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
中非合作論壇:從鐵路、債務到軍事合作,中國在非洲的存在感劇增
中國在吉布地建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超過1000人駐軍。吉布地位於亞丁灣的西岸,扼守著紅海到亞丁灣的通道。這裡經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可抵地中海直達歐洲,向東則直通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海上貿易通道之一。正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美國、義大利、法國、日本都在此設立了軍事基地。
中信金攔路搶親「新新併」,三金併有可能嗎?吳東進如何選擇是一場面子與裡子的雙重博弈
早在2023年新光金改選董事會、改革派獲勝時,新光金「被併購」的命運就已注定。然而,中信金控利用「新新併」的策略缺失橫插一槓,試圖收購新光金,開創了新的發展可能:台灣金融史上首次合意併購與非合意併購同時進行的情況出現,甚至可能會出現三金控合併。
無視「千萬青年失業大軍」痛苦,中共「打腫臉裝闊」給台青看,恐怕落入雙輸局面
中共一面想要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又一面頒布「懲獨意見」,中國經濟正需要外商投資,卻又通過各種「國安新規」,甚至明明國內青年失業問題持續惡化,還硬要裝出「中國遍地就業機會」的假象。這些中共政府的自我矛盾、認知失調與惡性循環,恐怕只是「中國危機」的冰山一角而已。
【圖表】中國經濟「三母龜」日漸凋零,外資「下降80%」與「減少8%」何者為真?
2023年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較前一年驟減逾八成,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準。原因包括房地產低迷導致經濟前景不明朗、美中對立引發之憂慮不安,以及政府強化反間諜法所帶來的心理衝擊等。然而,中國商務部公布該年,外商投資利用金額統計,與前一年相比,降幅僅為8%......
《華爾街日報》:西方應對「中國衝擊2.0」,美國加徵關稅,歐盟卻與北京抱更緊
對於歐、中雙方而言,更緊密合作可防止川普的捲土重來。川普放話對所有外國進口商品全面加徵10%關稅,這無疑告訴歐洲別跟美國心連心,還幫忙中國緩解與歐洲的緊張關係並繼續打入歐洲市場;如此一來,歐、中的工業和技術聯繫會增強,中國汽車品牌雖被美國掃地出門,在歐洲卻會越來越吃重。
台股最快29日達「窄基指數」,4大關鍵問答一次看,專家:不影響台積電期貨
熟悉期貨市場的產業人士下午接受電訪分析,台指期並非首次被美國CFTC列為窄基指數。根據資料,2021年4月,台股期貨和小型台指期貨曾因台股加權指數中、台積電占指數權重逾3成的天數,不符合美國廣基指數定義,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列為不適用交易許可規定;直到2022年10月下旬再獲CFTC核發許可,讓美國一般投資自然人得以交易台指期貨。
台股本週迅速收復2萬點大關,法人:美國科技股財報、聯準會動向牽動後勢
PGIM保德信科技島基金經理人黃新迪認為,本週下半週指數迅速反彈,加上Google、微軟等美國指標龍頭科技大廠財報亮眼,化解科技股疑慮,重新激勵台股投資情緒;從技術面來看,台股季線扣抵值在低檔區,且均線再度全數上揚,對指數形成強勁支撐,看好台股短線反彈行情有望持續。
台積電股價收819元創新高,台股61個交易日市值增9.26兆,法人:法說會行情受期待
觀察台積電今年迄今收盤表現,台積電股價已大漲226元,波段漲幅達38.1%;今年以來台積電市值大增5.86兆元。
習近平會見美國工商界代表:穩住外資的同時,也為「三中全會」經濟改革鋪路?
