生指南!
蘋果電腦的成功,建立在很多「阿宅」不明白的層次上
在台灣,文青對於科青或阿宅來說,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書呆。但是《書呆與阿宅》提出文科人,更能夠體驗生活,因此更能夠為企業帶來解決生活難題或提升生活品質的新主意。
《書呆與阿宅》:蘋果電腦的成功,建立在很多阿宅不明白的層次上
在台灣,文青對於科青或阿宅來說,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書呆。但是《書呆與阿宅》提出文科人,更能夠體驗生活,因此更能夠為企業帶來解決生活難題或提升生活品質的新主意。
《書呆與阿宅》:為什麼Tinder需要社會學家,Slack雇用主修戲劇的員工?
在抨擊人文學科的聲浪當中,有不少人誤以為文科生跟那些鑽研STEM學科的學生比起來就是不夠嚴謹,再來就是文科生不但「弱」又很不科學,而STEM領域出身的學生學的才是正宗科學方法。事實上,人文學科傳授了很多嚴謹的探究與分析方法。
「重科學,不一定輕人學」博雅教育也許能培養出頂尖科學家
強調批判思考和反對過早專精的博雅教育,也許更能培養出頂尖的科學家,即使並非「更能」,至少是「也能」,大學教育根本沒有減少提供人文學科的理由。
「重科學,不一定輕人學」博雅教育也許能培養出頂尖科學家
強調批判思考和反對過早專精的博雅教育,也許更能培養出頂尖的科學家,即使並非「更能」,至少是「也能」,大學教育根本沒有減少提供人文學科的理由。
安倍政府:人文學科產能低建議廢止,否則砍大學補助
東北大學校長里見進批判「文科無用論」指出,「是不是太過於短視、急功近利了?大學也必須培養也許不是馬上有用,但將來可能會有很大發展的人才。」
日本83%國立大學欲整併廢除文科 學者痛批「文化亡國」
大量文科出身的社會人士認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對工作沒什麼幫助。連文部科學省在日本政府各部門中也常被嘲諷是「落後分子」。
日本83%國立大學欲整併廢除文科 學者痛批「文化亡國」
大量文科出身的社會人士認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對工作沒什麼幫助。連文部科學省在日本政府各部門中也常被嘲諷是「落後分子」。
「她應該閉嘴讓我們性侵」...你該知道全球女性遭遇的3大不公平待遇
「她當時根本應該閉嘴讓我們性侵。這樣大家『用完她』就會放她下車,只會去打那個男孩。(we would have dropped her off after ‘doing her’ and only hit the 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