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
中研院首創「山區氣候速度」推估模式,研究登國際期刊;成大:全球17山區高氣候速度威脅生物多樣性
研究首度發現,從美國阿拉斯加育空的乾旱地帶、地中海盆地、俄羅斯科達爾山脈、日本山區到印尼北蘇門答臘的高原,全球共有17區域的山脈,等溫線正以每年逾11.67公尺的速度上升,速度遠超過先前估計,意味著暖化程度加劇,對這些高海拔生態避難所的獨特物種構成嚴重威脅。
為期3年反聖嬰結束、聖嬰現象將至,氣象專家鄭明典:靠颱風解旱機率更低
過去3年從未有颱風登陸台灣,好天氣卻也導致旱象頻傳,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最新消息,表示反聖嬰現象將要結束,並有高機率發生聖嬰現象,氣象專將鄭明典則發文擔憂,未來水庫透過颱風解旱的機率將更低。
【圖表】日本櫻花因氣候暖化提早盛開,溫度若持續升高櫻花美景將消失
日本櫻花季於3月中登場,櫻花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初滿開,但今年日本氣象廳卻發現因為氣候暖化,許多地區櫻花提前綻放。雖然遊客可以提早目睹櫻花盛開的美景,但氣象員卻提出警告,若氣候持續暖化,未來部分地區可能不再出現櫻花美景...
【圖表】曾文水庫水情吃緊,從歷史數據看是否比2年前的百年大旱更嚴峻
曾文水庫目前蓄水率已經降到12%以下,這令人再次回想到2年前的百年大旱,而這次這次水庫旱災是否跟2年前一樣嚴峻呢?讓我們從歷史數據與圖表來看曾文水庫過去20年的變化。
【圖表】熱浪、乾旱呈指數增加,全球氣溫持續上升45年未停歇
2022年6月對多數國家而言,是異常炎熱的一個月,延續春季乾燥的天氣,讓全球多個區域陸續傳出森林大火的災情,嚴重威脅當地生態與人們的性命安全。透過4張圖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氣候極端常態化的現象。
回顧2021年馬來西亞惡水警訊:莫讓天災釀人禍
2021年12月18日,全馬多個州屬連續豪雨成災,全國160個縣當中竟然有50個成爲澤國。6萬多名災民紛紛涌向數以百計的疏散中心。截至今年1月5日,共有54人因而失去生命。水災導致道路中斷。高峰期間,雪蘭莪州有73個道路遭封鎖,東海岸大道數個路段則關閉多日。
別因為你的冷漠,讓下一代孩子成為氣候難民——搶救極端氣候下的弱勢兒童
世界展望會正在搶救極端氣候下的脆弱兒童。幫助孩子脫離困境,重拾健康的成長生活,也是多一份讓地球恢復蓬勃生機的力量,不讓下一代的孩子再度成為氣候難民。
新加坡朝野力爭23萬首投族,年輕選民關切氣候暖化民生議題
可能今年舉行的新加坡大選有將近23萬名首投族參與投票,無論是具有執政優勢的人民行動黨抑或沒有執政包袱的諸多在野黨,當推出各種政見之餘,都要特別關注年輕世代族群。
全球暖化與調適:諾貝爾獎的焦點與在台灣選戰的缺席
自從那些平常不太關心公共議題的朋友們有了小孩,竟然不約而同的問起氣候越來越極端,下一代該怎麼辦?台灣該怎麼面對?而根據氣候變遷研究機構的繪圖,可以看到幾張驚人的升溫與海平面上升模擬。
川普讓美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可能帶來哪些衝擊?
美國退出也可能面臨嚴重的外交反彈,歐洲、中國和其他國家可能拒絕在川普政府在意的議題上與美國合作,更嚴重的是其他國家可能決定對美國課徵碳關稅。
安倍碳中和的許諾與失落——日本政府面對氣候變遷的「長期戰略」有效嗎?
雖然日本政府在不同政策規劃中,推出許多氣候或能源政策,但實際爬梳2019年日本政府投資於能源的預算,約80%還是投在核能及化石燃料上。
「地球的肺」在燃燒:巴西今年火災超過7萬起,總統怪「可能是NGO放火」
亞馬遜雨林占地球僅存雨林的半數以上,其中約60%在巴西境內。不過巴西正面臨嚴重的森林砍伐與大火,今年已發生超過4萬起火災。
200年後世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可能是牛?
我們的祖先以至我們,毫無疑問是非常優秀的殺手,「但今日不同的是,我們當中,有些人的生活水平已變得相當舒適,是時候好好想一下該怎樣對待地球了。」
波昂氣候大會COP23落幕,台灣應該如何加入全球抗暖化?
我國的人均排碳量與排碳總量分別名列全球20與23名,高排碳的同時,也是氣候變遷重災國。台灣2016年成為氣候風險第七高的國家,深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我國並非氣候公約締約國,在此全球致力溫室氣體減量的大趨勢下,究竟應該如何面對?
中國人的胃改變全球農田地貌:黃豆或取代粟米,成美國最普遍農作物
隨著中國肉類攝取量上升,餵養牲畜的黃豆飼料,將超過粟米與小麥等一般常見農作物, 搖身一變成為產量成長最快的農作物,也讓美國與巴西農民紛紛改種,全球農田樣貌正改變中。
中國人的胃改變全球農田地貌:黃豆可能取代玉米,成為美國最普遍的農作物
隨著中國肉類攝取量上升,餵養牲畜的黃豆飼料,將超過玉米與小麥等一般常見農作物, 搖身一變成為產量成長最快的農作物,也讓美國與巴西農民紛紛改種,全球農田樣貌正改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