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國際
反戰學者盧倩儀的思路其實非常清晰,她只是迴避自己左統的民族情感
檢討公視的言論,反而才像是法西斯或獨裁政權的媒體立場,認為媒體必須要替特定意識形態服務。不客氣說,就是不給左派發言的機會。這完全違背世界主流民主國家的趨勢。即使是歐美在認定邪教上,也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一些知名邪教在言論自由與宗教自由的前提下,在某些民主國家,例如英國,也沒有被禁止結社。批判公視的人,蠻多反而都缺乏言論自由與民主思想。
《危機時代的政治領導:俄國革命的警示》:1917年發生的種種事件,遠非馬克思那套「階級鬥爭」老話可以一語帶過
俄國革命提供的啟示:政治領導人的責任重大,尤其在戰爭時期;而當一個國家處於存亡的臨界點之時,它必須祈禱其政治領袖能展現比一九一七年的沙皇、羅江科、克倫斯基更好的判斷力。歷史提供血淋淋的教訓,小心那些充滿魅力卻無能的領導人。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長征」的最終意義,在於建構神話和賦予統治正當性
本書是一部中國近現代通史,主軸在追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從清帝國入主中原的一六四四年開始講起,一路談到習近平上臺執政後的二○一七年,時間跨度將近四百年。被譽為是繼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睽違多年之後的又一部重量級中國近現代通史。
殊途不同歸:左派「祖師爺」在沖繩吹起反攻的號角,日本共產黨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針對日共、中共真正的分歧點,現任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認為,蘇聯和中國都在資本主義落後階段、生產力不足、個體發展尚未成熟的時候,爆發了社會革命,未來還必須貫徹自由主義和建立民主制度,才能修正專制和社會矛盾。
史景遷《世紀中國》:袁世凱死後,孫中山成為共產國際鼓動社會主義革命的盟友
共產國際的代表和蘇聯派來的其他交涉人員,終於在1922年和孫中山取得接觸,他們很明智地沒有要孫接受共產黨領導。相反地,共產國際代表遵循列寧及其顧問制定的各種路線,提議建立某種聯盟關係,並由孫氏來領導。
《共產世界大歷史》:台灣共產黨、謝雪紅、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
台灣在戰前是日本的殖民地,共產黨也和日本國內一樣沒有活動的空間。不過台灣共產黨還是在一九二八年四月成立於上海租界,其成員中最知名的是曾到蘇俄留學的一位新女性,名叫謝氏阿女,後來改名謝雪紅。
馬來西亞最大石灰岩洞,藏有馬共過往和一名傳奇女子的故事
審理過程中,李明矢口否認呈堂的照片中人是她,但從多年以後李明故地重遊,入洞考察,已經說明無論她是不是相片中人,她確實在務邊的山洞活動過。
孫文真正的接班人:胡漢民(上)
因為反蔣,在蔣介石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胡漢民被邊緣化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次要人物;因為反共,在共產黨的歷史敘事中,胡漢民被形容為面目猙獰的反革命。其實,在民國元老中,就多才多藝而言,頗具美國國父們百科全書式特質的,當推胡漢民。
北大教授談終戰七十年(二):莫用「以黨說史」的意識形態偏見,解說二戰與抗日戰爭
張學良生前曾多次聲明,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命令,是他本人下達,與蔣先生無關,他當時沒有看透日本意圖認清形勢,願承擔歷史責任。
北大教授談終戰七十年(二):莫用「以黨說史」的意識形態偏見,解說二戰與抗日戰爭
張學良生前曾多次聲明,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命令,是他本人下達,與蔣先生無關,他當時沒有看透日本意圖認清形勢,願承擔歷史責任。
本土語言教育傷害「民族情感」?其實是拿蘇聯進口的黑心產品污染台灣
今日拿「民族情感」來攻擊台灣「本土化教育」的發言,根本是拿狹隘的斯拉夫民族主義去污染東方華夏文明「兼容並蓄」的精神。