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 Related Tags:
- 微生物
- 細菌
- NASA
- 我的野蠻室友
- 黴菌
- 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
- 火星
- 抗生素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 寄生蟲
研究:32.6億年前隕石撞地球,化身「巨大肥料彈」助早期生命演化
32.6億年前一顆直徑37至58公里的碳質球粒隕石撞擊地球,是恐龍殺手小行星的50到200倍大。這場撞擊可能引發全球海嘯、大氣加熱和海洋沸騰,但它也可能帶來大量的磷和鐵,為微生物提供關鍵養分,促進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
鐵達尼號在海底112年逐漸遭細菌侵蝕解體,它的結局將會如何?
鐵達尼號是一個巨大鐵綠洲,是重達4.6萬噸的鐵壓縮體,促進深海珊瑚礁形成,海星、海葵、玻璃海綿、底棲珊瑚和海參等都棲息於此。當然,還有鐵細菌菌落。沉船上具標誌性的區域,如上層建築——大樓梯門廳、馬可尼室、軍官宿舍——將在2100年左右消失,這將使潛水器登陸鐵達尼號更具挑戰性。
新加坡飲用水衛生全球第一,但為何星國人仍不直接喝水龍頭的水?
新加坡憑藉其卓越的衛生和水質標準,從180個國家和地區位居全球第一。但有趣的是,儘管星國自來水品質已達到一流水平,但許多新加坡居民仍不習慣直接開水龍頭喝水。
NASA洞察號顯示火星可能藏有液態水庫,水量足以形成海洋
當今的火星地表寒冷荒涼,但曾經溫暖潮濕,然而,那個「濕潤年代」早在30多億年前就結束了。研究報告顯示,曾經存在於火星地表的水,大多沒有逸散到太空中,而是滲入地殼中。
在太空中的「微重力狀態」待上一年,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
隨著人類將目光投向更深入地對太陽系進行載人探索,這些訊息將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例如,根據目前的計劃,返回火星的旅程預計將耗時約1100天(三年多一點)。太空人將乘坐的飛船比國際太空站小得多,這意味著需要更小的輕型運動設備。但是,撇開健身問題不談,太空飛行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
《綠金.茶葉文明史》:如果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突然失去茶,可能會有死亡率飆升、城市崩毀、嬰孩大量死亡等問題
作者Alan Macfarlane自東喜馬拉雅山裡的茶園回憶,探索茶葉如何成為世上最受歡迎的飲料、瞭解茶樹如何被移植到各大洲,也重溫那些因採茶、製茶、販運從而改變生活的男男女女的故事。加諸大量史料破譯茶產業轉動近代世界的關鍵密碼,本書不僅展現作者卓越的學術造詣與熱情,更成為研究茶文化或愛茶之人不可或缺的經典!
《驚人的發酵力》:「麴」到底是何方神聖?把黴菌的同夥吃下肚,沒有問題嗎?
山元正博為農學博士及麴屋第三代傳人,成立源麴研究所,致力於開發和推廣麴菌。他的兒子山元文晴在擔任醫生的診療過程中,也發現了麴菌對於美容和健康的效用,本書即為這兩位專家嘔心瀝血的研究成果。
《我擁群像》:微生物如何「雕塑」動物的身體?
雖然碗裡沒有其他動物,但短尾烏賊並不孤單。牠腹側的兩個腔室(發光器)充滿叫做費雪弧菌(Vibrio fischeri)的發光細菌投射出向下的亮光。到了晚上,發光細菌發出來的光會和從夜空流淌而下的月光交融在一起,藏起烏賊的身形輪廓,使牠不被掠食者發現。短尾烏賊是沒有影子的動物。
萊茵河發現新型噬菌體,有望對付抗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
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而在瑞士境內被分離出的一套獨特的噬菌體系列,則正在幫助全球研究人員們開發新型對抗不可治癒感染的療程。
《Nature》研究:小鼠愛不愛運動受遺傳影響不大,但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研究人員觀察到,愛運動的小鼠跟懶惰的小鼠相比,在遺傳基因體學或生化數值上沒有任何顯著差異,顯示遺傳基因對運動能力的影響很低。但研究人員觀察到,若給予愛運動小鼠抗生素降低腸道微生物時,這些愛運動的小鼠運動能力降低50%,大腦中的多巴胺濃度下降。
研究:澳洲內陸疊層石由35億年前微生物生成,推測火星岩石可能有類似的古生物結構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團隊指出,澳洲德雷瑟地層的岩石經歷了風化作用,與火星表面一樣佈滿了赤鐵礦。如今科學家們與NASA合作,期望透過比對毅力號探測器在火星採集的岩石樣本與澳洲內陸的古化石,探尋火星上曾經有生物存在的痕跡。
科學母職、育兒衛生與知識典範競逐:傳統強調「衛生清潔」,為何近年歐美吹起「髒養」風潮?
從醫學專家與科學家對育兒「衛生」以及「清潔」的建議可看出:細菌與健康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取決於不同的科學知識觀點與學門。
簡介P3實驗室:人員著、卸裝都有相當嚴謹的SOP,疫情爆發後開始「養」病毒進行分析
P3實驗室像是把整個實驗室變成安全櫃,實驗室內是負壓(相比於室外壓力較小),氣流只能從室外往室內吹,不能由室內往外吹,避免病原菌外洩。另外還有雙門滅菌鍋,實驗用品必須經過高溫高壓、蒸氣滅菌之後才能由外部取出。
連極地都發現微塑顆粒,個人、政府與企業如何做到「遇塑則不達」?
這些極小的微塑顆粒在環境當中被海洋生物所攝取,然而小魚吃小蝦、大魚吃小魚,人吃大魚,這些微塑顆粒就會悄悄地透過大自然食物鏈存於體內累積,進而影響到人類。
《我的野蠻室友》:以為家裡只有你?不,還有20萬個看不見的室友⋯⋯
有時候我在跟一些阿宅朋友談到這些和居家環境微生物有關的研究時,會被他們制止,因為知道家中有許多不知名的小生物似乎是很恐怖的事情,還是眼不見為淨吧。然而,不管理會與否,這些微生物都會默默地改變我們的健康狀態。
《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你家廁所可能比廚房更乾淨?
《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讓我們見識到居家環境中對微生物的一些迷思,例如家裡最多細菌的地方居然是廚房!相較之下,廁所可能反而因為較常清洗而更乾淨。光菜瓜布就有超過五百四十億隻細菌,即使使用清潔劑,也難以把它們全都殲滅。
《我的野蠻室友》:我們凡走過必留下細菌,但這不是什麼危險的行為
我們凡走過必留下細菌,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一來這是無可避免的現象,二來這不是什麼危險的行為,至少在擁有現代廢棄物處理場與乾淨飲用水 供應鏈的生活中,我們不需太過擔心。
《我的野蠻室友》:兒童可能透過狗糞和貓糞,得以補足腸道中的細菌?
這些益處之所以會存在,也完全是因為我們目前生活的環境,跟野外大自然的接觸是少之又少,所以在生活中增添一些狗身上的髒汙或狗糞,似乎是個解方。
高糖、高油、飲酒過量可能改變腸內菌叢平衡,影響你的免疫力
腸道在抵抗病原入侵以及調節免疫功能中,具有相當關鍵的角色。如果把免疫系統比喻成人體的軍隊,那遍布於腸道的免疫細胞就像是訓練、養成軍隊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