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碧桂園

1

中國房市得13.7兆才能救!習近平打了16年「最強救市猛藥」能撐多久?

中國 今周刊

一劑2008年來最強的救市猛藥,讓近年「健康狀況」頻頻惡化、近乎奄奄一息的中港資本市場,迎來罕見春燕。然而,這趟中國經濟的「復甦之旅」,能否走得既長且穩?

GettyImages-2174640071

野村證券專家:中國房市沒蓋完比賣不掉嚴重,「保交房」要優先

房市 中央通訊社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解決中國房地產問題,關鍵在於「保交房」,而不是政府直接買房去庫存。他指出,開發商「賣掉但沒蓋完」的房子,是「蓋完但沒有賣掉」房子的20倍,政府應優先確保開發商交屋,重建市場信心和秩序。

qod6po4s4ugozaqrhnev6krgio5lax

爛尾樓風暴9:它山之石可以攻錯,但日本、台灣政經體制不同中國難以借鏡

房市 中央通訊社

對於這次中國爛尾樓風暴以及後續衍伸的不動產市場動盪,徐佳馨形容,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漲了20年,而且幾乎沒有回檔,於是房地產的角色從一開始的住宅面、金融面,到最後就成了信仰,「好了20年的東西,自然就覺得他不會倒,但是當大家都覺得他不會倒的時候,就是風險比較高的時候。」

v5jjn3cj52gbnrliqun7phnpt4qw10

爛尾樓風暴6:「20個鍋在燒水卻只有5個鍋蓋」,中國政府和地產開發商誰才是始作俑者?

房市 中央通訊社

當前中國房市的重點是「去庫存」,考慮到現有的龐大庫存,整個房市要正常化還需要更久時間。即使房市進入常態,房地產的建設主要會是集中在省會城市、中心城市、都市圈等,不會四處開花。因應這樣的情況,未來肯定也不需要這麼多房地產開發商。黃奇帆在2019年底便指出,往後10幾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數量會減少2/3以上。

GettyImages-1636808553

如何拯救大馬「鬼城」森林城? 蓋賭場、高鐵站的傳聞不斷

《彭博社》報導,為拯救被稱為「鬼城」的森林城市,上週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和兩位商業大亨、柔佛蘇丹代表會面討論開設國內第二家賭場的事宜。分析指出,由於馬來西亞人口多是穆斯林,新設賭場恐引起反彈,而且中國政府最近警告公民勿在東南亞賭博,也不利於賭場的經營。

_133122251_68786662

中國房地產業量價持續下滑,替代者能否填上經濟成長和就業的窟窿?

中國 BBC News 中文

「萬科、金地等『優質』房企再次面臨『爆雷』危機,碧桂園、恆大等出險房企『躺平』的情況下,市場的出清還遠未實現。」安邦智庫報告分析稱,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不僅軟著陸的「春天」未到,供需失衡的寒冬也遠沒有過去。對於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的長期性需要有充足的凖備。

tkmo6bscbix4xd3j7krn12l126fq10

來去馬來西亞「森林城市」住一晚,商店區似乎成為中國的「飛地」

媒體《Business Insider》記者Marielle Descalsota,本週分享到馬來西亞新山,在中國建商巨頭碧桂園打造「森林城市」住一晚的經驗。她表示當地便利商店販賣都是來自中國的家居用品,走進餐廳內傳來的是中國的流行音樂,餐廳內每個人都也只會說中文

GettyImages-961773566

2024中國經濟面臨「4D」困境,國務院下令地方停止或延後基礎建設

中國 中央通訊社

《南華早報》報導指出,地方債務、通貨緊縮、金融去風險化、人口紅利不再等問題將在今年繼續地困擾中國經濟成長。《路透社》報導,據3名知情人士表示,正加大力度處理13兆美元地方債務的中國國務院,最近向地方政府及國有銀行發出指令,要求停止或延後完工少於一半的基建項目。

408501988_921179296033359_30251304060189

馬來西亞柔佛蘇丹有意重啟馬新高鐵計畫,主導新路線須路過「森林城市」

蘇丹依布拉欣要讓馬新高鐵計畫重啟,而且新路線必須經過有「荒蕪鬼城」之稱的「森林城市」。馬新高鐵計畫至今已經擱置近三年,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政府於2021年1月1日聯合聲明,正式宣告馬新高鐵計畫胎死腹中,馬來西亞也因此賠償新加坡1億281萬新元(約新台幣24億1千萬元)。

_131915121_gettyimages-1636808565

中國開發商在馬來西亞建造的「鬼城」碧桂園:「這裡很孤獨,只有你和你的思想」

印太 BBC News 中文

中國開發商碧桂園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贏得了「鬼城」的綽號。在荒蕪的海灘上,有個破舊的兒童遊樂場、一輛生鏽的老爺車,還有一個白色的混凝土製成的「不知通向何處的樓梯」。夜幕降臨時,森林城市變得漆黑一片,高聳入雲的巨型公寓樓裡有數百間公寓,但亮著燈的不超過六盞,很難相信這裡真的有人居住。

shutterstock_2350233111

中國房地產泡沫連環爆,馬雲「房價如蔥」的預言終於實現?

