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制
可以選舉投票就是民主嗎?成大政治系王奕婷:「可責性」是民主政治的根本
選舉產生的「政黨競爭」就是人民能否實踐可責性的關鍵。不過王奕婷也提醒:「有人會以為那就一定得要『政黨輪替』才足夠形成競爭壓力,其實不然。」
選票告訴民進黨的兩件事:賴清德應儘速擴大與青年對話,並由專職黨主席轉型黨組織為選舉機器
台灣現行政治體制,並非如同以英國或多數西歐、北歐等國的議會內閣制,總統需要掌握「權威性的價值分配過程」,再加上國政的繁忙,實在不必也不應再掌握政黨,應該讓政黨儘早回歸選舉機器,由專職黨主席來推動選舉事務,甄拔人才、研擬政綱、提供政策。
分析2024總統大選結果:確立「雙少數」政局,賴清德連任難度非常大,下次六都全被國民黨拿下也不無可能
筆者分析了民眾黨各種可能的劇本,可以發現這次選後的政局對於民眾黨來說並不是最差的情況。民眾黨未來是繼續在藍綠之間左右遊走,還是完全靠向執政的民進黨,或是堅定選擇繼續成為在野監督力量的一環,以藍白合為主,將是未來四年重要的觀察重點。
【百工職人漫】《政治最前線》:延續《島耕作》系列寫實風格,弘兼憲史畫出心目中理想的政治家形象
《政治最前線》宛如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我們從中看到許多與台灣政治相似之處,但值得慶幸的是,這是一本漫畫,我們可以不必憤世嫉俗、咬牙切齒地去看。而是從日本觀點,看到一個他人眼中的台灣,以及「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可能。
「藍白合」下架民進黨的最好模式:中間路線的柯文哲選總統,國民黨組閣平衡府院
筆者認為,這場合作的關鍵,還是在於誰來擔任總統候選人以及未來組閣的方向。儘管目前檯面上的各家民調公司仍顯示柯文哲與侯友宜的支持率相近,但以台灣現實狀況而言,以「中間路線」自居的柯文哲對於不同陣營的支持者較具吸引力。
柯文哲提的「民主內閣制」有什麼問題?背後真正的動機是什麼?
柯文哲痛罵著半總統制(實則是偏向總統制的總統國會制)是「民選皇帝制」,或許是因為在這套遊戲規則當中,倘若要藍白合作,現況下的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對民眾黨太不公平;因為現實政治局勢,民眾黨難以獲得最大利益,尤其是人事安排上......
柯文哲稱台灣現在是「民選皇帝制」應朝內閣制發展,批國民黨對藍白合「從來沒提出比賽規則」
柯文哲表示,他當台北市長就算不開記者會,還是要去議會,但總統可以提名試委、監委與行政院長,全是總統一人決定,這應該叫「民選皇帝制」,台灣最終應該採用內閣制;全世界先進國家只有美國是總統制,但權力也沒這麼大,任命國務卿要參議院投票同意,較小層級官員也要參議院聽證同意。
侯柯相繼提出「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恐怕會讓行政院長的角色更加尷尬
從2004年陳總統、2015年馬總統願赴國會報告,多數被封殺的理由,都在於朝野對問答方式有質疑。按照憲法規範,總統不宜對立法權有太多「檯面上」的影響力,假設採取即問即答方式,很容易總統每句話都是政策,必定影響立法與政策進程,那行政院長功能將更被弱化。
「18歲公民權」仍須965萬票公民複決才能通過,各黨還有哪些修憲提案成未竟之業?
現行修憲門檻,除了修憲案要獲立院通過外,還須交由公民複決,超過965萬人投票同意才能通過,外界多半認為門檻過高。
和賴士葆聯合體推修憲改「內閣制」,趙少康:我選上總統第1年就改
趙少康主張,內閣制是比較穩定的政治制度,日本、德國、英國都是內閣制,好處是權力不會過度集中,不再是贏者全拿,以集體領導防止獨裁,且是權力相符的責任政治。
從蔡英文與賴清德之爭,看獨步全球的「台式半總統制」
民進黨初選期間,獨派大老們連署發公開信要求「總統交出行政權」,事實上台灣的憲政制度中,總統和行政院長之間的權責一直有些模糊,也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發出「修憲」的聲音。
選前每個人都在嘴「內閣制」,但誰能保證選後成真?
本次選舉,不管是郭台銘、王金平、韓國瑜、朱立倫,甚至是賴清德都提到了「內閣制」,但是說歸說,這些支持內閣制的總統候選人不該口惠而實不至,既然有了共識,就應認真訂定內閣制推動的期程目標。
《政治啥玩意》:為何蠻多內閣制國家正準備朝總統制轉型,反過來卻相當罕見
暫且不管美國革命究竟來自何種歷史背景環境,在此首先要指出一個被多數學者所忽略的事實,也就是美國在革命後的選擇民主總統制,其實是不合邏輯的。
菲律賓修憲草案提交:朝聯邦制邁進,盼解決分離主義、提振經濟
杜特蒂來自長年陷於戰亂的南部民答那峨島,他早在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就主張把菲國政治體制從目前的總統制改為聯邦制,認為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分離主義、叛亂問題,並提振經濟。對著草案提交,計畫正一步步向前推進。
不完美的總統制:高度中央集權,掙扎於傳統邊緣的現代制度
過去君主制遭到抨擊甚至被認為應徹底拋棄的理由,主要雖因為高度集權所帶來的濃厚「人治」色彩是不利於政治理性的,類似現象其實在總統制國家中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