在中美對峙的國際環境中,美國企業在華也被另眼相待——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發佈的《2023年在美中資企業年度商業調查報告》顯示,49%的會員企業認為,相較前一年,他們在中國更「不受歡迎」,該比例在消費行業更高達56%。
習近平會美商遭評「拍照作秀」,中國國安部隨即拍片提醒慎防境外勢力
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的中國研究分析師貝多爾(Chris Beddor)表示,這主要是習近平在傳遞訊息,在全球企業對中國非常警惕之際,展現出中國政府理解到全球企業與投資人的憂慮,且仍希望他們待在中國。
習近平會見美工商界人士,強調中美合作交流求同存異;李強罕見承認中國經濟面臨風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27)日上午與美國工商界、學術界多位代表會面,強調中美兩國透過交流、合作來「求大同,存小異。」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5日閉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論壇中演講,罕見承認中國在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上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風險,並試圖拉攏外資進駐中國。
身為半路出家的「門外漢」,華為、小米會如何改寫全球電動車市場?
做通訊設備起家的華為涉水汽車市場,智慧型手機廠商小米如今也要在電動汽車市場分一杯羹。和傳統「車企」相比,這些「門外漢」把電動汽車視作裝上四個輪子的智慧型手機,大數據、人工智慧才是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
《路透社》:李強不打算在官方主辦論壇與外企CEO會面,投資信心恐將再受打擊
根據報導,外企一直努力希望中國領導人,能就外企關心的事項作出更多公開回應,包括範圍更廣泛的「反間諜法」、對咨詢和盡職調查機構的突擊檢查、出境禁令等。但繼總理記者會被取消後,外企和中國總理的溝通機會若再被取消,外企對投資中國的信心恐將再受打擊。
台股兔年萬八封關,法人:AI仍是上半年盤面主流,經濟部長:投資台灣方案今年衝2000億
王美花指出,半導體先進製程帶動IC設計、封測供應鏈,使台灣成為全球不可取代的角色,政府也祭出政策工具,包括產創條例第10之2提供企業投資租稅抵減,晶創計畫則有補助計畫,協助廠商切入半導體的先進製程、及研發並應用AI晶片。
歐美人士畏懼「反間諜法」不敢入境中國,只靠簡化簽證流程救得了觀光?
中國政府自2024年1月1日起簡化美國人士的簽證核發手續。在去年12月,中國對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旅客實施了免簽等新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稍微穩定的去年,入境中國的旅遊人數仍大幅減少,因此此舉被視為是陷入日漸貧困的中國力求提升觀光的最後一搏。
「摜蛋」遊戲成中國金融圈社交密碼,上海成立協會進入「摜蛋+茅台酒」時代
「摜蛋」撲克牌遊戲在中國商界高層及相關的官員之間流行,標誌了外資減少投入中國後,中國投資圈「國產化」的趨勢。報導引述投資人說,以前是「德州撲克+紅酒」,現在則進入了「摜蛋+茅台酒」的時代。
「東方之珠」日益黯淡:港版《國安法》、《反間諜法》緊箍咒,香港外資大撤離
隨著中國加強對香港的控制,一些企業如麥肯錫顧問和一些顧問公司成員,在前往香港時亦攜帶其他手機。某全球顧問公司高層表示,一些高階經理人對於是否前往香港感到猶豫不決,因不能攜帶平時使用的行動裝置覺得不便。
2024國際局勢三大看點分析:美國的投票箱、中國的資本市場、俄烏跟以哈離談判桌還有多遠?
習近平不知道是否已經有所覺悟:即使權力再大,也不代表自己真的能呼風喚雨。一方面,資本市場有其運作的邏輯,並非政治領導人可以一手干預,但另一方面,當領導人看來無力有效解決經濟困境時,資本市場又會更缺乏信心,讓經濟問題更為嚴重。
穆迪下調中國信評展望為負面,英國《金融時報》:憂中國報復搜查,發布前要求員工先離開辦公室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在宣布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等調降為「負面」的前幾天,穆迪要求北京和上海的員工居家上班,香港員工據指被告知避免前往中國大陸。另穆迪也建議香港分析師暫時避免前往中國。一名駐中國的穆迪員工指出,「他們沒有告訴我們緣由,但每個人都知道原因,我們害怕被當局搜查。」
習近平與李強向外資「暖心」喊話,真能避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被脫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保護外商合法權益。而在西方呼籲對中國供應鏈「降風險」的背景下,中國舉行首屆供應鏈博覽會,總理李強稱願加強與所有國家的供應鏈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