TNL+ 中國 長河

中國房地產的問題乃是沉疴已久,從全國大部分人賭上未來幾十年的消費能力去背負房貸開始,就已經埋下了一顆地雷。房價一降,意味著之前高價買房的人立刻欠下巨債;但房價不降,無人再進入市場,爛尾樓沒有新的資金注入,大部分苦主每個月要支付一大半收入給銀行,卻不一定拿得到房子。

349n2rzyah9dntr8heoubl8sllu8k4

《紐約時報》:中國無意救房市,轉向加大投資製造業;學者:房地產危機將把30年繁榮炸回原形

中國 中央通訊社

程曉農指出,中國房地產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就開始發美元債券,現在以恆大為首、還有碧桂園及後面一連串的房地產公司的借債基本上全都還不了,也就是4、5000億美元打水漂,這對中國政府的國際金融信譽也是最大的損失。「我覺得不用再考慮定時炸彈再形成一個新的,就這個就已經夠受的了。可以講,它會把中國過去30年的繁榮炸回原形去。」

GettyImages-1707363233

恆大碧桂園後中國房企再爆雷,中駿集團違約逾581億外債停牌;世銀下修中國明年經濟成長預估

中國 中央通訊社

中駿集團1987年創立於上海,2010年2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曾是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30強,並連續7年入選「財富」中國500強。至於陷入債務違約的原因,中駿集團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加上經營環境日益惡化及融資困難,許多民營房企面臨資金流動吃緊的情況。

3jl7hfp74hwrc9fzbsngnid7zl6jg7

許家印傳遭警監視居住,恆大系股票暴跌總市值剩最高峰1.2%;10月若未提新債務重組,海外債權人擬申請清算

中國 中央通訊社

中國恆大集團主席許家印27日據報已被監視居住,他的得力助手也相繼被帶走調查,加上恆大的融資管道被官方堵住,債務重組也被擱置,顯示中國當局對恆大開始收網,這座搖搖欲墜的金融帝國面臨瓦解。恆大的債務問題,極大機率將會以專案或者地區為個體,分拆解決。透過國資或者民企進入,拆分打包,最後分而食之。

GettyImages-1232574995

碧桂園危機是在告訴中華民國,必須趁機「多管閒事」掃一掃北京的門前雪

TNL+ 中國 唐庚

當民國的人民看著共和國的人民受難受苦,付了錢卻得了一個爛尾樓,加了班卻被欠薪數月,作為民主、講人情暖和的中華民國,我們在這個時候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目的是什麼?

_121210854_gettyimages-1348157766

中國經濟:地方政府財政危機下仍未推房地產稅,背後有何爭議?

中國 BBC News 中文

在法理上講,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並不是私有的,所以徵收主體就不存在。相比之下,歐美等國的物業稅是基於財產屬於私有這一事實,換言之,土地是居民個人的,那麼對這塊土地徵稅就要居民個人支付;但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居民只是租70年,那麼對土地徵稅,應該是土地所有者支付(即國家)而非居民個人支付。

GettyImages-1636808553

碧桂園千億美元打造馬來西亞「森林城市」,變成租不了、賣不出、退不掉的「鬼城」

國際 德國之聲

深陷債務危機的碧桂園內外交困,中國國內爛尾樓業主停止供款之際,海外樓盤也出現相同情況——焦點落在集團的馬來西亞巨型開發計畫「森林城市」。這座「鬼城」為碧桂園帶來什麼潛在的危與機?我們從一位中國業主說起。

tkmo6bscbix4xd3j7krn12l126fq10

碧桂園最大海外建設項目,馬來西亞「森林城市」會成為「海市蜃樓」嗎?

媒體《Inside》記者Marielle Descalsota在2022年5月初造訪「森林城市」時,她是如此描述所見景象:「當我們驅車進入森林城市時,我看到了開發的跡象:數十棟豪華公寓樓、一個銷售畫廊、一個購物中心、一所國際學校和兩個度假村。我沒有看到生命跡象。」

GettyImages-871937050

《路透社》調查報導:恆大許家印事必躬親、敢給高薪,有時自我放縱,「沒有人質疑他的要求」

中國 中央通訊社

對於64歲的許家印來說,恆大的衰落已經毀掉了他的個人淨資產數百億美元,不得不瘋狂變賣企業資產來償債。恆大先前已表示,集團正面臨超過2200起訴訟案件,截至今年6月的涉案金額已達約人民幣5350億元。報導直指,恆大集團的故事,揭示了一個中國房地產巨頭企業的內部運作方式,這種發展軌跡也反映了中國房市的命運。房市曾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推動力,現在卻是導致經濟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_108110195_gettyimages-976051770

中國減半徵收印花稅、樓市「認房不認貸」,股市衝高後快速回落

中國 BBC News 中文

穆迪的分析師表示,未來數月會有更多的貨幣政策的放鬆,以及對於關鍵產業的財政刺激,包括房地產和建築行業。但是這些額外的支持措施不會是靈丹妙藥,「2023年越來越像是中國希望忘掉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